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棚回民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经棚街回民开明人士哈兆霖创办回民小学堂1所,为克什克腾旗教育由塾教转为学堂的先声。校址设在清真寺内,招收学生20人。
乌丹初等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经赤峰县批准,在翁牛特旗乌丹始建公立初等小学堂。这是乌丹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公立学堂。此前,本地仅有4处私塾。
喀喇沁旗“三正”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喀喇沁右旗札萨克贡桑诺尔布创办养正学堂,招收旗民青少年入学,一切免费。共招学生50人,多系王公贵族子弟。课程以蒙古、汉文为主,兼学书法。1908年,贡王为学堂题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易俗是所望于群公”,遂改校名为崇正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喀喇沁右旗王府建立守正武学堂(军事学堂),日本陆军大尉伊藤柳太郎、中尉吉原四郎为军事教官。学生在官员子弟和王府卫队中选拔,共30人。12月28日,在喀喇沁右旗王府燕贻堂创办的毓正女学堂正式开学。学生有贡王胞妹、王府使女与邻近村屯的官员女儿等24人。编为两班,讲授蒙古语、汉语、日语三种语文。
兴源寺小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库伦旗兴源寺内附设小学堂,名为喇嘛小学堂,实则多为旗内头面人物的子弟在此读书。教习为巴拉根扎布。1909年,这所学堂移至兴源寺外南坡,改名为兴源寺小学堂,增加汉族教习王子卿等。学员有30余人。民国5年(1916)学堂停办。
库伦旗蒙汉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旗札萨克达阿旺巴勒丹创办。学堂设在象教寺东厢房,即锡勒图库伦旗办公处院内。有学生30余人,属于初级小学堂。民国7年(1918)停办。
库伦街汉文学堂 清宣统元年(1909),由天津单级师范毕业的王稼骥创办,因设在街西关帝庙5间东厢砖瓦房内,又称关帝庙小学堂。招生50余人,分为初、高级两个班。王稼骥一人教课,兼办校务,初、高级各课目分段轮流或复式合班上课。民国2年(1913),王稼骥因劳累病死,学校停办。
经棚回民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经棚街回民开明人士哈兆霖创办回民小学堂1所,为克什克腾旗教育由塾教转为学堂的先声。校址设在清真寺内,招收学生20人。
乌丹初等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经赤峰县批准,在翁牛特旗乌丹始建公立初等小学堂。这是乌丹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公立学堂。此前,本地仅有4处私塾。
喀喇沁旗“三正”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喀喇沁右旗札萨克贡桑诺尔布创办养正学堂,招收旗民青少年入学,一切免费。共招学生50人,多系王公贵族子弟。课程以蒙古、汉文为主,兼学书法。1908年,贡王为学堂题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易俗是所望于群公”,遂改校名为崇正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喀喇沁右旗王府建立守正武学堂(军事学堂),日本陆军大尉伊藤柳太郎、中尉吉原四郎为军事教官。学生在官员子弟和王府卫队中选拔,共30人。12月28日,在喀喇沁右旗王府燕贻堂创办的毓正女学堂正式开学。学生有贡王胞妹、王府使女与邻近村屯的官员女儿等24人。编为两班,讲授蒙古语、汉语、日语三种语文。
兴源寺小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库伦旗兴源寺内附设小学堂,名为喇嘛小学堂,实则多为旗内头面人物的子弟在此读书。教习为巴拉根扎布。1909年,这所学堂移至兴源寺外南坡,改名为兴源寺小学堂,增加汉族教习王子卿等。学员有30余人。民国5年(1916)学堂停办。
库伦旗蒙汉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旗札萨克达阿旺巴勒丹创办。学堂设在象教寺东厢房,即锡勒图库伦旗办公处院内。有学生30余人,属于初级小学堂。民国7年(1918)停办。
库伦街汉文学堂 清宣统元年(1909),由天津单级师范毕业的王稼骥创办,因设在街西关帝庙5间东厢砖瓦房内,又称关帝庙小学堂。招生50余人,分为初、高级两个班。王稼骥一人教课,兼办校务,初、高级各课目分段轮流或复式合班上课。民国2年(1913),王稼骥因劳累病死,学校停办。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