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骆驼蒙古语称“特莫吾日勒德呼”,是蒙古族传统竞技项目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地区。起初是蒙古人为了在战争、运输等领域中挑选骆驼而测试其速度、耐力、强壮程度等的活动,后来则成为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竞技比赛。特别是近些年来这项传统体育比赛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赛马同样备受欢迎的民族体育赛事。
赛骆驼一般在每年农历11—12月进行,因为这时骆驼膘肥体壮,是赛骆驼的最佳时节。根据赛制不同可分为远距离赛、绕圈赛和接力赛等三种类型。参赛的骆驼数量不限,一般在十到百匹之间,如有可能,亦可再多。远距离赛为15~20公里(偶尔也有30公里的比赛),绕圈赛为3~10公里,接力赛为20~30公里。参赛的骆驼要求是8~16岁之间的成年骆驼,如果要是让未成年的骆驼参赛,就会伤害其元气,不能持续参赛。
比赛前,赛手们围着“桑台”(熏香台)顺时针绕三圈。比赛时,骑手不分男女,皆身着民族服装,骑在驼背上,排成一行,在出发线等待。与骑手一样,参赛的骆驼也要精心装饰。在骆驼背上铺放色彩艳丽、图案美观的驼鞍,还要在鼻勒缰绳上系挂蓝色的哈达或五彩绸锻,以预祝其胜利归来。比赛开始时骆驼和骑手们,在裁判员的指令下,拔地而跑。赛驼愈跑愈快,最快时尤如在冰上滑行,正因为如此蒙古语称这种疾步奔跑的步伐为“特习乎”,意为滑行。骆驼看似笨拙,但奔跑起来在短距离内毫不亚于赛马。
1983年,在阿拉善盟赛驼那达慕上获得第一名的骆驼15公里赛程跑出了14分4秒的优秀成绩。赛驼以闯过终点线的次序领取名次牌(或代表名次的小旗子),入场绕桑台小步慢跑三圈后,以名次牌上的次序列队于主席台前。专职人员会给冠军骆驼戴上红花,驼鬣上系上哈达,以鲜奶涂抹庆祝。给冠军骑手敬献盛在银碗中的鲜奶和酒,以示祝贺。与此同时,还要由祝颂人致《头驼祝词》,为骑手们颁发奖品。
赛骆驼蒙古语称“特莫吾日勒德呼”,是蒙古族传统竞技项目之一。在中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地区。起初是蒙古人为了在战争、运输等领域中挑选骆驼而测试其速度、耐力、强壮程度等的活动,后来则成为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竞技比赛。特别是近些年来这项传统体育比赛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与赛马同样备受欢迎的民族体育赛事。
赛骆驼一般在每年农历11—12月进行,因为这时骆驼膘肥体壮,是赛骆驼的最佳时节。根据赛制不同可分为远距离赛、绕圈赛和接力赛等三种类型。参赛的骆驼数量不限,一般在十到百匹之间,如有可能,亦可再多。远距离赛为15~20公里(偶尔也有30公里的比赛),绕圈赛为3~10公里,接力赛为20~30公里。参赛的骆驼要求是8~16岁之间的成年骆驼,如果要是让未成年的骆驼参赛,就会伤害其元气,不能持续参赛。
比赛前,赛手们围着“桑台”(熏香台)顺时针绕三圈。比赛时,骑手不分男女,皆身着民族服装,骑在驼背上,排成一行,在出发线等待。与骑手一样,参赛的骆驼也要精心装饰。在骆驼背上铺放色彩艳丽、图案美观的驼鞍,还要在鼻勒缰绳上系挂蓝色的哈达或五彩绸锻,以预祝其胜利归来。比赛开始时骆驼和骑手们,在裁判员的指令下,拔地而跑。赛驼愈跑愈快,最快时尤如在冰上滑行,正因为如此蒙古语称这种疾步奔跑的步伐为“特习乎”,意为滑行。骆驼看似笨拙,但奔跑起来在短距离内毫不亚于赛马。
1983年,在阿拉善盟赛驼那达慕上获得第一名的骆驼15公里赛程跑出了14分4秒的优秀成绩。赛驼以闯过终点线的次序领取名次牌(或代表名次的小旗子),入场绕桑台小步慢跑三圈后,以名次牌上的次序列队于主席台前。专职人员会给冠军骆驼戴上红花,驼鬣上系上哈达,以鲜奶涂抹庆祝。给冠军骑手敬献盛在银碗中的鲜奶和酒,以示祝贺。与此同时,还要由祝颂人致《头驼祝词》,为骑手们颁发奖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