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怀朔镇城址位于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坐落在阴山北与蒙古高原相接的一块开阔平川上,城址西南50公里便是穿越阴山南下中原的古“固阳道”。1979年、1980年、1983年试掘,发现3眼水井。据《水经注》考证,此城为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永熙三年废弃。
在古城南门外约1公里的平川上耸立着一座大型夯土台基,基面因耕扰已呈圆形,直径22米,高约3米,当地人称“点将台”。据文献记载,怀朔镇附近筑有供北魏皇帝巡视边镇阅兵时用的“阅武台”。
城址规模较大,平面略近方形,地形西高,东、南低,北城墙和西城墙均筑在环拱古城的两道岗梁之上。城内西北角有一座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20米。夯筑城墙,基宽约5米,残高1.5米,夯层厚9~23厘米。
城内文化层厚约2米。西半部为官署和寺院建筑址,西北部是古城的最高点,地面上有大型建筑基址10余处,其上散布大量的砖、瓦和鸱吻等建筑材料。在城西区中部,1983年发掘清理为一座北魏时期的寺庙殿堂基址,出土的佛教艺术品均为北魏中期文化遗存,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遗址。
北魏怀朔镇城址位于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坐落在阴山北与蒙古高原相接的一块开阔平川上,城址西南50公里便是穿越阴山南下中原的古“固阳道”。1979年、1980年、1983年试掘,发现3眼水井。据《水经注》考证,此城为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永熙三年废弃。
在古城南门外约1公里的平川上耸立着一座大型夯土台基,基面因耕扰已呈圆形,直径22米,高约3米,当地人称“点将台”。据文献记载,怀朔镇附近筑有供北魏皇帝巡视边镇阅兵时用的“阅武台”。
城址规模较大,平面略近方形,地形西高,东、南低,北城墙和西城墙均筑在环拱古城的两道岗梁之上。城内西北角有一座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20米。夯筑城墙,基宽约5米,残高1.5米,夯层厚9~23厘米。
城内文化层厚约2米。西半部为官署和寺院建筑址,西北部是古城的最高点,地面上有大型建筑基址10余处,其上散布大量的砖、瓦和鸱吻等建筑材料。在城西区中部,1983年发掘清理为一座北魏时期的寺庙殿堂基址,出土的佛教艺术品均为北魏中期文化遗存,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遗址。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