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9年(1920),俄国商人在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博克图(时属黑龙江省)开办电灯厂,安装70千瓦蒸汽直流发电机1台,电压470伏,主要供应火磨、商铺、加工和市镇照明用电,时称博克图电灯厂,民国13年(1924)转为地方经营。
民国10年(1921),平泉人丁子清、丁文化联络赤峰商界、金融界人士杨子彬、杨怀仁、李墨庄、权佩良集资约3万元创办赤峰电灯厂,资金不足,丁子清以自己在家乡的120亩土地作抵押,通过日本商人三元作一以“外资不介入”为条件,从“南满洲铁道股份有限公司”借款15万元作投资,于6同年月在赤峰县城内五道街路南建厂,安装60千瓦蒸汽发电机1台,建设2.3千伏配电线路1.3公里,民国15年(1926)8月投产发电。民国22年(1933),日军侵占赤峰后,改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锦州支店赤峰营业所”。民国24年(1935),扩建1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同年,日军为解决建设空军机场用电,又从山海关调进3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1936年4月投产发电。此时赤峰城区有配电线路10公里。民国26年(1937)原60千瓦机组报废,民国29年(1940)100千瓦机组报废,民国32年(1943)从黑龙江省北安镇迁来2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年底安装投产。到民国34年(1945)装机容量共700千瓦,最大出力410千瓦,市内3.3千伏配电线路16.5公里,配电变压器21台160千伏·安。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16日,苏联红军开进赤峰,8月下旬,赤峰市人民政府成立,接管电灯厂,改称赤峰发电厂。11月1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在承德成立,赤峰市归热河省管辖。民国35年(1946),国民党军队向热河解放区发动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下令拆除赤峰发电厂1台200千瓦机组运往围场山区。民国36年(1947)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所属开源公司接管赤峰发电厂,组织工人检修发供电设备,恢复正常生产运行。1948年,因缺乏燃料而停产。同年,开源公司在赤峰酒精厂建起46千瓦蒸汽发电机组1台,成立临时发电所。
民国11年(1922),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投资40万元奉洋在通辽县城关建设发电厂,由奉天慎昌洋行从美国奇异公司购进全套发电设备和供电器材,并派其子吴泰勋督办。1923年5月动工,安装200千瓦发电机1台,4吨/时链条炉2台,10月建成发电,定名为通辽电灯厂长记(因吴泰勋乳名叫长麟,故厂名加注“长记”)。建设供电线路80公里。实用总投资65万银元。民国18年(1929),吴俊升投资14.27万奉洋扩建电灯厂,仍由慎昌洋行从美国购进500千瓦西门子发电机组1台,当年投产。日军侵占通辽后,改称通辽发电所,隶属“满洲电业株式会社”。民国31年(1942),扩建1400千瓦发电机组1台,1943年2月,投产发电。民国34年(1945,)日军投降之际,破坏输变电设备,使通辽至开鲁送电线路停运。在解放战争中,通辽电厂的200千瓦和1400千瓦发电设备被炸毁。
民国16年(1927),俄国商人米·玛·沃伦绰夫在牙克石(时为黑龙江省喜桂图)搞木材加工办小型电厂1座,装75马力(55.2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民国23年(1934),增装45和75马力锅驼发电机各1台(共88.3千瓦)。民国26年(1937),又增装75马力(55.2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民国33年(1944),伪满洲国电业部门接管牙克石电厂后改称牙克石发电所,当年又装96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电厂仍归俄商所有,直至1956年当地人民政府正式接管。
资料来源:《电力工业志 >> 第一章 电力建设 >>第二节 电源建设》
民国9年(1920),俄国商人在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博克图(时属黑龙江省)开办电灯厂,安装70千瓦蒸汽直流发电机1台,电压470伏,主要供应火磨、商铺、加工和市镇照明用电,时称博克图电灯厂,民国13年(1924)转为地方经营。
民国10年(1921),平泉人丁子清、丁文化联络赤峰商界、金融界人士杨子彬、杨怀仁、李墨庄、权佩良集资约3万元创办赤峰电灯厂,资金不足,丁子清以自己在家乡的120亩土地作抵押,通过日本商人三元作一以“外资不介入”为条件,从“南满洲铁道股份有限公司”借款15万元作投资,于6同年月在赤峰县城内五道街路南建厂,安装60千瓦蒸汽发电机1台,建设2.3千伏配电线路1.3公里,民国15年(1926)8月投产发电。民国22年(1933),日军侵占赤峰后,改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锦州支店赤峰营业所”。民国24年(1935),扩建1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同年,日军为解决建设空军机场用电,又从山海关调进3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1936年4月投产发电。此时赤峰城区有配电线路10公里。民国26年(1937)原60千瓦机组报废,民国29年(1940)100千瓦机组报废,民国32年(1943)从黑龙江省北安镇迁来2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2台,年底安装投产。到民国34年(1945)装机容量共700千瓦,最大出力410千瓦,市内3.3千伏配电线路16.5公里,配电变压器21台160千伏·安。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16日,苏联红军开进赤峰,8月下旬,赤峰市人民政府成立,接管电灯厂,改称赤峰发电厂。11月1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在承德成立,赤峰市归热河省管辖。民国35年(1946),国民党军队向热河解放区发动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下令拆除赤峰发电厂1台200千瓦机组运往围场山区。民国36年(1947)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所属开源公司接管赤峰发电厂,组织工人检修发供电设备,恢复正常生产运行。1948年,因缺乏燃料而停产。同年,开源公司在赤峰酒精厂建起46千瓦蒸汽发电机组1台,成立临时发电所。
民国11年(1922),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投资40万元奉洋在通辽县城关建设发电厂,由奉天慎昌洋行从美国奇异公司购进全套发电设备和供电器材,并派其子吴泰勋督办。1923年5月动工,安装200千瓦发电机1台,4吨/时链条炉2台,10月建成发电,定名为通辽电灯厂长记(因吴泰勋乳名叫长麟,故厂名加注“长记”)。建设供电线路80公里。实用总投资65万银元。民国18年(1929),吴俊升投资14.27万奉洋扩建电灯厂,仍由慎昌洋行从美国购进500千瓦西门子发电机组1台,当年投产。日军侵占通辽后,改称通辽发电所,隶属“满洲电业株式会社”。民国31年(1942),扩建1400千瓦发电机组1台,1943年2月,投产发电。民国34年(1945,)日军投降之际,破坏输变电设备,使通辽至开鲁送电线路停运。在解放战争中,通辽电厂的200千瓦和1400千瓦发电设备被炸毁。
民国16年(1927),俄国商人米·玛·沃伦绰夫在牙克石(时为黑龙江省喜桂图)搞木材加工办小型电厂1座,装75马力(55.2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民国23年(1934),增装45和75马力锅驼发电机各1台(共88.3千瓦)。民国26年(1937),又增装75马力(55.2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民国33年(1944),伪满洲国电业部门接管牙克石电厂后改称牙克石发电所,当年又装96千瓦锅驼发电机1台。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电厂仍归俄商所有,直至1956年当地人民政府正式接管。
资料来源:《电力工业志 >> 第一章 电力建设 >>第二节 电源建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