截至2022年,巴彦淖尔农高区作为自治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引领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园区聚焦小麦主导产业,以新品种选育为基础和突破口,通过重点建设小麦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硬质小麦产业的现代化进程。2022年,“河套硬质小麦及制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中自主培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在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1.5万亩,各示范点长势喜人,得到农民广泛认可。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完全可以取代在河套地区连续种植近40多年的“永良4号”小麦品种。
2020年,在自治区科技厅和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巴彦淖尔农高区启动实施“河套硬质小麦及制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项目针对河套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全产业链品种、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突破和优化组合,促进河套灌区小麦产业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小麦分子育种方面,2022年1—5月完成26份河套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骨干亲本的遗传结构的基因组重测序,正在分析控制产量、品质、株高、抗穗发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的育种选择位点,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以筛选出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聚合。在小麦育种方面,至2022年5月,有1个品种(巴麦13号)通过国家审定,4个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2个)和初审(2个),17个试验品系进入国家和自治区区域试验,收集种植各类型小麦种质资源材料2000余份,组配聚合高产、优质、矮秆、抗穗发芽多个基因的杂交组合,并初步建成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方面,“巴麦13号”实现品种生产经营权的转让,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建立核心示范点16个,其中“巴麦13号”千亩连片示范区2个,百亩连片示范点11个,总计示范面积1.5万余亩。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集成河套灌区畦灌小麦节水、节肥、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在小麦胚芽蛋白研究及降脂降糖功能性饼干开发与产业示范推广方面,进行降脂降糖功能性饼干开发,筛选出适合做饼干的小麦品种巴麦22号,并开展添加物筛选试验和胚芽蛋白的相关研究。
截至2022年,巴彦淖尔农高区作为自治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肩负着引领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园区聚焦小麦主导产业,以新品种选育为基础和突破口,通过重点建设小麦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硬质小麦产业的现代化进程。2022年,“河套硬质小麦及制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中自主培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在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1.5万亩,各示范点长势喜人,得到农民广泛认可。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完全可以取代在河套地区连续种植近40多年的“永良4号”小麦品种。
2020年,在自治区科技厅和巴彦淖尔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巴彦淖尔农高区启动实施“河套硬质小麦及制品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项目针对河套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全产业链品种、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突破和优化组合,促进河套灌区小麦产业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小麦分子育种方面,2022年1—5月完成26份河套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骨干亲本的遗传结构的基因组重测序,正在分析控制产量、品质、株高、抗穗发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的育种选择位点,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以筛选出与这些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聚合。在小麦育种方面,至2022年5月,有1个品种(巴麦13号)通过国家审定,4个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2个)和初审(2个),17个试验品系进入国家和自治区区域试验,收集种植各类型小麦种质资源材料2000余份,组配聚合高产、优质、矮秆、抗穗发芽多个基因的杂交组合,并初步建成小麦品质分析实验室。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方面,“巴麦13号”实现品种生产经营权的转让,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建立核心示范点16个,其中“巴麦13号”千亩连片示范区2个,百亩连片示范点11个,总计示范面积1.5万余亩。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集成河套灌区畦灌小麦节水、节肥、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在小麦胚芽蛋白研究及降脂降糖功能性饼干开发与产业示范推广方面,进行降脂降糖功能性饼干开发,筛选出适合做饼干的小麦品种巴麦22号,并开展添加物筛选试验和胚芽蛋白的相关研究。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