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治区科技管理机构
1.机构沿革
1958年3月2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实行委员制。
主任委员:哈丰阿
副主任委员:胡昭衡、李继侗、胡尔钦
委员:克力更、张立范、佟树藩、周北峰、于北辰、沈三元、冀丕阳、额尔敦、陶克陶、木伦、刘其端、贡嘎、彭文和、金世琳、、昊凤生、古儒扎布、那苏图、范先鼎、李蓬、周钧、胡科、戈瓦。
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专职办事机构定编37人,与自治区科学及及协会合署办公。办公地址在呼和浩特市中山东路团委妇联大楼。
后增补王文达、刘露洗为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科学工作室、科学普及室、技术工作室。不久,内部机构调整为3处1室,即自然科学处、技术处、人事处、办公室。
1958年6月2日筹建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会(简称科联)。同年11月,自治区召开了全区第一次科普、科联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决定将科普、科联合并,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1958年6月还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社联)。科协、社联均由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领导管理。
1958年12月8日成立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归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党组领导。李继侗、胡尔钦、秋浦任副院长。巴图由内蒙古军区转业后,与秋浦同任专职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的主要任务是:
·对全区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业务领导;
·进行对自治区生产建设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
·培养地方科技干部。
中国科学院内西欧定合下设物理、化学、植物、数学力学、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6个研究所和内蒙古科技图书馆,并将哲学、历史、语文3个研究所划归分院领导。
1959年2月,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改名为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自治区科委)。主任仍由自治区副主席哈丰阿兼任,另设专职副主任2人:王文达、刘露洗。同年5月,武达平任专职副主任。与此同时,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为1室4处,即办公室、一处、二处、计划处、人事处。年底办公地址迁至新华大街人民银行楼内。
1959年6月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学校,隶属自治区科委领导。
1959年底至1960年初,自治区党委成立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办公室(简称双革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委,由自治区科委代管。
1960年3月,王文达被任命为科委主任,副主任为武达平、刘露洗。
1961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与内蒙古大学合署办公,分院迁至内蒙古大学。
1960年5月7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标准计量局成立,由自治区科委领导。
1961年7月,自治区进行机构精简。自治区科委内设机构缩简为1室2处,即办公室、业务处、人保处。
1962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撤消。为保存科技力量,保留内蒙古科技图书馆,归自治区科委管理领导。并在科学院分院各研究所中,抽调部分骨千,组织成立了综合研究所。综合研究所下设生物、化学、物理3个研究室,归自治区科委直接领导。
1965年,自治区直属机关成立了五大委。科委划归文教委员会领导。武达平同志任科委主任,刘露洗任副主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自治区科委逐步丧失职能管理能力。
1968年5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指挥部设立科技组,工作人员5人,行使科委工作的职权。1971年,科技组归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指挥部计划局领导,主管科技计划、情报、地震等工作。办公地点在文化宫街16号。
1971年3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科技局。苏涛任局长,李桂春、博力克、石慧英、包正任副局长。科技局下设办公室、情报组、业务处、政治处、科普处。办公地址迁至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大院五号楼。
1973年1月8日,自治区科技局地震组改为地震队,归科技局领导。同年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器材服务处,后改名为科学器材公司。
1975年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计算站成立,1978年10月改名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计算中心。
1977年6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任命孔繁荣为科技局局长,李桂春、博力克、石慧英、包正为副局长,下设业务处、计划处、基建处、政治处、科普处、办公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恢复。
1977年10月,将自治区科技局恢复为自治区科委。于北辰任主任,孔繁荣、博力克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政治处、综合处、工业处、农牧处、科普处、文教卫生处、条件处。
1978年2月16日,科委的科普处独立,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
1978年11月,暴彦巴图被任命为科委主任,古韦、肇和斯图、博力克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人事处、工业处、农牧处、文教卫生处、外事处、调研室、教育处。
1980年8月27日地震队独立,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
1983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许令妊为科委主任,韩杏田、张舒志、谢仲元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人事处、农牧处、工业处、条件财务处、科技管理处、科技外事处、科技干部管理处、成果处、政研室和机关党委。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新能源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委。同年自治区电子计算中心微电脑研究室独立,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微电脑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图书馆科技部划归科委领导。1985年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专利管理处和专利服务中心。
2.职能
自治区科救灾自治区党委和人民委员会领导科乱挡业的参谋部,又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主管科技事业的职能机构。
科委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制定自治区科技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领导全区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具体职能是:
·管理全区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并协助党中央各部门管理在本地区的科研机构,以便监督和保证国家和我区科技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完成;
·负责督促与检查各部门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根据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任务和实际需要,制定我区科技规划及年度计划,并提出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组织我区各科学研究机构的协作配合,并负责组织与区外各科学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学术交流;
