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古语叫“腾格里”。蒙古人崇拜和信仰“上天”和“长生天”。自古以来天与蒙古族渊源甚深。《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的祖先是奉天命而生。其后,成吉思汗一生事业无不靠天力,无一事不归于天。《蒙鞑备录》中也记载了鞑靼人特别敬仰天和地,每事之前必提到上天之事。《鲁布鲁乞东游记》中也有一段简短的祭天仪礼叙述。这些都充分说明蒙古族自古以来有拜天,祭天之俗。帝王到百姓无不崇拜天,祭祀天。他们是如此地相信天之助力,天之缘的超自然的力量。天是抽象的概念。最初人们以方位来代替天,把东方当作天的象征。后来就把山,河,敖包或建一个祭坛作为天的象征来祭祀。祭拜的山、河成为圣山,圣河。山上的树不能伐,石不能拿,草不能牧,果不能摘,水不能饮,鱼不能钓。因而建一个祭坛祭天最为普遍。蒙古族的祭天分为官方祭祀,民间的公祭和户祭三种。
官方祭祀 官方的祭祀时间不确定。有的农历二月二十四日,有的三月庚戌,有的四月初八或八月八日祭天。祭品民间也各有所不同。元代朝廷祭天仪式最为隆重,用一匹纯色马、羊、鹿、野猪各九或各二九十八只来祭天。祭祀时还烧香,燃柏叶并祭礼神玉。
民间的公祭 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七月初七或初八,九月初九等日子开始祭天,历时三天三夜。过去的民间公祭活动由“博”来主持。祭天时“博”的一支系幻顿来主祭。祭天又分为“白祭”和“红祭”。“白祭”是指用奶制品祭祀天,“红祭”是指宰杀牛羊祭祀。一般祭天的做法是在院中摆放一辆勒勒车,车辕子朝西南方向,车上放凳子,或在院中按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方位插上九色旗或东、西、南、北、中方位插上五色旗,中间铺一个毡子,毡子上摆一个供桌,供桌中间放一个插一面蓝旗的装满粮食的升。供桌前点燃一堆篝火。用全羊作供品,把羊心掏出来直接上供祭天。主祭的幻顿穿上神服、神帽,手持单鼓,幻顿手持旗帜领头向天叩九九八十一头来表示对天的敬意。接着主祭幻顿开始呼请叫天。据《科尔沁博艺术初探》中记载的呼叫天的主要唱词是媚天、娱天的内容。如:
盛在盅里的是橘子美酒,
主宰万物的长生天啊咴,
请交杯换盏,
享用这酒中精华。
盛在壶中的是葡萄美酒,
主宰万物的慈祥父天啊咴,
请开怀畅饮,
享用这酒中佳酿。
接下来,全羊上供之后主祭幻顿领唱,将羊身上的每一块肉逐唱颂一遍,请天享用。然后大家分享供品。吃完供品祭天仪式结束。
户祭 经过漫长的岁月官方的公祭形式逐步演变为户祭形式。每年大年初一当天空刚刚放亮时,家人都要出来祭天。牧区则在蒙古包门前的勒勒车上,农区则在院落的东南角放一张供桌。车上桌上摆放全羊、奶制品及酒等供品。然后拢一堆篝火。全家老少跪在地上向天磕三头,然后用奶子、圣酒、美食祭天。家长和长者斟满酒,洒向四面八方的天空,口中默默祈祷长生天保佑大家,降福。接着主祭人致祭词。祭词都是从祖先传下来的,但各户不尽相同。
据《蒙古风情》一书记载的孛儿只斤氏家族祭天词中的片段如下:
天,为蒙古人传下了人种,
使蒙古人得以繁衍兴旺,
远祖孛儿贴赤那的子孙,
撒遍了沙漠的海洋。
天,为蒙古人培育了五畜,
使蒙古人生存有了保障,
草原上布满了牛马驼羊,
感谢天恩浩荡。
天,为蒙古人赋予了力量,
使蒙古人在世界中呈强,
征服了妖魔和邪恶,
享受了和平吉祥。
致词完毕,全家向上天三叩首祈祷,并把供桌上的供品投入火中。有的蒙古地区则在除夕之夜祭天,但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在农历初一祭天。蒙古人崇拜九十九个上天并相信上天能保佑平安,赐予吉祥。因此他们每遇到重大事件都要祭天,而且遇到困难时也随时叩拜天,以求天的恩赐。所有的天神是神化自然力,超自然力的反映。
