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武安州城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南塔乡所在地西侧。叫来河支流——白塔子河从西向东顺城址北缘流过,形成东西向的平坦河川地。南北为高山和台地。杜力营子河又穿过城址注入白塔子河,两河呈“丁”字形。城址所在地为冲积的扇面形平滩地。
由于这里几易其城,加之河水冲刷和多年的耕种平整,现地表遗迹较为复杂难辨。从河床的断崖上观察,文化堆积在2~3米厚,最厚处达5~6米。辽代城址现仅存北墙和西墙的一部分,并在断崖处看出20余层、每层厚12厘米的夯土层。其余部分均已夷为平地,只存灰土带。城址基本呈方形,每边长820米。原存的四门现只存西门,并保存一组高大的建筑群遗址,最高的一处约14米,当地称之为“点将台”,应属城门建筑址。元代城址倚辽城的北墙为北墙,在城内建一座南北长400米、东西宽64米的长方形城。
在武安州城址北隔河的岸边山岗上,保存一处辽代寺院遗址。寺院遗址南侧临河处,矗立着一座八角密檐式佛塔。寺院遗址西侧的坡地系此寺院的佛教徒墓地。在城址南的台地上也有一处寺院遗址。
近年来,武安州城址周边出土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文物,但多属元代,如瓦当范、铜印等。1976年,北三家发现了一块元至元七年(1270)杨氏墓地券,为考查当时的埋葬制度提供了依据。
辽代武安州城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南塔乡所在地西侧。叫来河支流——白塔子河从西向东顺城址北缘流过,形成东西向的平坦河川地。南北为高山和台地。杜力营子河又穿过城址注入白塔子河,两河呈“丁”字形。城址所在地为冲积的扇面形平滩地。
由于这里几易其城,加之河水冲刷和多年的耕种平整,现地表遗迹较为复杂难辨。从河床的断崖上观察,文化堆积在2~3米厚,最厚处达5~6米。辽代城址现仅存北墙和西墙的一部分,并在断崖处看出20余层、每层厚12厘米的夯土层。其余部分均已夷为平地,只存灰土带。城址基本呈方形,每边长820米。原存的四门现只存西门,并保存一组高大的建筑群遗址,最高的一处约14米,当地称之为“点将台”,应属城门建筑址。元代城址倚辽城的北墙为北墙,在城内建一座南北长400米、东西宽64米的长方形城。
在武安州城址北隔河的岸边山岗上,保存一处辽代寺院遗址。寺院遗址南侧临河处,矗立着一座八角密檐式佛塔。寺院遗址西侧的坡地系此寺院的佛教徒墓地。在城址南的台地上也有一处寺院遗址。
近年来,武安州城址周边出土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文物,但多属元代,如瓦当范、铜印等。1976年,北三家发现了一块元至元七年(1270)杨氏墓地券,为考查当时的埋葬制度提供了依据。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