·根据自治区生产建设的需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掌握部分科学事业机构经费及科学奖金,重点装备科研机构,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协同科联、科普及有关部门,积极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总结群众先进经验,介绍推广各项科研成果;
·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培养科技人才。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自治区科委的职能明确为:
·贯彻执行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
·编制长远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对综合性的大型科研项目进行组织协调;
·对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组织鉴定、奖励和推广;
·培养、管理科技人才,壮大科技队伍;
·组织解决科研工作条件;
·管理直属单位,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各业务系统的科研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的协作攻关。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自治区科委的职能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加强科技干部的管理、培训和使用,技术职称的评定和奖励工作;
·加强全区科技成果的收集、登记、鉴定、评奖、推广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专利法,负责全区专利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发明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保密条例,负责全区发明项目的审查申报;
·负责全区大型精密仪器、科学器材物资、科技三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会同有关部门,承办科技外事工作。
3.历任自治区科委负责人姓名及其任职时间
届 |
机关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1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 |
哈丰阿 胡昭衡 李继侗 胡尔钦 王文达 刘露洗 |
主 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58.7-1959.2 1958.7-1959.2 1958.7-1959.2 1958.7-1958.12 1958.9-1959.2 1958.10-1959.2 |
2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哈丰阿 胡昭衡 李继侗 王文达 刘露洗 武达平 |
主 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59.2-1960.3 1959.2-1963.9 1959.2-1960.12 1959.2-1960.3 1959.2-1960.3 1959.5-1960.3 |
3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王文达 胡昭衡 武达平 刘露洗 |
主 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60.3-1963.11 1960.3-1963.9 1960.3-1971.3 1960.3-1971.3 |
4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局 |
苏 涛 李桂春 博力克 石慧英 包 正 |
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
1971.3-1977.6 1971.3-1977.6 1973.5-1977.6 1973.12-1977.6 1975.1-1977.6 |
5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局 |
孔繁荣 李桂春 博力克 石慧英 包 正 |
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
6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于北辰 孔繁荣 博力克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77.10-1978.11 1977.10-1979.4 1977.10-1978.11 |
7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暴彦巴图 古 韦 肇和斯图 博力克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78.11-1980.8 1978.11-1983.5 1979.4-1983.5 1978.11-1983.5 |
8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许令妊 韩杏田 张舒志 谢仲元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83.5- 1983.5- 1983.5- 1983.5- |
二、自治区直属部门科技管理机构
195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有些业务厅局也开始建立了科技管理机构,确定了专职科技管理干部。
70年代,自治区各业务主管部门相继建立了科技处(或科教处、技术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以及新产品试制、管理所属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等。
至80年代,设立科技管理机构的自治区委办厅局有:计委、经委、农委、建委、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气象、地矿、冶金、煤炭、机械、电力、化工、轻工、交通、邮电、电子、建材、建工、环保、商业、医药卫生等。
三、盟市、旗县(市)科技管理机构
195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盟市也相继建立了科学工作委员会。1959年2月之后,盟市先后改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盟市科委成立之后,旗县(市)科委也相继建立。到1960年,自治区7盟2市88个旗县(市)都成立了科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盟市、旗县(市)科委均被撤消。
1977年10月自治区科委恢复后,盟(市)、旗县(市)科技管理部门也陆续恢复。到1987年,自治区4市成立了科委,8盟建立了科技处,100个旗县(市)及市属区也都建立了科委,共有科技管理人员657人,科技管理系统已经形成。
1.呼伦贝尔盟科技管理机构
呼盟科委 1958年建立了呼伦贝尔盟科学工作委员会。同年6月成立呼盟科研所,正副所长由科委的正副主任兼任。15名有关局处负责人为科委组成人员。具体工作由科研所负责。
1959年6月17日,呼盟科协并入呼盟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72年呼盟革委会生产建设指挥部内设科技组。1973年5月14日呼盟科委恢复。1983年9月30日呼盟科委改名为呼盟科技处,承担原科委、科协、标准计量局、地震局业务工作。
1983年10月,呼盟科技处编制52人,其中处长l人,副处长2人,干部38人,工人14人。内设有科技处办公室、科协办公室、科技干部科、业务科、成果科、科普科、计量管理科和地震办公室。科技处所辖单位有:呼盟科技情报研究所,呼盟新能源研究所,呼盟科技馆,呼盟计量检定测试所。
呼伦贝尔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编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海拉尔市科委 |
1958年 |
15人 |
办公室、成果与计量室、情报室、科协 |
2 |
满洲里市科委 |
1959年 |
11人 |
办公室、科普科、业务科 |
3 |
扎兰屯市科委(原布特哈旗) |
1959年 |
17人 |
办公室、情报室、业务室、地震办 |
4 |
牙克石市科委(原喜桂图旗) |
1960年 |
12人 |
科协、标准计量所、地震办 |
5 |
鄂伦春自治旗科委 |
1959年 |
13人 |
办公室、科技业务室、情报资料室、科教声像放映队、地震办、科协办公室、标准计量管理所 |
6 |
鄂温克族自治旗科委 |
1959年 |
9人 |
业务室、服务室、情报室 |
7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科委 |
1958年 |
20人 |
办公室、情报室、业务组、科普组、标准计量所 |
8 |
阿荣旗科委 |
1957年 |
17人 |
