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全区3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600万元、农牧业增效4.6亿元,有力推动当地乡村农牧业经济发展。“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与巴彦淖尔市围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在小麦、向日葵绿色防控、特色果蔬、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甜菜、肉羊、绒山羊等7个产业领域开展合作,累计落实经费420万元,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使农牧民增收近4000万元;与通辽市围绕肉牛产业与玉米高效节水为重点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牛2400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0.14万公顷;与乌兰察布市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产业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示范区面积400公顷;与呼伦贝尔市围绕草原生态与牧区现代化开展合作,完成牧区生态现状评估报告,建立首个牧区人地关系模型以及牧区生态退化指数。与杭锦后旗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项,建立核心示范区180公顷;四子王旗围绕肉羊新品种选育、疫病防控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羊1.3万只,项目区羊呼吸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扶贫成果丰硕。以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为核心,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化德县,通辽市库伦旗等地建立32个科技扶贫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累计服务贫困户近700个,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宣传力度及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院史展览厅建成,先后接待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学者等20余次,为全方位展现呼和浩特分院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科技成果100余次,提升影响力。开通“内蒙古农牧通”,建立专家与农牧民之间即时联系的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培训农牧业技术人员、农牧民近1.2万人次、发放科普材料近3.3万份,为广大农村牧区送去科技服务。
2019年,在全区3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促进农牧民增收近4600万元、农牧业增效4.6亿元,有力推动当地乡村农牧业经济发展。“院地共建”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与巴彦淖尔市围绕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在小麦、向日葵绿色防控、特色果蔬、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甜菜、肉羊、绒山羊等7个产业领域开展合作,累计落实经费420万元,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使农牧民增收近4000万元;与通辽市围绕肉牛产业与玉米高效节水为重点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牛2400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0.14万公顷;与乌兰察布市围绕马铃薯、冷凉蔬菜产业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6个,示范区面积400公顷;与呼伦贝尔市围绕草原生态与牧区现代化开展合作,完成牧区生态现状评估报告,建立首个牧区人地关系模型以及牧区生态退化指数。与杭锦后旗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展合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项,建立核心示范区180公顷;四子王旗围绕肉羊新品种选育、疫病防控开展合作,示范推广良种肉羊1.3万只,项目区羊呼吸道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科技扶贫成果丰硕。以贫困区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为核心,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化德县,通辽市库伦旗等地建立32个科技扶贫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个,累计服务贫困户近700个,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2000元,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宣传力度及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院史展览厅建成,先后接待国家和自治区的领导、学者等20余次,为全方位展现呼和浩特分院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宣传科技成果100余次,提升影响力。开通“内蒙古农牧通”,建立专家与农牧民之间即时联系的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培训农牧业技术人员、农牧民近1.2万人次、发放科普材料近3.3万份,为广大农村牧区送去科技服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