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制约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短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强化引进人才集聚、强化产学研人才合作4项措施,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新突破。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才发展搭建“大舞台”。自治区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2020),共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人。2016—2019年,共推荐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163人。
以项目平台机构为支撑强化引进人才集聚力度。自治区依托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柔性引才,依托平台载体集聚人才,依托区外大院大所在内蒙古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才。“十三五”规划期间,启动五大领域、生态环境科技重大专项16项,引进区外科研团队51个,柔性引才500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柔性聘请院士17人。同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签订“引智协议”,柔性引才30余人,引进团队9个,其中院士3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内蒙古,引才120余人。
以合作机制为框架,强化产学研人才合作力度。自治区依托“科技兴蒙”行动,通过共建“4+8+N”合作长效机制,签署合作协议300余项,同35个创新团队、科研人员388人启动和开展联合创新。“十三五”规划期间,自治区依托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共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35人次。
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制约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短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强化引进人才集聚、强化产学研人才合作4项措施,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新突破。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才发展搭建“大舞台”。自治区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十三五”规划期间(2016—2020),共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人。2016—2019年,共推荐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163人。
以项目平台机构为支撑强化引进人才集聚力度。自治区依托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柔性引才,依托平台载体集聚人才,依托区外大院大所在内蒙古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柔性引才。“十三五”规划期间,启动五大领域、生态环境科技重大专项16项,引进区外科研团队51个,柔性引才500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柔性聘请院士17人。同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签订“引智协议”,柔性引才30余人,引进团队9个,其中院士3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内蒙古,引才120余人。
以合作机制为框架,强化产学研人才合作力度。自治区依托“科技兴蒙”行动,通过共建“4+8+N”合作长效机制,签署合作协议300余项,同35个创新团队、科研人员388人启动和开展联合创新。“十三五”规划期间,自治区依托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共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35人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