办公室、业务室、新能源开发股、下设标准计量所、地震观测站 |
9 |
额尔古纳左旗科委 |
1956年 |
13人 |
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0 |
额尔古纳右旗科委 |
1960年 |
13人 |
业务室、情报室 |
11 |
新巴尔虎左旗科委 |
1959年 |
12人 |
科技推广站、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2 |
新巴尔虎右旗科委 |
1958年 |
13人 |
新能源普及站、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3 |
陈巴尔虎旗科委 |
1957年 |
13人 |
科协、标准计量所、职改办、科技馆 |
2.兴安盟科技管理机构
兴安盟科委 1980年10月2日兴安盟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内设秘书科、业务科、科干科和兴安盟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9人。
1983年10月20日科委更名科技处。1984年科技处行政编制为25人,事业编制20人,内设科技教育管理科、政策研究科、科技管理科、计划条件科、人秘科。1987年科技处内设机构调整为科干科、计划管理科、成果专利科、人秘科、政研科、审计科。行政编制仍为25人。
兴安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乌兰浩特市科委 |
1980年 |
15人 |
科技管理股、行政管理股、情报股、技术市场股、档案室 |
2 |
科右前旗科委 |
1959年 |
18人 |
情报股、人秘股、科技管理股普及部、学会部 |
3 |
突泉县科委 |
1978年 |
15人 |
人秘组、业务组、情报室、办公室、市场办、成果组、计划组 |
4 |
扎赉特旗科委 |
1959年 |
15人 |
业务股、情报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
5 |
科右中旗科委 |
1958年 |
12人 |
政秘股、业务股、科技情报股 |
3.哲里木盟科技管理机构
哲盟科委 1958年,哲里木盟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下设秘书科、科技管理科、工业科、农业科。1960年盟科委撤销,业务归宣传部。1964年5月,盟科委重新成立,隶属文委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撤销。1971年11月成立哲盟科技局,隶属计划口。下设工业组、农牧组与情报组。1978年12月成立哲盟科委,下设秘书科、管理科和计划科;下辖计量所、科协地震办公室和盟科技情报所。1983年9月,盟科委与盟科协合并,成立哲盟科学技术处。1986年内设机构有条财科、管理科、成果科、科协办公室、政秘科、调研室、计划科、学会部、普及部;下辖标准计量所、科技情报所、科学技术馆、开发中心。
旗县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通辽市科委 |
1959年 |
41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综合科科普学会、地震办公室、情报所、科技馆 |
2 |
通辽县科委 |
1959年 |
23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科普学会股、科技馆、情报所 |
3 |
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委 |
1959年 |
29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学会股科普股、地震办公室、情报室科技室 |
4 |
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委 |
1959年 |
17人 |
科技管理组、财会室、地震办公室、情报室、科协办公室 |
5 |
奈曼旗科委 |
1959年 |
30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地震办公室、科技情报室、科技图书资料室 |
6 |
库伦旗科委 |
1959年 |
18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学会办公室、情报室、科技馆 |
7 |
扎鲁特旗科委 |
1959年 |
23人 |
办公室、计算管理股、学会办公室、情报室、科技馆 |
8 |
开鲁县科委 |
1959年 |
26人 |
政工秘书股、计划管理股、学会工作股、科技馆、情报室 |
4.赤峰市科技管理机构
赤峰市科委 1958年10月10日成立昭乌达盟科学工作委员会。1961年6月,撤销盟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盟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62年4月16日,盟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盟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处合并为盟文教办公室。1963年10月,盟科委又从文教系统分出来,与盟科协合署办公。1968年9月科委工作人员进入毛泽东思想大学校。1972年5月19日,成立昭乌达盟科学技术局。1977年5月12日,盟科技局改为盟科委。1983年11月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昭乌达盟科委改为赤峰市科委。截至1986年,市科妾在职人员37人,其中处级领导4人。
赤峰市旗县科技机构 1959年2至4月,各旗、县科委相继成立。1961年撤销。1973年至1976年,各旗县科技局相继成立。1977年7至10月,各旗县先后将科技局改为科委。1983年原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赤峰市科委改称为红山区科委;原赤峰县科委改称为郊区科委,元宝山区1984年5月成立科委。至1987年,有旗县区级科技机构12个:红山区科委、郊区科委、元宝山区科委、喀喇沁旗科委、宁城县科委、敖汉旗科委、翁牛特旗科委、巴林右旗科委、巴林左旗科委、阿鲁科尔沁旗科委、林西县科委、克什克腾旗科委。
赤峰市旗县区科委情况-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克旗科委 |
1959 |
14 |
业务股、办公室、科干股、情报股 |
2 |
阿旗科委 |
1959.6 |
11 |
办公室、科技股、情报股 |
3 |
敖汉旗科委 |
1959.2 |
13 |
科技股、项目股、办公室 |
4 |
宁城县科委 |
1958.5 |
15 |
工业组、农业组、综合组 |
5 |
喀旗科委 |
1959.4 |
14 |
办公室、科技股、技术服务股 |
6 |
红山区科委 |
1977 |
9 |
办公室、情报室、技管股、综合股 |
7 |
松山区科委 |
1959.3 |
12 |
办公室、综合股、科技股 |
8 |
元宝山区科委 |
1984 |
13 |
办公室、科技计划股 |
9 |
左旗科技局 |
1999 |
12 |
计划股、统计股、成果管理股、科干股 |
10 |
右旗科委 |
1958 |
10 |
办公室、业务股 |
11 |
翁旗科委 |
1958 |
23 |
办公室、科干股、科技管理股、科技开发中心 |
12 |
林西县科委 |
1959 |
12 |
综合股、人秘股、情报股、计划股 |
5.锡林郭勒盟科技管理机构
锡盟科委 1958年11月25日,成立锡林郭勒盟科学工作委员会和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协会,一套人马、两个牌子。1960年科委内部机构设办公室、一科、二科、三科,人员编制为8人。下设科技情报所、标准计量所、综合化验室。1961年8月撤消科委,业务工作由盟委宣传部代管。1963年9月恢复锡盟科委。1968年锡盟革命委员会生建部成立科技组,后改为科技局。1978年科技局改名为锡盟科委。1983年9月盟科委又改名为锡盟科技处。1986年4月锡盟科技处内部机构设置为:条件财务科、科研计划科、技术开发科、人事教育科、学会部、普及部、地震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下属单位:锡盟科技情报所、锡盟风能利用研究所、新能源服务公司。
锡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正镶白旗科委 |
1959年 |
12 |
办公室、业务室、财会室、能源站 |
2 |
正蓝旗科委 |
1959年 |
8 |
办公室、资料室、财会室、新能源服务队 |
3 |
镶黄旗科委 |
1959年 |
12 |
秘书室、财务室、总务室、综合办公室、学会科普办公室 |
4 |
太仆寺旗科委 |
1960年 |
20 |
行政股、情报股、能源股、财会股、业务股 |
5 |
多伦县科委 |
1960年 |
12 |
办公室、管理室、科普宣传室、资料室 |
6 |
西乌珠穆沁旗科委 |
1958年 |
9 |
办公室、财会室、业务室、资料室、能源推广站、牧业科研所 |
7 |
东乌珠穆沁旗科委 |
1960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新能源服务站 |
8 |
阿巴嘎旗科委 |
1958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能源办公室 |
9 |
苏尼特左旗科委 |
1959年 |
14 |
办公室、业务室 |
10 |
苏尼特右旗科委 |
1959年 |
16 |
办公室、业务科、培训信息资料室 |
11 |
二连市科委 |
1960年 |
7 |
办公室、业务室 |
12 |
锡林浩特市科委 |
1959年 |
