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地勘测设计院(前身为土地勘测局、土壤调查队)先后完成各项土地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和水文地质钻探(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及自治区土地评价、《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
50年代初,为建立国营农牧场,在全区开展荒地勘查,进行宜农、宜牧和宜林土地资源评价,并对草原植被、森林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完成调查面积5800万亩,编绘了全区第一个荒地分布图和调查报告。完成了34个国营农牧场的勘察、规划和建场设计,包括施测一万分之一地形图160余幅,化验土样8000多个,水文地质勘探钻孔23眼(总进尺2300米);完成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14个人民公社的土地利用和生产规划,规划面积达2200万亩。60年代中后期,完成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农牧场建设的勘测规划。70年代,完成165个人民公社、56个国营农牧场(站)的农牧林水生产建设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部分地区的土地和林业资源调查。80年代,内蒙古土地勘测设计院除负责自治区全部土地利用评查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外,具体负责8个旗县的评查任务,完成面积8.4万平方公里。建立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和土地管理、开发应用软件。为《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提供了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编图工作。
80年代末,自治区土地管理局主持编制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2000年内耕地保持653.4万公顷,最低保持133.33万公顷保灌水浇地和266.67万公顷旱作稳产基本农田。可利用草地保持6300万公顷,其中畜均人工、半人工草地0.07公顷,畜均草库伦0.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为四个土地利用一级区(农区包括西辽河、土默川和河套三大平原15个旗县,牧区28个旗县,林区大兴安岭林区4个旗县,农牧交错区45个旗县)和19个二级区,并完成10个研究专题。
1954年开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地勘测设计院(前身为土地勘测局、土壤调查队)先后完成各项土地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和水文地质钻探(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及自治区土地评价、《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
50年代初,为建立国营农牧场,在全区开展荒地勘查,进行宜农、宜牧和宜林土地资源评价,并对草原植被、森林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完成调查面积5800万亩,编绘了全区第一个荒地分布图和调查报告。完成了34个国营农牧场的勘察、规划和建场设计,包括施测一万分之一地形图160余幅,化验土样8000多个,水文地质勘探钻孔23眼(总进尺2300米);完成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14个人民公社的土地利用和生产规划,规划面积达2200万亩。60年代中后期,完成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农牧场建设的勘测规划。70年代,完成165个人民公社、56个国营农牧场(站)的农牧林水生产建设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部分地区的土地和林业资源调查。80年代,内蒙古土地勘测设计院除负责自治区全部土地利用评查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外,具体负责8个旗县的评查任务,完成面积8.4万平方公里。建立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和土地管理、开发应用软件。为《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提供了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编图工作。
80年代末,自治区土地管理局主持编制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2000年内耕地保持653.4万公顷,最低保持133.33万公顷保灌水浇地和266.67万公顷旱作稳产基本农田。可利用草地保持6300万公顷,其中畜均人工、半人工草地0.07公顷,畜均草库伦0.1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全区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为四个土地利用一级区(农区包括西辽河、土默川和河套三大平原15个旗县,牧区28个旗县,林区大兴安岭林区4个旗县,农牧交错区45个旗县)和19个二级区,并完成10个研究专题。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