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药品
民国24年(1935),绥远省蒙绥防疫处下属的附属部,开始生产部分炭疽、羊痘、猪瘟疫苗和抗血清等。1943年春,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兼办事处主任贺龙,根据毛泽东主席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关于扑灭边区牛瘟的意见,责成兵工厂制造铜质注射器和针头,支援当地防疫需要。边区人民政府交际处,还支援绞肉机代替组织粉碎机制造牛瘟脏器苗,进行牛瘟免疫。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农林部在归绥设立晋绥兽医防疫处,并用乙种血清厂设备装备该防疫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后,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1958年,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1972年,该厂下放给呼和浩特市管理。1976年,又归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局管理。1985年,改名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药品制造厂。该药厂共有正式职工400多人,每年生产50个品种近2亿毫升(头剂)生物药品。其中炭疽沉淀血清等产品,曾出口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等国。80年代末,该生物制药厂进行技术革新,以先进的反应缸管道化生产,取代传统落后的大瓶生产,使95%的菌苗产品实现液体培养系统化。1986年,该厂因猪瘟兔化弱毒苗、羊厌气三联苗质量优良,被国家农业部畜牧局授予“生产优质优胜厂”的称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转瓶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鸡新城疫、猪瘟、狂犬病、羊痘等细胞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1991年,生产的羊三联干粉苗被列入全区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推广计划,在全区推广。1995年,经自治区和国家农业部主管部门批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制药厂建立了GMP标准的疫苗生产线,其产品除满足自治区防疫需要外,还供应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化学药品
1959年,一些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市、乡苏木镇兽医工作站开始建立兽医中、化药或制剂厂(室),主要生产土霉素、金霉素和中草药制剂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区有不同档次的中、化药制剂厂(室)130余处,所生产的产品,多数用于当地及附近地区防疫灭病或门诊需要。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部分兽医化药厂、制剂室建立。198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对全区兽药生产厂家进行整顿,确定牙克石兽药厂、乌兰察布盟农牧学校兽药厂和鄂托克旗兽药厂为自治区主要生产兽用化药、中药厂家。随后又批准成立赤峰、扎兰屯、林东、巴彦淖尔盟兽药厂和呼和浩特化工厂兽药车间以及35处乡苏木级兽药制剂室。198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制药厂建立兽医化药车间(大青山兽药厂),不久,呼和浩特市还成立新兽药厂,生产部分兽用化药。截至1989年,上述各兽药厂、制剂室共有职工796人,生产品种170多个,平均每年生产各种针剂400多万支,粉、片剂150多吨,有固定资产1360万元,年创产值800万元。以后,经过自治区兽医药品监察部门考核验收,全区只保留中、化、生药厂27处。1995年,再次考核验收,又吊销5家兽药生产执照,全区保留22个中、化、生药厂,共有职工2000余人,生产品种210余种,年创产值2亿余元。
三、兽医器械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治区及地方部分机械厂、农机修造厂开始设计和生产药浴机械。1976年,全区第一台药浴机械9CP-10型药浴机在锡林郭勒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1977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械工业局鉴定后,于当年在镶黄旗牧机厂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在阿巴哈纳尔旗推广使用。该药浴机为固定喷淋式,作业时,先使牲畜在淋场进行上淋,然后通过过道夹廊进行下喷,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1978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机研究所与吉林省有关部门协作,研制出9A-21型牛、羊药浴车,在经过多次生产性能考核后,于1980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并由该旗农牧机械修造厂进行生产。1979年,四子王旗农机厂自行设计生产9SY-10型药浴机,1980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1982年,由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机修造厂研制生产的草原-10型药浴机,通过哲里木盟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但上述两种药浴机均未能批量生产。1982年,扎鲁特旗农牧业机械研究所,引进江苏省苏州市动力机械厂165-Ⅱ型汽油机及2ZC-22型自吸泵,与旗兽医工作站合作研制改装成9AL-2型流动药浴机,1984年,通过该旗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样机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后,在全旗普及应用。1987年,克什克腾旗农机研究所引进吉林省通榆农机研究所生产的9YY-70型药浴机,经改进并用小四轮拖拉机作配套动力,采用上淋下喷方式进行作业,效果好,拆卸移动方便。后批量生产试销,并在赤峰市和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推广应用。
1976年,锡林郭勒盟畜牧局引进青海省农牧机械厂生产的9WM-2型气雾免疫机,可用于布病、炭疽、鼠疫等活菌苗气雾免疫,提高工效20倍。但因动力耗量大,未能推广。1978年,哲里木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K20型兽用投药器,同年,通过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并由开鲁县塑料厂生产。该投药器主要由药桶和药枪组成,适用于春、秋季节给羊驱虫灌药。1980年,呼伦贝尔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9SCLZ-48型兽用长抦机械挤压式连续注射器,最大容量为10毫升,在2米内的距离,平均3秒钟完成一个肌肉注射动作,可连续操作直至注完10毫升药液。
四、兽医药械供销
1961年,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药械公司,负责全区兽医药品器械的组织供应。1963年与呼和浩特市医药公司合并,设兽药专柜。1978年,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药械公司,并在交通方便、销售量大的地区,设立药械分公司或销售点。1987年统计,在自治区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盟市、旗县市兽医药械公司23个,供应站30个,从业人员360余人,经营品种300余种。此外,尚有310余处兽医药械代销点。20世纪90年代后,兽医药械经销单位又有增加,药械品种也不断扩大。至1995年,全区共有139个国家、集体和个人经营的兽医药械公司或门市部。