12 |
办公室、情报室、计划成果室科干学会室 |
6.乌兰察布盟科技管理机构
乌盟科委 1958年成立乌兰察布盟科学工作委员会。1960至1962年乌盟科委撤销,科技业务工作由盟公署文教局代管。1962至1966年恢复科委。1966至1972年撤销科委,乌盟革命委员会设科技组。1972至1978年设立乌盟科技局。1978至1983年改名为乌盟科委。1983年又改名为乌兰察布盟公署科技处。
1987年底前,乌盟科技处内设机构有:秘书科、人事科(包括纪检组)、科干科、农牧科、工业科、计划科、普及部、学会部.总编制45人。下属单位有乌盟科技情报研究所、计量所和新能源研究所。
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察右中旗科委 |
1978年 |
17 |
办公室、业务组、科普组 |
2 |
四子王旗科委 |
1979年 |
30 |
科技业务部、科技开发部、办公室、财务室、新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站、科普协会、资料室 |
3 |
察右前旗科委 |
1978年 |
25 |
科干股、技术股、办公室、科协 |
4 |
武川县科委 |
1979年 |
14 |
办公室、工业组、农业组、技术职称组 |
5 |
兴和县科委 |
1972年 |
29 |
办公室、业务股、情报股、人秘股 |
6 |
察右后旗科委 |
1979年 |
18 |
办公室、科技干部管理股、科协、科技情报股 |
7 |
和林县科委 |
1979年 |
15 |
办公室、业务室、情报站、科普科协组 |
8 |
商都县科委 |
1978年 |
15 |
业务组、情报组、科宣组、行政组 |
9 |
集宁市科委 |
1979年 |
29 |
业务科、人秘科、计量科、情报科、科普科 |
10 |
化德县科委 |
1979年 |
17 |
办公室、业务室、科普办 |
11 |
凉城县科委 |
1979年 |
12 |
科普组、业务组、办公室 |
12 |
丰镇市科委 |
1976年 |
17 |
农业股、工业股、科协、地震办(5人)、办公室 |
13 |
达茂旗科委 |
1978年 |
15 |
办公室、业务股、科普股 |
14 |
清水河县科委 |
1979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科普办 |
15 |
卓资县科委 |
1978年 |
12 |
办公室、业务股、情报股 |
7.伊克昭盟科技管理机构
伊盟科委 1959年2月伊盟科委成立,与科协合署办公,实行委员会制。设有工业科、农牧科和办公室。“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工作呈停顿状态。1975年2月重组科技局,内设4个科室和5个二级单位。1979年恢复伊盟科委,编制22人。1984年伊盟科委改为伊盟科技处。行政编制32人,事业编制89人。
伊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准格尔旗科委 |
1958年 |
14人 |
情报站、人秘股、计划股、科普站 |
2 |
达拉特旗科委 |
1957年 |
28人 |
情报所、人秘股、计划成果股、科普学会股 |
3 |
杭锦旗科委 |
1975年 |
22人 |
办公室、科普站、管理站、情报站、地震办 |
4 |
鄂托克前旗科委 |
1980年 |
27人 |
计量所、信息咨询站 |
5 |
伊金霍洛旗科委 |
1959年 |
15人 |
情报所、地震办 |
6 |
乌审旗科委 |
1956年 |
13人 |
办公室、综合业务股、科普站 |
7 |
鄂托克旗科委 |
1979年 |
9人 |
情报站 |
8 |
东胜市科委 |
1959年 |
19人 |
办公室、情报站、计量所、工业组、农牧组 |
8.巴彦淖尔盟科技管理机构
巴盟科委 1958年成立巴彦淖尔盟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有13名委员,专职干部15名。1964年改名为巴盟科学技术委员会。1973年改名为巴盟科学技术局。1984年改为巴盟科技处,与科协合并,专职干部为43人,下设科技科、科普科、办公室、调研室、计财科、学会科、成果科。
巴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乌拉特前旗科委 |
1958年 |
15 |
科技业务室、科普室、情报室、办公室、计量所 |
2 |
杭锦后旗科委 |
1959年 |
15 |
办公室、科普股、业务股、科技情报所,下设地震观察站、计量所 |
3 |
乌拉特后旗科委 |
1979年 |
14 |
科普、情报、地震办、计量所 |
4 |
五原县科委 |
1959年 |
20 |
政秘股、科技股、科普股、情报资料室、科技开发中心、科协 |
5 |
磴口县科委 |
1959年 |
19 |
办公室、科技业务股、科普股、科技情报室、科技咨询服务站。下属计量所、地震办 |
6 |
临河市科委 |
1958年 |
22 |
政秘、业务、科普、情报组,下设农具所、计量所、地震观察站 |
9.阿拉善盟科技管理机构
阿盟科委 1980年阿盟科委成立。1983年改为阿盟科技处,定编25人,内设办公室、计财科、业务科、科干科。下设二级单位有阿盟科技情报研究所,定编10人;阿盟新能源站,定编5人。
阿盟旗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阿左旗科委 |
1959年 |
24 |
包括能源站 |
2 |
阿右旗科委 |
1979年 |
8 |
地震办、能源站 |
3 |
额济纳旗科委 |
1979年 |
7 |
能源站 |
10.呼和浩特市科技管理机构
呼市科委 呼和浩特市科委于1959年2月23日成立,3月9日成立呼市科协,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内设机构为“一室四科”编制为25人,1960年6月10日,科委编制增加到50人,下属有科技情报所编制10名,综合化验室编制30名,天象馆编制15名,标准计量所编制10名。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科委、科协机构被撤消。1964年2月4日科委科协恢复成立。编制为9名。下属有科技情报所和标准计量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科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67年10月市革委会成立科技组,1974年成立呼市科技局,1979年4月呼市科技局与呼市电子推广办公室合并,恢复成立呼市科委,内设机构“一室四科”下属情报研究所、计量管理所和地震办公室。1983年,内设机构为“一室五科”行政编制为25名,事业编制为38名。
呼市旗县(区)科委机构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土左旗科委 |
1975年 |
34 |
办公室、财会室、地震办、资料信息办 |
托克县科委 |
1980年 |
14 |
|
郊区科委 |
1959年 |
10 |
|
新城区科委 |
1984年 |
3 |
|
玉泉区科委 |
1984年 |
2 |
|
回民区科委 |
1984年 |
2 |
|
合 计 |
56 |
旗县(区)科委与科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科技综合管理工作。旗县(区)科委内部不设科室,只有分工。
11.包头市科技管理机构
包头市科委 1958年8月17日包头市科委成立,编制24人,内设办公室、自然科学处、科技情报处和综合计划处。1959年3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一处、二处、三处。“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被撤销。1973年成立包头市科技局。1978年7月科技局改名为包头市科委。内设机构经过几次调整,到1984年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综合计划科、科技干部科、成果专利科、技术引进科、工业科技科、农医科技科、科技管理科。
包头市区(旗、县)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东河区科委 |
1959年 |
13 |
技术科、信息科、科协、办公室 |
2 |
青山区科委 |
1959年 |
6 |
办公室、业务室 |
3 |
昆都仑区科委 |
1959年 |
6 |
办公室、新产品开发科、建筑设计所、科技服务部 |
4 |
郊区科委 |
1978年 |
9 |
办公室、科管组、科普组、信息资料室、职改办、计量所、地震办 |
5 |
土右旗科委 |
1958年 |
14 |
办公室、情报资料室、工业组、农业组、职改办 |
6 |
固阳县科委 |
1959年 |
11 |
办公室、业务组 |
7 |
石拐矿区科委 |
1960年 |
3 |
下设计量所、地震办公室 |
12.乌海市科技管理机构
乌海市科委 1973年7月10日海勃湾革委会科技组成立,有3名工作人员,隶属海勃湾市计划委员会领导。
1976年1月10日,乌海市建市后,于10月27日成立乌海市革委会科技局。1978年4月25日,成立乌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到1987年底前科委内设机构有:政秘科、科研计划科、成果专利科、科技管理科。下属二级单位有地震办公室、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
乌海市区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海勃湾区科委 |
1981年 |
9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2 |
乌达区科委 |
1979年 |
4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3 |
海南区科委 |
1979年 |