天,蒙古语叫“腾格里”。蒙古人崇拜和信仰“上天”和“长生天”。自古以来天与蒙古族渊源甚深。《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的祖先是奉天命而生。其后,成吉思汗一生事业无不靠天力,无一事不归于天。《蒙鞑备录》中也记载了鞑靼人特别敬仰天和地,每事之前必提到上天之事。《鲁布鲁乞东游记》中也有一段简短的祭天仪礼叙述。这些都充分说明蒙古族自古以来有拜天,祭天之俗。帝王到百姓无不崇拜天,祭祀天。他们是如此地相信天之助力,天之缘的超自然的力量。天是抽象的概念。最初人们以方位来代替天,把东方当作天的象征。后来就把山,河,敖包或建一个祭坛作为天的象征来祭祀。祭拜的山、河成为圣山,圣河。山上的树不能伐,石不能拿,草不能牧,果不能摘,水不能饮,鱼不能钓。因而建一个祭坛祭天最为普遍。蒙古族的祭天分为官方祭祀,民间的公祭和户祭三种。
官方祭祀 官方的祭祀时间不确定。有的农历二月二十四日,有的三月庚戌,有的四月初八或八月八日祭天。祭品民间也各有所不同。元代朝廷祭天仪式最为隆重,用一匹纯色马、羊、鹿、野猪各九或各二九十八只来祭天。祭祀时还烧香,燃柏叶并祭礼神玉。
民间的公祭 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七月初七或初八,九月初九等日子开始祭天,历时三天三夜。过去的民间公祭活动由“博”来主持。祭天时“博”的一支系幻顿来主祭。祭天又分为“白祭”和“红祭”。“白祭”是指用奶制品祭祀天,“红祭”是指宰杀牛羊祭祀。一般祭天的做法是在院中摆放一辆勒勒车,车辕子朝西南方向,车上放凳子,或在院中按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方位插上九色旗或东、西、南、北、中方位插上五色旗,中间铺一个毡子,毡子上摆一个供桌,供桌中间放一个插一面蓝旗的装满粮食的升。供桌前点燃一堆篝火。用全羊作供品,把羊心掏出来直接上供祭天。主祭的幻顿穿上神服、神帽,手持单鼓,幻顿手持旗帜领头向天叩九九八十一头来表示对天的敬意。接着主祭幻顿开始呼请叫天。据《科尔沁博艺术初探》中记载的呼叫天的主要唱词是媚天、娱天的内容。如:
盛在盅里的是橘子美酒,
主宰万物的长生天啊咴,
请交杯换盏,
享用这酒中精华。
盛在壶中的是葡萄美酒,
主宰万物的慈祥父天啊咴,
请开怀畅饮,
享用这酒中佳酿。
接下来,全羊上供之后主祭幻顿领唱,将羊身上的每一块肉逐唱颂一遍,请天享用。然后大家分享供品。吃完供品祭天仪式结束。
户祭 经过漫长的岁月官方的公祭形式逐步演变为户祭形式。每年大年初一当天空刚刚放亮时,家人都要出来祭天。牧区则在蒙古包门前的勒勒车上,农区则在院落的东南角放一张供桌。车上桌上摆放全羊、奶制品及酒等供品。然后拢一堆篝火。全家老少跪在地上向天磕三头,然后用奶子、圣酒、美食祭天。家长和长者斟满酒,洒向四面八方的天空,口中默默祈祷长生天保佑大家,降福。接着主祭人致祭词。祭词都是从祖先传下来的,但各户不尽相同。
据《蒙古风情》一书记载的孛儿只斤氏家族祭天词中的片段如下:
天,为蒙古人传下了人种,
使蒙古人得以繁衍兴旺,
远祖孛儿贴赤那的子孙,
撒遍了沙漠的海洋。
天,为蒙古人培育了五畜,
使蒙古人生存有了保障,
草原上布满了牛马驼羊,
感谢天恩浩荡。
天,为蒙古人赋予了力量,
使蒙古人在世界中呈强,
征服了妖魔和邪恶,
享受了和平吉祥。
致词完毕,全家向上天三叩首祈祷,并把供桌上的供品投入火中。有的蒙古地区则在除夕之夜祭天,但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在农历初一祭天。蒙古人崇拜九十九个上天并相信上天能保佑平安,赐予吉祥。因此他们每遇到重大事件都要祭天,而且遇到困难时也随时叩拜天,以求天的恩赐。所有的天神是神化自然力,超自然力的反映。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