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
归绥地区的私塾究竟起于何时,多到何种程度,已无从查考。但旧时城里召庙、农村大庙以及富绅家庭,都设有私塾,近代学校出现后,也有私塾存在。私塾就其组织形式与授课时间而言,有“专馆”、“散馆”、“冬学”之分;就其所授内容和程序而言,有“经馆”、“蒙馆”之分。“专馆”也称家塾,多为绅商富户延聘经师在家设馆教授其子弟,“东家”除为经师提供膳宿条件外,还付给“束修”。“散馆”是有点文化的人利用寺庙空房设馆招生,收取“束修”,作为职业。“束修”金额,由组馆者、塾师、东家或学生家长共同商定。物价稳定,以货币为“束修”;物价浮动时,以实物(粮食)为“束修”。若只在冬季农闲时设馆授课的,则称“冬学”。“散馆”常以一年为期,入学者一般为小康人家子弟。每馆学生,多者十余人,少者三五人。“蒙馆”属启蒙性质,以识字为主,教授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较高者则授以《论语》、《孟子》等书,一般只读不讲,除了背、读以外,则是“描红”(初学写字)、“临帖”,偶尔作“属对”练习。“经馆”属于高级私塾,为数很少,教授内容主要是讲经义,叫做“开讲”,同时开始起笔练习作八股文。科举废止以后,则练习时文。此外还教授《古文观止》、《昭明文选》以及诗词等;书法也是课读的内容之一。
义学
官员、富绅捐资或由地方集资兴办的免费学塾,称为义学,具有“公益”和“慈善”事业性质。义学的兴办晚于私塾,常因经费不继,时断时续。《绥远通志稿》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设置归绥兵备道不久,官绅曾向清廷奏请建立古丰义学。后因“久废不举”,嘉庆八年(1803年),才又在归绥道署后院重建古丰义学,取生徒30名,延聘塾师主讲。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义学迁往范家院,租赁民房授课。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又迁至旧城杨家巷路北一所房院。光绪三年(1877年),义学地址改建文庙,义学移至偏院。同年,在归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建义学一所,规模及具体地址均已无从查考。拨银14000两,发商生息,作为义学经费。
义学所授课程与后来的书院相仿,与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私塾略有不同。后来书院建立,义学也逐渐成为私塾。
私塾
归绥地区的私塾究竟起于何时,多到何种程度,已无从查考。但旧时城里召庙、农村大庙以及富绅家庭,都设有私塾,近代学校出现后,也有私塾存在。私塾就其组织形式与授课时间而言,有“专馆”、“散馆”、“冬学”之分;就其所授内容和程序而言,有“经馆”、“蒙馆”之分。“专馆”也称家塾,多为绅商富户延聘经师在家设馆教授其子弟,“东家”除为经师提供膳宿条件外,还付给“束修”。“散馆”是有点文化的人利用寺庙空房设馆招生,收取“束修”,作为职业。“束修”金额,由组馆者、塾师、东家或学生家长共同商定。物价稳定,以货币为“束修”;物价浮动时,以实物(粮食)为“束修”。若只在冬季农闲时设馆授课的,则称“冬学”。“散馆”常以一年为期,入学者一般为小康人家子弟。每馆学生,多者十余人,少者三五人。“蒙馆”属启蒙性质,以识字为主,教授内容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较高者则授以《论语》、《孟子》等书,一般只读不讲,除了背、读以外,则是“描红”(初学写字)、“临帖”,偶尔作“属对”练习。“经馆”属于高级私塾,为数很少,教授内容主要是讲经义,叫做“开讲”,同时开始起笔练习作八股文。科举废止以后,则练习时文。此外还教授《古文观止》、《昭明文选》以及诗词等;书法也是课读的内容之一。
义学
官员、富绅捐资或由地方集资兴办的免费学塾,称为义学,具有“公益”和“慈善”事业性质。义学的兴办晚于私塾,常因经费不继,时断时续。《绥远通志稿》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设置归绥兵备道不久,官绅曾向清廷奏请建立古丰义学。后因“久废不举”,嘉庆八年(1803年),才又在归绥道署后院重建古丰义学,取生徒30名,延聘塾师主讲。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义学迁往范家院,租赁民房授课。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月,又迁至旧城杨家巷路北一所房院。光绪三年(1877年),义学地址改建文庙,义学移至偏院。同年,在归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各建义学一所,规模及具体地址均已无从查考。拨银14000两,发商生息,作为义学经费。
义学所授课程与后来的书院相仿,与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私塾略有不同。后来书院建立,义学也逐渐成为私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