3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一、自治区科技管理机构
1.机构沿革
1958年3月2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实行委员制。
主任委员:哈丰阿
副主任委员:胡昭衡、李继侗、胡尔钦
委员:克力更、张立范、佟树藩、周北峰、于北辰、沈三元、冀丕阳、额尔敦、陶克陶、木伦、刘其端、贡嘎、彭文和、金世琳、、昊凤生、古儒扎布、那苏图、范先鼎、李蓬、周钧、胡科、戈瓦。
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专职办事机构定编37人,与自治区科学及及协会合署办公。办公地址在呼和浩特市中山东路团委妇联大楼。
后增补王文达、刘露洗为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科学工作室、科学普及室、技术工作室。不久,内部机构调整为3处1室,即自然科学处、技术处、人事处、办公室。
1958年6月2日筹建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会(简称科联)。同年11月,自治区召开了全区第一次科普、科联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决定将科普、科联合并,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1958年6月还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社联)。科协、社联均由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领导管理。
1958年12月8日成立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归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党组领导。李继侗、胡尔钦、秋浦任副院长。巴图由内蒙古军区转业后,与秋浦同任专职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的主要任务是:
·对全区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业务领导;
·进行对自治区生产建设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
·培养地方科技干部。
中国科学院内西欧定合下设物理、化学、植物、数学力学、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6个研究所和内蒙古科技图书馆,并将哲学、历史、语文3个研究所划归分院领导。
1959年2月,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改名为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自治区科委)。主任仍由自治区副主席哈丰阿兼任,另设专职副主任2人:王文达、刘露洗。同年5月,武达平任专职副主任。与此同时,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为1室4处,即办公室、一处、二处、计划处、人事处。年底办公地址迁至新华大街人民银行楼内。
1959年6月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学校,隶属自治区科委领导。
1959年底至1960年初,自治区党委成立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办公室(简称双革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委,由自治区科委代管。
1960年3月,王文达被任命为科委主任,副主任为武达平、刘露洗。
1961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与内蒙古大学合署办公,分院迁至内蒙古大学。
1960年5月7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标准计量局成立,由自治区科委领导。
1961年7月,自治区进行机构精简。自治区科委内设机构缩简为1室2处,即办公室、业务处、人保处。
1962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撤消。为保存科技力量,保留内蒙古科技图书馆,归自治区科委管理领导。并在科学院分院各研究所中,抽调部分骨千,组织成立了综合研究所。综合研究所下设生物、化学、物理3个研究室,归自治区科委直接领导。
1965年,自治区直属机关成立了五大委。科委划归文教委员会领导。武达平同志任科委主任,刘露洗任副主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自治区科委逐步丧失职能管理能力。
1968年5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指挥部设立科技组,工作人员5人,行使科委工作的职权。1971年,科技组归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生产建设指挥部计划局领导,主管科技计划、情报、地震等工作。办公地点在文化宫街16号。
1971年3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科技局。苏涛任局长,李桂春、博力克、石慧英、包正任副局长。科技局下设办公室、情报组、业务处、政治处、科普处。办公地址迁至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大院五号楼。
1973年1月8日,自治区科技局地震组改为地震队,归科技局领导。同年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器材服务处,后改名为科学器材公司。
1975年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计算站成立,1978年10月改名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子计算中心。
1977年6月,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任命孔繁荣为科技局局长,李桂春、博力克、石慧英、包正为副局长,下设业务处、计划处、基建处、政治处、科普处、办公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恢复。
1977年10月,将自治区科技局恢复为自治区科委。于北辰任主任,孔繁荣、博力克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政治处、综合处、工业处、农牧处、科普处、文教卫生处、条件处。
1978年2月16日,科委的科普处独立,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
1978年11月,暴彦巴图被任命为科委主任,古韦、肇和斯图、博力克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人事处、工业处、农牧处、文教卫生处、外事处、调研室、教育处。
1980年8月27日地震队独立,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
1983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命许令妊为科委主任,韩杏田、张舒志、谢仲元为副主任。内部机构设置为办公室、人事处、农牧处、工业处、条件财务处、科技管理处、科技外事处、科技干部管理处、成果处、政研室和机关党委。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新能源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委。同年自治区电子计算中心微电脑研究室独立,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微电脑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图书馆科技部划归科委领导。1985年成立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专利管理处和专利服务中心。
2.职能
自治区科救灾自治区党委和人民委员会领导科乱挡业的参谋部,又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主管科技事业的职能机构。
科委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制定自治区科技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领导全区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具体职能是:
·管理全区科学技术研究事业,并协助党中央各部门管理在本地区的科研机构,以便监督和保证国家和我区科技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完成;
·负责督促与检查各部门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根据我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任务和实际需要,制定我区科技规划及年度计划,并提出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组织我区各科学研究机构的协作配合,并负责组织与区外各科学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学术交流;
