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正值自治区玉米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国家下达35898万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一次作业可实现促壮苗稳生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自治区以“五个到位”“五个服务”“五个监管”为着力点,推动“一喷多促”工作落实落细。
一、抓紧组织实施,做到“五”个到位
突出五个到位做好组织实施。部署到位。8月18日,收到国家任务后,自治区即开展意向申报、资金分配、物资摸底、配方制定等工作。8月21日,国家召开“一喷多促”工作推进会后,当天即召开全区会议紧急部署国家要求,把任务、责任落实到盟市旗县,形成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农户主动参与的工作局面。人员到位。8月22日,自治区派出4个督导组赴包联盟市开展实地督导工作。同时从各级农牧部门和镇村抽调人员组成专班,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各个细节落实到位。物资到位。自治区“一喷多促”以增产减损为目标,以叶面肥为主,杀虫杀菌剂为辅。各地储备叶面肥、农药等农资2000余吨,能够满足喷施作业需求,后续农资正在加紧调剂。机械到位。积极统计对接各飞防组织,各地调动周边所有无人机、直升机、喷药机械等飞防力量,集中统筹分配使用,集中连片地区实施大型飞防设备作业,零散区实施小型机械作业,确保作业进度。各地预定无人机3000余架、直升机40架。地块到位。优先选择满足生育期推迟、病虫害发生、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地块、村和乡镇,引导尽量扩大覆盖范围,整村连片实施。要求作业地块选择要有程序、要合理,不能造成舆论和上访隐患。截至2023年8月底,喷施面积299.1万亩,占总任务的8%。
二、全面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取得实效
突出六方面,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成立技术专家服务组。组织全区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53支专家服务组,全部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督导工作,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取得实效。明确药剂配方。一喷多促的基础是配方,专家组对各旗县的配方、用量反复进行修改和完善。叶面肥主要以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为主,经济适用、见效快,喷施要适量。药物主要以防蚜虫和红蜘蛛为主选药,没有病虫害的地区可不喷药。制定玉米大豆技术要点。制定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技术要点,对技术路线、药品肥料选购、肥药混配流程、兑水数量、喷施方法、作业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明白纸。各地制定明白纸,明确喷施药物名称、用量和作用、肥药配比、肥药配兑方法、作业标准等,农户一看就懂,便于技术推广。制定“一喷多促”气象专报。重点盟市开展“一喷多促”专题气象日报,每日报告天气、雨情、风、温度等信息,为喷施作业提供服务。做好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释放国家重农抓粮的积极信号,确保技术培训到位,让广大农户知技术、懂政策,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惠农好政策。
三、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全程记录监管
突出五个环节做好监管工作。物资采购环节监管。各旗县政府成立询价组,统一询价采购、从厂家直采。在保证药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扩大喷施面积,惠及更多农户。肥药质量监管。各级农牧部门都对药品、肥料进行抽检,做好留样待检工作。作业质量和面积监管。各地发动党员干部成立监管协调小组,监督配药兑水数量、程序和作业面积。实时监管作业机械飞行速度、飞行轨迹、面积等,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发现违规情况立即整改。安全监管。科学安全用药,规范操作,要求亩用药量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登记剂量用药,防止因盲目加大药量而产生药害,药剂配制要二次稀释,均匀混配。要注重飞行安全,植保无人机起降作业时,要远离障碍物和人员,督促作业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处在喷雾的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夜间飞行作业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安全预案。废弃包装物监管。农药包装废弃物及作业结束后剩余药液要集中妥善处置,严禁随意丢弃和倾倒;严禁在水源附近配药、施药,避免出现意外中毒事件和环境污染现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23年8月,正值自治区玉米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国家下达35898万元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一次作业可实现促壮苗稳生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自治区以“五个到位”“五个服务”“五个监管”为着力点,推动“一喷多促”工作落实落细。
一、抓紧组织实施,做到“五”个到位
突出五个到位做好组织实施。部署到位。8月18日,收到国家任务后,自治区即开展意向申报、资金分配、物资摸底、配方制定等工作。8月21日,国家召开“一喷多促”工作推进会后,当天即召开全区会议紧急部署国家要求,把任务、责任落实到盟市旗县,形成社会化服务组织、种植大户、农户主动参与的工作局面。人员到位。8月22日,自治区派出4个督导组赴包联盟市开展实地督导工作。同时从各级农牧部门和镇村抽调人员组成专班,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各个细节落实到位。物资到位。自治区“一喷多促”以增产减损为目标,以叶面肥为主,杀虫杀菌剂为辅。各地储备叶面肥、农药等农资2000余吨,能够满足喷施作业需求,后续农资正在加紧调剂。机械到位。积极统计对接各飞防组织,各地调动周边所有无人机、直升机、喷药机械等飞防力量,集中统筹分配使用,集中连片地区实施大型飞防设备作业,零散区实施小型机械作业,确保作业进度。各地预定无人机3000余架、直升机40架。地块到位。优先选择满足生育期推迟、病虫害发生、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地块、村和乡镇,引导尽量扩大覆盖范围,整村连片实施。要求作业地块选择要有程序、要合理,不能造成舆论和上访隐患。截至2023年8月底,喷施面积299.1万亩,占总任务的8%。
二、全面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取得实效
突出六方面,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成立技术专家服务组。组织全区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53支专家服务组,全部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督导工作,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取得实效。明确药剂配方。一喷多促的基础是配方,专家组对各旗县的配方、用量反复进行修改和完善。叶面肥主要以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为主,经济适用、见效快,喷施要适量。药物主要以防蚜虫和红蜘蛛为主选药,没有病虫害的地区可不喷药。制定玉米大豆技术要点。制定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技术要点,对技术路线、药品肥料选购、肥药混配流程、兑水数量、喷施方法、作业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明白纸。各地制定明白纸,明确喷施药物名称、用量和作用、肥药配比、肥药配兑方法、作业标准等,农户一看就懂,便于技术推广。制定“一喷多促”气象专报。重点盟市开展“一喷多促”专题气象日报,每日报告天气、雨情、风、温度等信息,为喷施作业提供服务。做好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释放国家重农抓粮的积极信号,确保技术培训到位,让广大农户知技术、懂政策,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惠农好政策。
三、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全程记录监管
突出五个环节做好监管工作。物资采购环节监管。各旗县政府成立询价组,统一询价采购、从厂家直采。在保证药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扩大喷施面积,惠及更多农户。肥药质量监管。各级农牧部门都对药品、肥料进行抽检,做好留样待检工作。作业质量和面积监管。各地发动党员干部成立监管协调小组,监督配药兑水数量、程序和作业面积。实时监管作业机械飞行速度、飞行轨迹、面积等,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发现违规情况立即整改。安全监管。科学安全用药,规范操作,要求亩用药量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登记剂量用药,防止因盲目加大药量而产生药害,药剂配制要二次稀释,均匀混配。要注重飞行安全,植保无人机起降作业时,要远离障碍物和人员,督促作业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处在喷雾的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夜间飞行作业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安全预案。废弃包装物监管。农药包装废弃物及作业结束后剩余药液要集中妥善处置,严禁随意丢弃和倾倒;严禁在水源附近配药、施药,避免出现意外中毒事件和环境污染现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