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德尔(1869—1931),男,蒙古族,1869年,出生于巴林右翼旗查干木伦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因家境贫困,7岁时,被父亲送到巴林左翼旗格力比尔召(善福寺)当喇嘛。
他自幼聪颖,心灵手巧,记忆力强。稍长,视野开阔,便厌倦晦涩乏味的经文,经常到蒙古族群众中去听说书,学唱好来宝等,很快熟悉许多民歌、谚语、传说和故事,并能随口编唱出一些口头诗句和歌谣。在同贫苦牧民的接触中了解到世间富人压榨盘剥穷人,王公贵族、活佛达喇嘛勾结,贪赃枉法为非作歹等不平之事。沙格德尔具有嫉恶如仇的性格,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憎恨王公官吏们的狠毒和狡诈,厌恶活佛达喇嘛的贪婪和伪善,怜悯和同情贫苦牧民、下层喇嘛的苦难和不幸。长大以后,他便勇敢地站出来揭露、讽刺寺庙里的上层喇嘛们,不断与掌权喇嘛抗争。凶狠的达喇嘛们对沙格德尔恨之入骨,说沙格德尔:“靠着能说会道的两片嘴唇,污辱了神圣的佛祖”,把他拉到庙堂上毒打。不屈的沙格德尔并没有被打服,反而愤怒地唱道:
圣洁的佛殿,变成了衙门的审判堂;
修身的佛喇嘛,变成了残暴的活阎王;
我沙格德尔,揭露他们的肮脏勾当;
在仁慈的佛前,我的血染红棍棒。
直到1902年沙格德尔34岁从寺庙出走前,一直不断地编唱揭露和讽刺当权者的好来宝和歌谣,因此被王公、台吉和达喇嘛们毒打过无数次。这一年,格力比尔召举办盛大的“四月庙会”,昭乌达盟(今赤峰市)上至十一旗札萨克,下到平民百姓都来赴会,甚至连乌珠穆沁札萨克也来赶庙,当旗札萨克盛赞寺院香火旺盛时,沙格德尔却高声唱道:
在巴林旗的故乡,有这美丽的寺院,石雕的佛像,背靠珍贵的灵岩。
时时季季的庙会,一次比一次热闹非凡。
如今变成了头号人间地狱,充满罪恶和酷刑!
我要打官司啊,我对黄金对大地有恨;
老天失去了博爱,大地失去了仁慈。
“阿日雅巴鲁”丧失了神灵,掌权的诺颜无法无天。
总有一天,王爷台吉不如鸡,巴彦诺颜不如犬!
哈哈哈……
沙格德尔越唱越气愤,最后两眼发红狂笑不止。掌庙达喇嘛怕丢脸面,谎说沙格德尔是个疯喇嘛,从此疯子沙格德尔闻名于远近盟旗。
沙格德尔被赶出庙门。他只有一个扁背架,一根拄杖,成为“巴达尔沁喇嘛”(游僧),开始浪迹草原的生涯。脚穿底朝天帮贴地的破靴,身着“花套花”的蒙古袍,困了,睡在野外,闷了,和穷哥们一起聊天。有时跑到巴彦家里去串串,王府衙门也能见到他的身影。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碰上那些趾高气扬的王公、诺颜、上层喇嘛们就以好来宝和诗歌讽刺、嘲笑和揭露,对于贫民百姓则饱含热情,讴歌颂赞。这时期他由揭露寺庙内部的黑暗到诅咒整个黑暗社会,对王公、诺颜、巨贾的恃强凌弱、强抢豪夺的行径,奋力抗争。
连年流浪和愤懑终于使他染上重病。1931年,沙格德尔病故于格力比尔召。人虽然去世,可是一生中创作的那些洋溢着朴素的哲理、充满斗争激情的口头诗句,却一直在草原上广泛流传。蒙古、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民间文学家发表研究沙格德尔的文章,巴林人特·武力更搜集沙格德尔的传说和诗句,整理成《疯子沙格德尔》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沙格德尔(1869—1931),男,蒙古族,1869年,出生于巴林右翼旗查干木伦河畔的一个牧民家庭。因家境贫困,7岁时,被父亲送到巴林左翼旗格力比尔召(善福寺)当喇嘛。