·根据自治区生产建设的需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掌握部分科学事业机构经费及科学奖金,重点装备科研机构,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协同科联、科普及有关部门,积极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总结群众先进经验,介绍推广各项科研成果;
·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培养科技人才。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自治区科委的职能明确为:
·贯彻执行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
·编制长远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对综合性的大型科研项目进行组织协调;
·对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组织鉴定、奖励和推广;
·培养、管理科技人才,壮大科技队伍;
·组织解决科研工作条件;
·管理直属单位,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对各业务系统的科研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的协作攻关。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自治区科委的职能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加强科技干部的管理、培训和使用,技术职称的评定和奖励工作;
·加强全区科技成果的收集、登记、鉴定、评奖、推广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专利法,负责全区专利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发明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保密条例,负责全区发明项目的审查申报;
·负责全区大型精密仪器、科学器材物资、科技三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会同有关部门,承办科技外事工作。
3.历任自治区科委负责人姓名及其任职时间
届 |
机关名称 |
负责人姓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1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 |
哈丰阿 胡昭衡 李继侗 胡尔钦 王文达 刘露洗 |
主 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58.7-1959.2 1958.7-1959.2 1958.7-1959.2 1958.7-1958.12 1958.9-1959.2 1958.10-1959.2 |
2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哈丰阿 胡昭衡 李继侗 王文达 刘露洗 武达平 |
主 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兼)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59.2-1960.3 1959.2-1963.9 1959.2-1960.12 1959.2-1960.3 1959.2-1960.3 1959.5-1960.3 |
3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王文达 胡昭衡 武达平 刘露洗 |
主 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60.3-1963.11 1960.3-1963.9 1960.3-1971.3 1960.3-1971.3 |
4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局 |
苏 涛 李桂春 博力克 石慧英 包 正 |
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
1971.3-1977.6 1971.3-1977.6 1973.5-1977.6 1973.12-1977.6 1975.1-1977.6 |
5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局 |
孔繁荣 李桂春 博力克 石慧英 包 正 |
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副局长 |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1977.6-1977.10 |
6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于北辰 孔繁荣 博力克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77.10-1978.11 1977.10-1979.4 1977.10-1978.11 |
7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暴彦巴图 古 韦 肇和斯图 博力克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78.11-1980.8 1978.11-1983.5 1979.4-1983.5 1978.11-1983.5 |
8 |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 |
许令妊 韩杏田 张舒志 谢仲元 |
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
1983.5- 1983.5- 1983.5- 1983.5- |
二、自治区直属部门科技管理机构
195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有些业务厅局也开始建立了科技管理机构,确定了专职科技管理干部。
70年代,自治区各业务主管部门相继建立了科技处(或科教处、技术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以及新产品试制、管理所属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等。
至80年代,设立科技管理机构的自治区委办厅局有:计委、经委、农委、建委、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气象、地矿、冶金、煤炭、机械、电力、化工、轻工、交通、邮电、电子、建材、建工、环保、商业、医药卫生等。
三、盟市、旗县(市)科技管理机构
1958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盟市也相继建立了科学工作委员会。1959年2月之后,盟市先后改为科学技术委员会。联盟市科委成立之后,旗县(市)科委也相继建立。到1960年,自治区7盟2市88个旗县(市)都成立了科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盟市、旗县(市)科委均被撤消。
1977年10月自治区科委恢复后,盟(市)、旗县(市)科技管理部门也陆续恢复。到1987年,自治区4市成立了科委,8盟建立了科技处,100个旗县(市)及市属区也都建立了科委,共有科技管理人员657人,科技管理系统已经形成。
1.呼伦贝尔盟科技管理机构
呼盟科委 1958年建立了呼伦贝尔盟科学工作委员会。同年6月成立呼盟科研所,正副所长由科委的正副主任兼任。15名有关局处负责人为科委组成人员。具体工作由科研所负责。
1959年6月17日,呼盟科协并入呼盟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72年呼盟革委会生产建设指挥部内设科技组。1973年5月14日呼盟科委恢复。1983年9月30日呼盟科委改名为呼盟科技处,承担原科委、科协、标准计量局、地震局业务工作。
1983年10月,呼盟科技处编制52人,其中处长l人,副处长2人,干部38人,工人14人。内设有科技处办公室、科协办公室、科技干部科、业务科、成果科、科普科、计量管理科和地震办公室。科技处所辖单位有:呼盟科技情报研究所,呼盟新能源研究所,呼盟科技馆,呼盟计量检定测试所。
呼伦贝尔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编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海拉尔市科委 |
1958年 |
15人 |
办公室、成果与计量室、情报室、科协 |
2 |
满洲里市科委 |
1959年 |
11人 |
办公室、科普科、业务科 |
3 |
扎兰屯市科委(原布特哈旗) |
1959年 |
17人 |
办公室、情报室、业务室、地震办 |
4 |
牙克石市科委(原喜桂图旗) |
1960年 |
12人 |
科协、标准计量所、地震办 |
5 |
鄂伦春自治旗科委 |
1959年 |
13人 |
办公室、科技业务室、情报资料室、科教声像放映队、地震办、科协办公室、标准计量管理所 |
6 |
鄂温克族自治旗科委 |
1959年 |
9人 |
业务室、服务室、情报室 |
7 |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科委 |
1958年 |
20人 |
