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以“歌海舞乡”著称,在弹拉说唱的自我娱乐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筷子舞”,作为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筷子舞是2007年(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筷子舞主要由男子单人表演。初始席地而坐,随着民歌的旋律即兴敲击手、臂、肩等部位。而后逐步发展成为边蹲、边站、边走、边灵巧自如地击打身体不同部位的舞蹈形式。
筷子舞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起初是将一些稍粗的小木棍儿的一端锯成若干细条,这样敲打时便可发出“唰唰”声响。而后,牧民们把秋天成熟后的沙竹捆成小把,敲击声音更加好听,便取代木棍儿。后来,他们发现用一把筷子敲击时发出的“嚓、嚓”声响更为清脆悦耳,从此便将筷子的尾端打孔穿绳并系上红绸布,这样表演起来既能充分发挥舞蹈技能和抒发欢快情感,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筷子舞经过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完善,以其新颖的舞蹈语汇和独特风格,经久不衰,颇负盛名。
鄂尔多斯以“歌海舞乡”著称,在弹拉说唱的自我娱乐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筷子舞”,作为一种民间自娱性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筷子舞是2007年(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筷子舞主要由男子单人表演。初始席地而坐,随着民歌的旋律即兴敲击手、臂、肩等部位。而后逐步发展成为边蹲、边站、边走、边灵巧自如地击打身体不同部位的舞蹈形式。
筷子舞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起初是将一些稍粗的小木棍儿的一端锯成若干细条,这样敲打时便可发出“唰唰”声响。而后,牧民们把秋天成熟后的沙竹捆成小把,敲击声音更加好听,便取代木棍儿。后来,他们发现用一把筷子敲击时发出的“嚓、嚓”声响更为清脆悦耳,从此便将筷子的尾端打孔穿绳并系上红绸布,这样表演起来既能充分发挥舞蹈技能和抒发欢快情感,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筷子舞经过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完善,以其新颖的舞蹈语汇和独特风格,经久不衰,颇负盛名。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