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查干山脚下,金长城似一条长龙横卧于谷口,其守备关隘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见。半山腰的巴日哈达石洞内共有12处题记,以汉、蒙古、契丹文字刻写,题记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字迹仍清晰可见。罕查干山西侧的博根洞和东侧的阿贵洞为东蒙地区蒙古族群众信奉萨满教的传教与修行中心。在东侧主峰上设有乃济陀音的祭祀坛地,堆有18座敖包。立于外围四角叫做“达日其嘎”的四座敖包象征院落,每一座敖包顶上插有一面小白旗,蒙古语谓“达日其嘎”(系祛邪镇妖的一种法术标记),因此把这四座敖包称为“达日其嘎”敖包,其旨意是祛邪镇妖。象征13名弟子的13座敖包,紧紧围绕着象征其师父乃济陀音的敖包,组成祭祀中心,寓意众星捧月。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佐领达或苏木章京(“达”系对当地蒙古贵族担任的地方官的称呼。“章京”系对苏木及行政官员的称呼)事先向民众募捐祭祀物品,届时号令当地民众上山进行祭祀活动。
山顶上还有一处方圆约5000平方米的天然赛场。每次进行祭祀活动时,都开展短途赛马、射箭、射弩、摔跤、打布鲁等娱乐活动。选择罕查干山作为祭祀坛地,除去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原哲里木会盟地设于罕查干山西邻的吐列毛都,该处是原哲里木盟及其所辖十旗王权的象征。两处历史遗址,证明当时这一地区政教并立的实际。
罕查干山脚下,金长城似一条长龙横卧于谷口,其守备关隘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见。半山腰的巴日哈达石洞内共有12处题记,以汉、蒙古、契丹文字刻写,题记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字迹仍清晰可见。罕查干山西侧的博根洞和东侧的阿贵洞为东蒙地区蒙古族群众信奉萨满教的传教与修行中心。在东侧主峰上设有乃济陀音的祭祀坛地,堆有18座敖包。立于外围四角叫做“达日其嘎”的四座敖包象征院落,每一座敖包顶上插有一面小白旗,蒙古语谓“达日其嘎”(系祛邪镇妖的一种法术标记),因此把这四座敖包称为“达日其嘎”敖包,其旨意是祛邪镇妖。象征13名弟子的13座敖包,紧紧围绕着象征其师父乃济陀音的敖包,组成祭祀中心,寓意众星捧月。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佐领达或苏木章京(“达”系对当地蒙古贵族担任的地方官的称呼。“章京”系对苏木及行政官员的称呼)事先向民众募捐祭祀物品,届时号令当地民众上山进行祭祀活动。
山顶上还有一处方圆约5000平方米的天然赛场。每次进行祭祀活动时,都开展短途赛马、射箭、射弩、摔跤、打布鲁等娱乐活动。选择罕查干山作为祭祀坛地,除去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原哲里木会盟地设于罕查干山西邻的吐列毛都,该处是原哲里木盟及其所辖十旗王权的象征。两处历史遗址,证明当时这一地区政教并立的实际。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