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区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实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增长0.7%,营业收入增长0.1%,实现产销同步转正,企业效益逐步恢复,政策扶持效果进一步显现,制造业主要行业明显改善,市场主体利润回升向好,全区工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惠企政策持续发力 企业效益逐步改善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2月增速创年内新高。生产和销售稳定恢复,为利润稳定回升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15.1亿元,比2019年下降10.9%。分季度看,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40.4%,上半年利润下降35.9%;下半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稳步提升,利润增速大幅收窄,前三季度增速下降25.7%,进一步收窄至全年下降10.9%。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6%,继10月实现月度增速由负转正后,创年内单月增速新高。
制造业利润降幅收窄,主要行业支撑有力。分门类看,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采矿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8.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制造业下降6.1%,收窄23.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提高2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20年,全区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实现盈利,24个行业利润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12月利润增长14.9%,有力支撑全区工业利润增速回升。
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去库存成效显著。2020年,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循环日渐畅通,工业企业库存积压和资金回笼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202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559.6亿元,比2019年下降6.2%;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5.9天,比9月末减少1.0天;应收账款回收期49.2天,比9月末减少4.1天。
盈利能力有所增强,政策扶持效果显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加快企业经营恢复,促进盈利能力提升。亏损面缩小,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9.2%,比前三季度缩小7.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由负转正,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3.1个百分点;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59.3%,比前三季度降低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减少,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0.15元,比前三季度减少0.5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9.29元,比前三季度减少0.19元。
二、高技术制造业逆势增长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增长150.0%,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生研发费用比2019年增长40.2%,占4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费用增长94.6%,占全区研发费用的11.1%;食品制造业增长51.3%,占1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9%,占18.7%。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稳步恢复,传统行业回升明显。随着产业链逐步畅通,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在年初大幅下滑后逐季恢复。2020年,全区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增长3.0%,前11个月为下降19.4%,全年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最快,全年分别增长155.5%和115.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降幅收窄69.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收窄46.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收窄24.7个百分点。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恢复不断巩固,民生保障行业成绩亮眼。2020年,全区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6.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0.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民生保障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2.5%和14.3%;食品制造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等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明显改善,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18.1和4.1个百分点。
三、各类市场主体利润改善 民营企业支撑作用突显
随着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全面回升。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2.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39.3%;民营企业利润下降7.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54.5%;股份制企业利润下降11.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5.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2020年,全区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实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9年增长0.7%,营业收入增长0.1%,实现产销同步转正,企业效益逐步恢复,政策扶持效果进一步显现,制造业主要行业明显改善,市场主体利润回升向好,全区工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惠企政策持续发力 企业效益逐步改善
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2月增速创年内新高。生产和销售稳定恢复,为利润稳定回升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15.1亿元,比2019年下降10.9%。分季度看,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40.4%,上半年利润下降35.9%;下半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稳步提升,利润增速大幅收窄,前三季度增速下降25.7%,进一步收窄至全年下降10.9%。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6%,继10月实现月度增速由负转正后,创年内单月增速新高。
制造业利润降幅收窄,主要行业支撑有力。分门类看,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采矿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8.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制造业下降6.1%,收窄23.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提高2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20年,全区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实现盈利,24个行业利润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8.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12月利润增长14.9%,有力支撑全区工业利润增速回升。
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去库存成效显著。2020年,全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循环日渐畅通,工业企业库存积压和资金回笼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202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559.6亿元,比2019年下降6.2%;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5.9天,比9月末减少1.0天;应收账款回收期49.2天,比9月末减少4.1天。
盈利能力有所增强,政策扶持效果显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加快企业经营恢复,促进盈利能力提升。亏损面缩小,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9.2%,比前三季度缩小7.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由负转正,增速比前三季度回升3.1个百分点;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59.3%,比前三季度降低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减少,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0.15元,比前三季度减少0.5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9.29元,比前三季度减少0.19元。
二、高技术制造业逆势增长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快速增长,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增长150.0%,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生研发费用比2019年增长40.2%,占4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费用增长94.6%,占全区研发费用的11.1%;食品制造业增长51.3%,占1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9%,占18.7%。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稳步恢复,传统行业回升明显。随着产业链逐步畅通,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在年初大幅下滑后逐季恢复。2020年,全区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增长3.0%,前11个月为下降19.4%,全年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最快,全年分别增长155.5%和115.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降幅收窄69.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收窄46.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收窄24.7个百分点。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恢复不断巩固,民生保障行业成绩亮眼。2020年,全区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6.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0.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民生保障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2.5%和14.3%;食品制造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等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明显改善,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18.1和4.1个百分点。
三、各类市场主体利润改善 民营企业支撑作用突显
随着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全面回升。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2019年下降12.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39.3%;民营企业利润下降7.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54.5%;股份制企业利润下降11.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5.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