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作为中国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以及内蒙古特色优势作物,是内蒙古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20年10月,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齐建建教授课题组研究出“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用于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新体系”(Developing a new model system for potato genetics by androgenesis)最新科研成果,并在国际植物学知名学术期刊《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刊发。该科研成果在马铃薯新种质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该科研团队以杂合两倍体马铃薯Solanum verrucosum为供体,通过小孢子诱导培养获得23份再生材料。经根尖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等方法鉴定,从中发现6份理论纯合度接近100%的两倍体再生植株。科研团队对上述两倍体材料进行为期两年的表型评价(包括株型、自交亲和性、实生种结籽率、结薯情况等),最终成功筛选出两份表现优良的两倍体SVA4和SVA32。全基因组重测序进一步证明SVA4和SVA32是完全纯合的两倍体。此外,科研团队还开发基于重测序数据的再生植物材料纯合度鉴定方法,该方法可将遗传位点检测数量提高1000倍以上,并且可用于其他物种后代群体的纯合度评估。
该研究创制的SVA4和SVA32具备经典模式植物纯合、可自交、易于遗传转化等特点,丰富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材料类型。该科研团队正在用上述材料进行马铃薯突变体库创制工作,以期为中国马铃薯功能基因挖掘、品质改良等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自治区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快速发展。
马铃薯作为中国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以及内蒙古特色优势作物,是内蒙古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20年10月,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齐建建教授课题组研究出“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用于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新体系”(Developing a new model system for potato genetics by androgenesis)最新科研成果,并在国际植物学知名学术期刊《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刊发。该科研成果在马铃薯新种质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该科研团队以杂合两倍体马铃薯Solanum verrucosum为供体,通过小孢子诱导培养获得23份再生材料。经根尖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等方法鉴定,从中发现6份理论纯合度接近100%的两倍体再生植株。科研团队对上述两倍体材料进行为期两年的表型评价(包括株型、自交亲和性、实生种结籽率、结薯情况等),最终成功筛选出两份表现优良的两倍体SVA4和SVA32。全基因组重测序进一步证明SVA4和SVA32是完全纯合的两倍体。此外,科研团队还开发基于重测序数据的再生植物材料纯合度鉴定方法,该方法可将遗传位点检测数量提高1000倍以上,并且可用于其他物种后代群体的纯合度评估。
该研究创制的SVA4和SVA32具备经典模式植物纯合、可自交、易于遗传转化等特点,丰富马铃薯遗传研究的材料类型。该科研团队正在用上述材料进行马铃薯突变体库创制工作,以期为中国马铃薯功能基因挖掘、品质改良等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自治区马铃薯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快速发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