办公室、情报室、业务组、科普组、标准计量所 |
8 |
阿荣旗科委 |
1957年 |
17人 |
办公室、业务室、新能源开发股、下设标准计量所、地震观测站 |
9 |
额尔古纳左旗科委 |
1956年 |
13人 |
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0 |
额尔古纳右旗科委 |
1960年 |
13人 |
业务室、情报室 |
11 |
新巴尔虎左旗科委 |
1959年 |
12人 |
科技推广站、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2 |
新巴尔虎右旗科委 |
1958年 |
13人 |
新能源普及站、业务室、情报室、地震办 |
13 |
陈巴尔虎旗科委 |
1957年 |
13人 |
科协、标准计量所、职改办、科技馆 |
2.兴安盟科技管理机构
兴安盟科委 1980年10月2日兴安盟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内设秘书科、业务科、科干科和兴安盟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9人。
1983年10月20日科委更名科技处。1984年科技处行政编制为25人,事业编制20人,内设科技教育管理科、政策研究科、科技管理科、计划条件科、人秘科。1987年科技处内设机构调整为科干科、计划管理科、成果专利科、人秘科、政研科、审计科。行政编制仍为25人。
兴安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乌兰浩特市科委 |
1980年 |
15人 |
科技管理股、行政管理股、情报股、技术市场股、档案室 |
2 |
科右前旗科委 |
1959年 |
18人 |
情报股、人秘股、科技管理股普及部、学会部 |
3 |
突泉县科委 |
1978年 |
15人 |
人秘组、业务组、情报室、办公室、市场办、成果组、计划组 |
4 |
扎赉特旗科委 |
1959年 |
15人 |
业务股、情报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
5 |
科右中旗科委 |
1958年 |
12人 |
政秘股、业务股、科技情报股 |
3.哲里木盟科技管理机构
哲盟科委 1958年,哲里木盟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下设秘书科、科技管理科、工业科、农业科。1960年盟科委撤销,业务归宣传部。1964年5月,盟科委重新成立,隶属文委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撤销。1971年11月成立哲盟科技局,隶属计划口。下设工业组、农牧组与情报组。1978年12月成立哲盟科委,下设秘书科、管理科和计划科;下辖计量所、科协地震办公室和盟科技情报所。1983年9月,盟科委与盟科协合并,成立哲盟科学技术处。1986年内设机构有条财科、管理科、成果科、科协办公室、政秘科、调研室、计划科、学会部、普及部;下辖标准计量所、科技情报所、科学技术馆、开发中心。
旗县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通辽市科委 |
1959年 |
41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综合科科普学会、地震办公室、情报所、科技馆 |
2 |
通辽县科委 |
1959年 |
23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科普学会股、科技馆、情报所 |
3 |
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委 |
1959年 |
29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学会股科普股、地震办公室、情报室科技室 |
4 |
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委 |
1959年 |
17人 |
科技管理组、财会室、地震办公室、情报室、科协办公室 |
5 |
奈曼旗科委 |
1959年 |
30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地震办公室、科技情报室、科技图书资料室 |
6 |
库伦旗科委 |
1959年 |
18人 |
办公室、计划管理股、学会办公室、情报室、科技馆 |
7 |
扎鲁特旗科委 |
1959年 |
23人 |
办公室、计算管理股、学会办公室、情报室、科技馆 |
8 |
开鲁县科委 |
1959年 |
26人 |
政工秘书股、计划管理股、学会工作股、科技馆、情报室 |
4.赤峰市科技管理机构
赤峰市科委 1958年10月10日成立昭乌达盟科学工作委员会。1961年6月,撤销盟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盟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62年4月16日,盟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盟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处合并为盟文教办公室。1963年10月,盟科委又从文教系统分出来,与盟科协合署办公。1968年9月科委工作人员进入毛泽东思想大学校。1972年5月19日,成立昭乌达盟科学技术局。1977年5月12日,盟科技局改为盟科委。1983年11月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昭乌达盟科委改为赤峰市科委。截至1986年,市科妾在职人员37人,其中处级领导4人。
赤峰市旗县科技机构 1959年2至4月,各旗、县科委相继成立。1961年撤销。1973年至1976年,各旗县科技局相继成立。1977年7至10月,各旗县先后将科技局改为科委。1983年原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原赤峰市科委改称为红山区科委;原赤峰县科委改称为郊区科委,元宝山区1984年5月成立科委。至1987年,有旗县区级科技机构12个:红山区科委、郊区科委、元宝山区科委、喀喇沁旗科委、宁城县科委、敖汉旗科委、翁牛特旗科委、巴林右旗科委、巴林左旗科委、阿鲁科尔沁旗科委、林西县科委、克什克腾旗科委。
赤峰市旗县区科委情况-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克旗科委 |
1959 |
14 |
业务股、办公室、科干股、情报股 |
2 |
阿旗科委 |
1959.6 |
11 |
办公室、科技股、情报股 |
3 |
敖汉旗科委 |
1959.2 |
13 |
科技股、项目股、办公室 |
4 |
宁城县科委 |
1958.5 |
15 |
工业组、农业组、综合组 |
5 |
喀旗科委 |
1959.4 |
14 |
办公室、科技股、技术服务股 |
6 |
红山区科委 |
1977 |
9 |
办公室、情报室、技管股、综合股 |
7 |
松山区科委 |
1959.3 |
12 |
办公室、综合股、科技股 |
8 |
元宝山区科委 |
1984 |
13 |
办公室、科技计划股 |
9 |
左旗科技局 |
1999 |
12 |
计划股、统计股、成果管理股、科干股 |
10 |
右旗科委 |
1958 |
10 |
办公室、业务股 |
11 |
翁旗科委 |
1958 |
23 |
办公室、科干股、科技管理股、科技开发中心 |
12 |
林西县科委 |
1959 |
12 |
综合股、人秘股、情报股、计划股 |
5.锡林郭勒盟科技管理机构
锡盟科委 1958年11月25日,成立锡林郭勒盟科学工作委员会和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协会,一套人马、两个牌子。1960年科委内部机构设办公室、一科、二科、三科,人员编制为8人。下设科技情报所、标准计量所、综合化验室。1961年8月撤消科委,业务工作由盟委宣传部代管。1963年9月恢复锡盟科委。1968年锡盟革命委员会生建部成立科技组,后改为科技局。1978年科技局改名为锡盟科委。1983年9月盟科委又改名为锡盟科技处。1986年4月锡盟科技处内部机构设置为:条件财务科、科研计划科、技术开发科、人事教育科、学会部、普及部、地震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下属单位:锡盟科技情报所、锡盟风能利用研究所、新能源服务公司。
锡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正镶白旗科委 |
1959年 |
12 |
办公室、业务室、财会室、能源站 |
2 |
正蓝旗科委 |
1959年 |
8 |
办公室、资料室、财会室、新能源服务队 |
3 |
镶黄旗科委 |
1959年 |
12 |
秘书室、财务室、总务室、综合办公室、学会科普办公室 |
4 |
太仆寺旗科委 |
1960年 |
20 |
行政股、情报股、能源股、财会股、业务股 |
5 |
多伦县科委 |
1960年 |
12 |
办公室、管理室、科普宣传室、资料室 |
6 |
西乌珠穆沁旗科委 |
1958年 |
9 |
办公室、财会室、业务室、资料室、能源推广站、牧业科研所 |
7 |
东乌珠穆沁旗科委 |
1960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新能源服务站 |
8 |
阿巴嘎旗科委 |
1958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能源办公室 |
9 |
苏尼特左旗科委 |
1959年 |
14 |
办公室、业务室 |
10 |
苏尼特右旗科委 |
1959年 |
16 |
办公室、业务科、培训信息资料室 |
11 |
二连市科委 |
1960年 |
7 |
办公室、业务室 |
12 |
锡林浩特市科委 |
1959年 |
12 |
办公室、情报室、计划成果室科干学会室 |
6.乌兰察布盟科技管理机构