他自幼聪颖,心灵手巧,记忆力强。稍长,视野开阔,便厌倦晦涩乏味的经文,经常到蒙古族群众中去听说书,学唱好来宝等,很快熟悉许多民歌、谚语、传说和故事,并能随口编唱出一些口头诗句和歌谣。在同贫苦牧民的接触中了解到世间富人压榨盘剥穷人,王公贵族、活佛达喇嘛勾结,贪赃枉法为非作歹等不平之事。沙格德尔具有嫉恶如仇的性格,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憎恨王公官吏们的狠毒和狡诈,厌恶活佛达喇嘛的贪婪和伪善,怜悯和同情贫苦牧民、下层喇嘛的苦难和不幸。长大以后,他便勇敢地站出来揭露、讽刺寺庙里的上层喇嘛们,不断与掌权喇嘛抗争。凶狠的达喇嘛们对沙格德尔恨之入骨,说沙格德尔:“靠着能说会道的两片嘴唇,污辱了神圣的佛祖”,把他拉到庙堂上毒打。不屈的沙格德尔并没有被打服,反而愤怒地唱道:
圣洁的佛殿,变成了衙门的审判堂;
修身的佛喇嘛,变成了残暴的活阎王;
我沙格德尔,揭露他们的肮脏勾当;
在仁慈的佛前,我的血染红棍棒。
直到1902年沙格德尔34岁从寺庙出走前,一直不断地编唱揭露和讽刺当权者的好来宝和歌谣,因此被王公、台吉和达喇嘛们毒打过无数次。这一年,格力比尔召举办盛大的“四月庙会”,昭乌达盟(今赤峰市)上至十一旗札萨克,下到平民百姓都来赴会,甚至连乌珠穆沁札萨克也来赶庙,当旗札萨克盛赞寺院香火旺盛时,沙格德尔却高声唱道:
在巴林旗的故乡,有这美丽的寺院,石雕的佛像,背靠珍贵的灵岩。
时时季季的庙会,一次比一次热闹非凡。
如今变成了头号人间地狱,充满罪恶和酷刑!
我要打官司啊,我对黄金对大地有恨;
老天失去了博爱,大地失去了仁慈。
“阿日雅巴鲁”丧失了神灵,掌权的诺颜无法无天。
总有一天,王爷台吉不如鸡,巴彦诺颜不如犬!
哈哈哈……
沙格德尔越唱越气愤,最后两眼发红狂笑不止。掌庙达喇嘛怕丢脸面,谎说沙格德尔是个疯喇嘛,从此疯子沙格德尔闻名于远近盟旗。
沙格德尔被赶出庙门。他只有一个扁背架,一根拄杖,成为“巴达尔沁喇嘛”(游僧),开始浪迹草原的生涯。脚穿底朝天帮贴地的破靴,身着“花套花”的蒙古袍,困了,睡在野外,闷了,和穷哥们一起聊天。有时跑到巴彦家里去串串,王府衙门也能见到他的身影。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碰上那些趾高气扬的王公、诺颜、上层喇嘛们就以好来宝和诗歌讽刺、嘲笑和揭露,对于贫民百姓则饱含热情,讴歌颂赞。这时期他由揭露寺庙内部的黑暗到诅咒整个黑暗社会,对王公、诺颜、巨贾的恃强凌弱、强抢豪夺的行径,奋力抗争。
连年流浪和愤懑终于使他染上重病。1931年,沙格德尔病故于格力比尔召。人虽然去世,可是一生中创作的那些洋溢着朴素的哲理、充满斗争激情的口头诗句,却一直在草原上广泛流传。蒙古、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民间文学家发表研究沙格德尔的文章,巴林人特·武力更搜集沙格德尔的传说和诗句,整理成《疯子沙格德尔》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