一、生物药品
民国24年(1935),绥远省蒙绥防疫处下属的附属部,开始生产部分炭疽、羊痘、猪瘟疫苗和抗血清等。1943年春,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兼办事处主任贺龙,根据毛泽东主席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关于扑灭边区牛瘟的意见,责成兵工厂制造铜质注射器和针头,支援当地防疫需要。边区人民政府交际处,还支援绞肉机代替组织粉碎机制造牛瘟脏器苗,进行牛瘟免疫。民国35年(1946),国民政府农林部在归绥设立晋绥兽医防疫处,并用乙种血清厂设备装备该防疫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后,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1958年,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1972年,该厂下放给呼和浩特市管理。1976年,又归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局管理。1985年,改名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药品制造厂。该药厂共有正式职工400多人,每年生产50个品种近2亿毫升(头剂)生物药品。其中炭疽沉淀血清等产品,曾出口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等国。80年代末,该生物制药厂进行技术革新,以先进的反应缸管道化生产,取代传统落后的大瓶生产,使95%的菌苗产品实现液体培养系统化。1986年,该厂因猪瘟兔化弱毒苗、羊厌气三联苗质量优良,被国家农业部畜牧局授予“生产优质优胜厂”的称号。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转瓶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鸡新城疫、猪瘟、狂犬病、羊痘等细胞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数量。1991年,生产的羊三联干粉苗被列入全区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推广计划,在全区推广。1995年,经自治区和国家农业部主管部门批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制药厂建立了GMP标准的疫苗生产线,其产品除满足自治区防疫需要外,还供应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化学药品
1959年,一些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市、乡苏木镇兽医工作站开始建立兽医中、化药或制剂厂(室),主要生产土霉素、金霉素和中草药制剂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区有不同档次的中、化药制剂厂(室)130余处,所生产的产品,多数用于当地及附近地区防疫灭病或门诊需要。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部分兽医化药厂、制剂室建立。198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厅对全区兽药生产厂家进行整顿,确定牙克石兽药厂、乌兰察布盟农牧学校兽药厂和鄂托克旗兽药厂为自治区主要生产兽用化药、中药厂家。随后又批准成立赤峰、扎兰屯、林东、巴彦淖尔盟兽药厂和呼和浩特化工厂兽药车间以及35处乡苏木级兽药制剂室。198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生物制药厂建立兽医化药车间(大青山兽药厂),不久,呼和浩特市还成立新兽药厂,生产部分兽用化药。截至1989年,上述各兽药厂、制剂室共有职工796人,生产品种170多个,平均每年生产各种针剂400多万支,粉、片剂150多吨,有固定资产1360万元,年创产值800万元。以后,经过自治区兽医药品监察部门考核验收,全区只保留中、化、生药厂27处。1995年,再次考核验收,又吊销5家兽药生产执照,全区保留22个中、化、生药厂,共有职工2000余人,生产品种210余种,年创产值2亿余元。
三、兽医器械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治区及地方部分机械厂、农机修造厂开始设计和生产药浴机械。1976年,全区第一台药浴机械9CP-10型药浴机在锡林郭勒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1977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械工业局鉴定后,于当年在镶黄旗牧机厂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在阿巴哈纳尔旗推广使用。该药浴机为固定喷淋式,作业时,先使牲畜在淋场进行上淋,然后通过过道夹廊进行下喷,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1978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机研究所与吉林省有关部门协作,研制出9A-21型牛、羊药浴车,在经过多次生产性能考核后,于1980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并由该旗农牧机械修造厂进行生产。1979年,四子王旗农机厂自行设计生产9SY-10型药浴机,1980年,通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1982年,由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机修造厂研制生产的草原-10型药浴机,通过哲里木盟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但上述两种药浴机均未能批量生产。1982年,扎鲁特旗农牧业机械研究所,引进江苏省苏州市动力机械厂165-Ⅱ型汽油机及2ZC-22型自吸泵,与旗兽医工作站合作研制改装成9AL-2型流动药浴机,1984年,通过该旗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样机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后,在全旗普及应用。1987年,克什克腾旗农机研究所引进吉林省通榆农机研究所生产的9YY-70型药浴机,经改进并用小四轮拖拉机作配套动力,采用上淋下喷方式进行作业,效果好,拆卸移动方便。后批量生产试销,并在赤峰市和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推广应用。
1976年,锡林郭勒盟畜牧局引进青海省农牧机械厂生产的9WM-2型气雾免疫机,可用于布病、炭疽、鼠疫等活菌苗气雾免疫,提高工效20倍。但因动力耗量大,未能推广。1978年,哲里木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K20型兽用投药器,同年,通过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并由开鲁县塑料厂生产。该投药器主要由药桶和药枪组成,适用于春、秋季节给羊驱虫灌药。1980年,呼伦贝尔盟牧机研究所研制成功9SCLZ-48型兽用长抦机械挤压式连续注射器,最大容量为10毫升,在2米内的距离,平均3秒钟完成一个肌肉注射动作,可连续操作直至注完10毫升药液。
四、兽医药械供销
1961年,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药械公司,负责全区兽医药品器械的组织供应。1963年与呼和浩特市医药公司合并,设兽药专柜。1978年,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兽医药械公司,并在交通方便、销售量大的地区,设立药械分公司或销售点。1987年统计,在自治区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盟市、旗县市兽医药械公司23个,供应站30个,从业人员360余人,经营品种300余种。此外,尚有310余处兽医药械代销点。20世纪90年代后,兽医药械经销单位又有增加,药械品种也不断扩大。至1995年,全区共有139个国家、集体和个人经营的兽医药械公司或门市部。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