乌盟科委 1958年成立乌兰察布盟科学工作委员会。1960至1962年乌盟科委撤销,科技业务工作由盟公署文教局代管。1962至1966年恢复科委。1966至1972年撤销科委,乌盟革命委员会设科技组。1972至1978年设立乌盟科技局。1978至1983年改名为乌盟科委。1983年又改名为乌兰察布盟公署科技处。
1987年底前,乌盟科技处内设机构有:秘书科、人事科(包括纪检组)、科干科、农牧科、工业科、计划科、普及部、学会部.总编制45人。下属单位有乌盟科技情报研究所、计量所和新能源研究所。
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察右中旗科委 |
1978年 |
17 |
办公室、业务组、科普组 |
2 |
四子王旗科委 |
1979年 |
30 |
科技业务部、科技开发部、办公室、财务室、新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站、科普协会、资料室 |
3 |
察右前旗科委 |
1978年 |
25 |
科干股、技术股、办公室、科协 |
4 |
武川县科委 |
1979年 |
14 |
办公室、工业组、农业组、技术职称组 |
5 |
兴和县科委 |
1972年 |
29 |
办公室、业务股、情报股、人秘股 |
6 |
察右后旗科委 |
1979年 |
18 |
办公室、科技干部管理股、科协、科技情报股 |
7 |
和林县科委 |
1979年 |
15 |
办公室、业务室、情报站、科普科协组 |
8 |
商都县科委 |
1978年 |
15 |
业务组、情报组、科宣组、行政组 |
9 |
集宁市科委 |
1979年 |
29 |
业务科、人秘科、计量科、情报科、科普科 |
10 |
化德县科委 |
1979年 |
17 |
办公室、业务室、科普办 |
11 |
凉城县科委 |
1979年 |
12 |
科普组、业务组、办公室 |
12 |
丰镇市科委 |
1976年 |
17 |
农业股、工业股、科协、地震办(5人)、办公室 |
13 |
达茂旗科委 |
1978年 |
15 |
办公室、业务股、科普股 |
14 |
清水河县科委 |
1979年 |
13 |
办公室、业务室、科普办 |
15 |
卓资县科委 |
1978年 |
12 |
办公室、业务股、情报股 |
7.伊克昭盟科技管理机构
伊盟科委 1959年2月伊盟科委成立,与科协合署办公,实行委员会制。设有工业科、农牧科和办公室。“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工作呈停顿状态。1975年2月重组科技局,内设4个科室和5个二级单位。1979年恢复伊盟科委,编制22人。1984年伊盟科委改为伊盟科技处。行政编制32人,事业编制89人。
伊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准格尔旗科委 |
1958年 |
14人 |
情报站、人秘股、计划股、科普站 |
2 |
达拉特旗科委 |
1957年 |
28人 |
情报所、人秘股、计划成果股、科普学会股 |
3 |
杭锦旗科委 |
1975年 |
22人 |
办公室、科普站、管理站、情报站、地震办 |
4 |
鄂托克前旗科委 |
1980年 |
27人 |
计量所、信息咨询站 |
5 |
伊金霍洛旗科委 |
1959年 |
15人 |
情报所、地震办 |
6 |
乌审旗科委 |
1956年 |
13人 |
办公室、综合业务股、科普站 |
7 |
鄂托克旗科委 |
1979年 |
9人 |
情报站 |
8 |
东胜市科委 |
1959年 |
19人 |
办公室、情报站、计量所、工业组、农牧组 |
8.巴彦淖尔盟科技管理机构
巴盟科委 1958年成立巴彦淖尔盟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有13名委员,专职干部15名。1964年改名为巴盟科学技术委员会。1973年改名为巴盟科学技术局。1984年改为巴盟科技处,与科协合并,专职干部为43人,下设科技科、科普科、办公室、调研室、计财科、学会科、成果科。
巴盟旗县(市)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乌拉特前旗科委 |
1958年 |
15 |
科技业务室、科普室、情报室、办公室、计量所 |
2 |
杭锦后旗科委 |
1959年 |
15 |
办公室、科普股、业务股、科技情报所,下设地震观察站、计量所 |
3 |
乌拉特后旗科委 |
1979年 |
14 |
科普、情报、地震办、计量所 |
4 |
五原县科委 |
1959年 |
20 |
政秘股、科技股、科普股、情报资料室、科技开发中心、科协 |
5 |
磴口县科委 |
1959年 |
19 |
办公室、科技业务股、科普股、科技情报室、科技咨询服务站。下属计量所、地震办 |
6 |
临河市科委 |
1958年 |
22 |
政秘、业务、科普、情报组,下设农具所、计量所、地震观察站 |
9.阿拉善盟科技管理机构
阿盟科委 1980年阿盟科委成立。1983年改为阿盟科技处,定编25人,内设办公室、计财科、业务科、科干科。下设二级单位有阿盟科技情报研究所,定编10人;阿盟新能源站,定编5人。
阿盟旗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阿左旗科委 |
1959年 |
24 |
包括能源站 |
2 |
阿右旗科委 |
1979年 |
8 |
地震办、能源站 |
3 |
额济纳旗科委 |
1979年 |
7 |
能源站 |
10.呼和浩特市科技管理机构
呼市科委 呼和浩特市科委于1959年2月23日成立,3月9日成立呼市科协,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内设机构为“一室四科”编制为25人,1960年6月10日,科委编制增加到50人,下属有科技情报所编制10名,综合化验室编制30名,天象馆编制15名,标准计量所编制10名。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科委、科协机构被撤消。1964年2月4日科委科协恢复成立。编制为9名。下属有科技情报所和标准计量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科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67年10月市革委会成立科技组,1974年成立呼市科技局,1979年4月呼市科技局与呼市电子推广办公室合并,恢复成立呼市科委,内设机构“一室四科”下属情报研究所、计量管理所和地震办公室。1983年,内设机构为“一室五科”行政编制为25名,事业编制为38名。
呼市旗县(区)科委机构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土左旗科委 |
1975年 |
34 |
办公室、财会室、地震办、资料信息办 |
托克县科委 |
1980年 |
14 |
|
郊区科委 |
1959年 |
10 |
|
新城区科委 |
1984年 |
3 |
|
玉泉区科委 |
1984年 |
2 |
|
回民区科委 |
1984年 |
2 |
|
合 计 |
56 |
旗县(区)科委与科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科技综合管理工作。旗县(区)科委内部不设科室,只有分工。
11.包头市科技管理机构
包头市科委 1958年8月17日包头市科委成立,编制24人,内设办公室、自然科学处、科技情报处和综合计划处。1959年3月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一处、二处、三处。“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被撤销。1973年成立包头市科技局。1978年7月科技局改名为包头市科委。内设机构经过几次调整,到1984年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综合计划科、科技干部科、成果专利科、技术引进科、工业科技科、农医科技科、科技管理科。
包头市区(旗、县)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设机构 |
1 |
东河区科委 |
1959年 |
13 |
技术科、信息科、科协、办公室 |
2 |
青山区科委 |
1959年 |
6 |
办公室、业务室 |
3 |
昆都仑区科委 |
1959年 |
6 |
办公室、新产品开发科、建筑设计所、科技服务部 |
4 |
郊区科委 |
1978年 |
9 |
办公室、科管组、科普组、信息资料室、职改办、计量所、地震办 |
5 |
土右旗科委 |
1958年 |
14 |
办公室、情报资料室、工业组、农业组、职改办 |
6 |
固阳县科委 |
1959年 |
11 |
办公室、业务组 |
7 |
石拐矿区科委 |
1960年 |
3 |
下设计量所、地震办公室 |
12.乌海市科技管理机构
乌海市科委 1973年7月10日海勃湾革委会科技组成立,有3名工作人员,隶属海勃湾市计划委员会领导。
1976年1月10日,乌海市建市后,于10月27日成立乌海市革委会科技局。1978年4月25日,成立乌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到1987年底前科委内设机构有:政秘科、科研计划科、成果专利科、科技管理科。下属二级单位有地震办公室、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
乌海市区科委机构
序号 |
名 称 |
成立时间 |
人员编制 |
内 设 机 构 |
1 |
海勃湾区科委 |
1981年 |
9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2 |
乌达区科委 |
1979年 |
4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3 |
海南区科委 |
1979年 |
3 |
与科协合署办公 |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