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下层文化徽帜青铜甗 口径41厘米,高66厘米,口部立两个对称竖耳,有烟熏痕迹,原为实用器,腹上部有三道弧纹,有明显铸缝,制作原始,应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较早期作品。器腹内铸两个铭文徽帜,已分别释作“郭”“宁”,代表某一地点的某个方族,说明该方族进入商代后同商王朝关系密切,应是商代北方一个重要的“商世邦国”,或“候国”。
青铜甗 1973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天宝同村窖藏中出土。铜甗通高53.5,口径29,重11.75公斤,甗口呈圆角三角形,口沿为向内曲的三角形圆边,口沿两侧铸有长方形中间镂空的板耳。甑部比例较大,呈斜直收腹筒形,中部饰三道凸起的弦纹。鬲部为三个袋状足构成,足根部为柱状,袋状腹突出,边缘部分饰以心形双道凸弦纹,鬲内中空。甗整体由三范合铸,范口结合处有明显的突棱线。这件青铜甗属于比较典型的商代器物,其造型和纹饰非常接近安阳殷墟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甗,时代可定为商代晚期。
这件青铜甗还是中国商代青铜礼器中发现最北的一个地点。
商代饕餮纹铜鼎 198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敖包山前发现。一甗二鼎。饕餮纹铜鼎是其中的一件。该鼎通高54厘米,腹径38厘米,重18公斤,属商代时期。鼎呈暗红色,器形浑厚庄重,器表较粗糙。立耳,口沿外侈,深腹下垂,足部中空,足根呈柱状。口沿下有一圈饕餮纹组成的纹饰带,足上部亦饰饕餮纹。器体由四范合铸,铸缝明显。在铸缝两旁有六个相应的圆形疤痕,裆底也有三个圆疤,呈三角形排到,这说明在铸造此鼎时,是用圆形柱状物作定位用的,故而留下痕迹。这种原始铸造方法,与同时出土的另两件器物相同,与1958年赤峰县大西牛波罗出土的弦纹铜甗铸造方法也相同。这些情况表明,在当时赤峰境内可能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地点。
邢姜簋 1975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霍林河矿区出土。高14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19.4厘米,西周后期(一说春秋前期)。盛食器,无盖,敛口,有子母口,圈足。腹部两侧有兽首耳,下垂珥。腹上部饰一周窃曲纹,下部饰横条沟脊纹,圈足饰重鳞纹,间饰兽面纹。其下原有三足,留有断痕。底部正中有铭文十七字,记邢姜大宰它铸器。
羊首青铜刀 商代,通长37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柄长13.5厘米,柄首宽3.4厘米。羊首刀为青铜铸成。刀脊弯弧,直刃,柄端羊首,羊角弯曲盘于头上,角尖至腮。昂首前视,羊颈外侧凸起一瘤。刀柄饰凹线纹内饰双排联珠纹,一字形格。羊首形象逼真,造型别致。这件铜刀既是一件精致的实用器,也是一件珍贵的青铜艺术品。
鹰首铜刀 残长18.7厘米,相当于商周时期。柄端为鹰首,尖喙,圆目内凹,内原应有镶嵌物,现已不存,嘴微张开。弧背,刀尖上翘。
铃首短剑 198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征集。长28.5厘米。商后期。兵器。剑身宽短,直刃,中间有柱状脊。铃首,扁圆形柄稍弯,上饰小方格纹。剑格(护手)略呈一字形。为北方游牧民族遗物。
夏家店下层文化徽帜青铜甗 口径41厘米,高66厘米,口部立两个对称竖耳,有烟熏痕迹,原为实用器,腹上部有三道弧纹,有明显铸缝,制作原始,应是夏家店下层文化较早期作品。器腹内铸两个铭文徽帜,已分别释作“郭”“宁”,代表某一地点的某个方族,说明该方族进入商代后同商王朝关系密切,应是商代北方一个重要的“商世邦国”,或“候国”。
青铜甗 1973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天宝同村窖藏中出土。铜甗通高53.5,口径29,重11.75公斤,甗口呈圆角三角形,口沿为向内曲的三角形圆边,口沿两侧铸有长方形中间镂空的板耳。甑部比例较大,呈斜直收腹筒形,中部饰三道凸起的弦纹。鬲部为三个袋状足构成,足根部为柱状,袋状腹突出,边缘部分饰以心形双道凸弦纹,鬲内中空。甗整体由三范合铸,范口结合处有明显的突棱线。这件青铜甗属于比较典型的商代器物,其造型和纹饰非常接近安阳殷墟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甗,时代可定为商代晚期。
这件青铜甗还是中国商代青铜礼器中发现最北的一个地点。
商代饕餮纹铜鼎 198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敖包山前发现。一甗二鼎。饕餮纹铜鼎是其中的一件。该鼎通高54厘米,腹径38厘米,重18公斤,属商代时期。鼎呈暗红色,器形浑厚庄重,器表较粗糙。立耳,口沿外侈,深腹下垂,足部中空,足根呈柱状。口沿下有一圈饕餮纹组成的纹饰带,足上部亦饰饕餮纹。器体由四范合铸,铸缝明显。在铸缝两旁有六个相应的圆形疤痕,裆底也有三个圆疤,呈三角形排到,这说明在铸造此鼎时,是用圆形柱状物作定位用的,故而留下痕迹。这种原始铸造方法,与同时出土的另两件器物相同,与1958年赤峰县大西牛波罗出土的弦纹铜甗铸造方法也相同。这些情况表明,在当时赤峰境内可能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地点。
邢姜簋 1975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霍林河矿区出土。高14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19.4厘米,西周后期(一说春秋前期)。盛食器,无盖,敛口,有子母口,圈足。腹部两侧有兽首耳,下垂珥。腹上部饰一周窃曲纹,下部饰横条沟脊纹,圈足饰重鳞纹,间饰兽面纹。其下原有三足,留有断痕。底部正中有铭文十七字,记邢姜大宰它铸器。
羊首青铜刀 商代,通长37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柄长13.5厘米,柄首宽3.4厘米。羊首刀为青铜铸成。刀脊弯弧,直刃,柄端羊首,羊角弯曲盘于头上,角尖至腮。昂首前视,羊颈外侧凸起一瘤。刀柄饰凹线纹内饰双排联珠纹,一字形格。羊首形象逼真,造型别致。这件铜刀既是一件精致的实用器,也是一件珍贵的青铜艺术品。
鹰首铜刀 残长18.7厘米,相当于商周时期。柄端为鹰首,尖喙,圆目内凹,内原应有镶嵌物,现已不存,嘴微张开。弧背,刀尖上翘。
铃首短剑 198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征集。长28.5厘米。商后期。兵器。剑身宽短,直刃,中间有柱状脊。铃首,扁圆形柄稍弯,上饰小方格纹。剑格(护手)略呈一字形。为北方游牧民族遗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