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雁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为一宽缓向斜构造,轴向北北东。由于断层切割,向斜北翼被破坏,部分地段呈翼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东部10°~15°,西部20°左右。煤田内断裂发育,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为北东东向,倾角60°~70°,断距300米左右;另一组为北西向,多倾角南西,倾角50°~60°,断距100~300米两组均以正断层为主。海西期花岗岩及燕山期喷出熔岩出露于煤田外围,构成煤盆地基底,在含煤岩系内未发现侵入岩体。
2.开采技术条件
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较松软,支护困难。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
十、伊敏河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的东南侧。其构造形态为宽缓的复式向斜,其内次一级构造单元有伊敏向斜、五牧场背斜、孟根楚鲁向斜等,从南向北呈轴向北东或北北东雁行排列,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3°~6°。区内断裂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北北东的走向断层,二者具有相同的沉积性质,对含煤沉积起控制作用。在五牧场背斜至伊敏向斜区段内的20条断层,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为北东向,另一组为北西向,均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倾角一般为50°~60°,断距20~75米,最大达200米。伊敏向斜轴向为北65°东,倾角一般在3°~10°之间。
2.开采技术条件
含煤岩系较疏松,煤层顶底板岩性松软,露天剥离较容易,井工矿开采支护困难。煤层易风化自燃。
十一、陈巴尔虎旗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的一个断陷盆地,轴向一般为北东75°,地层倾角5°~10°。控制盆地的F1、F2、F3、F4及F5断层构造位于盆地的边界。F7、F8断层均为正断层。
2.开采技术条件
煤系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白垩系软硬悬殊的泥岩和砂砾岩,煤层顶板多为砂砾岩,底板多为软弱岩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尘有爆炸性。
十二、平庄—元宝山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复合部位。含煤岩系受锦水—开源纬向断裂和天山口—八里罕新华夏断裂构造第二级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形成元宝山和平庄两个多字型断陷含煤田盆地,呈北北东雁行排列。煤田内次级构造发育。
平庄煤田盆缘为12条大断裂控制,西北侧为美丽河—八里罕断裂,东南侧为黑水—三夕子断裂,北端为苍子一号正断层。区内次一级构造发育,基本呈翼斜构造,走向南北—南西、北东,从南到北近似一个反S型。由于两组与岩层走向大体平行和斜交的断裂影响,把整个煤田分割成(由南到北)五家矿、西露天矿、古山矿、古山露天勘探区和六家立井等5个井田。其构造规律和特点为:(1)翼斜构造,总体延展方向为北40°东,倾角北西,倾角两端缓中间陡。(2)煤田分为三个不连续区,即五家区、西露天区、古山区,由于受构造的复合及本期断裂影响,各区煤层又有所变化。(3)受辉绿岩侵入影响,古山一井出现了强烈褶皱和断层。向煤田两端构造运动减弱,除古山一井外,全区广泛发育正断层,落差1~300米以上,断层倾角不大,多为闭合式,不透水。(4)岩浆活动分两组,即第三纪喷出玄武岩和侵入辉绿岩,前者于含煤岩系之上形成山丘,对煤层开采无大影响;后者发生接触变质作用,使煤层变为松散颗粒状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厚5~10米,且有小支脉穿插,使开采工作极为困难。
元宝山煤田东南为温泉断裂,西北为水泉断裂,区内次级构造发育,将煤田由北往南依次分割成风水沟矿、老公营子勘探区、元宝山露天矿、元宝山矿和红庙矿等5个井田。其构造规律和特点为:(1)含煤岩系总体延展方向为北45°东,为波浪状翼斜构造,煤层多数倾向东及南东,少数倾向北西,倾角4°~27°,一般为9°~18°。(2)广泛发育张剪性正断层,主要方向为北10°~30°东的斜交断层,次为北10°东和北50°~70°东两组断层。(3)含煤岩系分布不连续,分红庙区、元宝山一风水沟区和大风水沟区3个区。(4)岩浆活动不剧烈,只第三纪喷出玄武岩覆盖于含煤岩系之上形成山丘,对开采无大影响。
2.开采技术条件
平庄煤田含煤岩系主要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半坚硬—软弱岩层,煤系上覆有砂岩及玄武岩硬岩。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元宝山煤田含煤岩系主要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多为半坚硬及软岩层,含煤岩系上覆有砾岩及玄武岩。顶板昌落后对地面产生塌陷裂隙。露天剥离容易,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
九、大雁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为一宽缓向斜构造,轴向北北东。由于断层切割,向斜北翼被破坏,部分地段呈翼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东部10°~15°,西部20°左右。煤田内断裂发育,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为北东东向,倾角60°~70°,断距300米左右;另一组为北西向,多倾角南西,倾角50°~60°,断距100~300米两组均以正断层为主。海西期花岗岩及燕山期喷出熔岩出露于煤田外围,构成煤盆地基底,在含煤岩系内未发现侵入岩体。
2.开采技术条件
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较松软,支护困难。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
十、伊敏河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的东南侧。其构造形态为宽缓的复式向斜,其内次一级构造单元有伊敏向斜、五牧场背斜、孟根楚鲁向斜等,从南向北呈轴向北东或北北东雁行排列,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3°~6°。区内断裂发育,在煤田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北北东的走向断层,二者具有相同的沉积性质,对含煤沉积起控制作用。在五牧场背斜至伊敏向斜区段内的20条断层,可归纳为两组,一组为北东向,另一组为北西向,均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倾角一般为50°~60°,断距20~75米,最大达200米。伊敏向斜轴向为北65°东,倾角一般在3°~10°之间。
2.开采技术条件
含煤岩系较疏松,煤层顶底板岩性松软,露天剥离较容易,井工矿开采支护困难。煤层易风化自燃。
十一、陈巴尔虎旗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的一个断陷盆地,轴向一般为北东75°,地层倾角5°~10°。控制盆地的F1、F2、F3、F4及F5断层构造位于盆地的边界。F7、F8断层均为正断层。
2.开采技术条件
煤系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白垩系软硬悬殊的泥岩和砂砾岩,煤层顶板多为砂砾岩,底板多为软弱岩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尘有爆炸性。
十二、平庄—元宝山煤田
1.地质构造
煤田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复合部位。含煤岩系受锦水—开源纬向断裂和天山口—八里罕新华夏断裂构造第二级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形成元宝山和平庄两个多字型断陷含煤田盆地,呈北北东雁行排列。煤田内次级构造发育。
平庄煤田盆缘为12条大断裂控制,西北侧为美丽河—八里罕断裂,东南侧为黑水—三夕子断裂,北端为苍子一号正断层。区内次一级构造发育,基本呈翼斜构造,走向南北—南西、北东,从南到北近似一个反S型。由于两组与岩层走向大体平行和斜交的断裂影响,把整个煤田分割成(由南到北)五家矿、西露天矿、古山矿、古山露天勘探区和六家立井等5个井田。其构造规律和特点为:(1)翼斜构造,总体延展方向为北40°东,倾角北西,倾角两端缓中间陡。(2)煤田分为三个不连续区,即五家区、西露天区、古山区,由于受构造的复合及本期断裂影响,各区煤层又有所变化。(3)受辉绿岩侵入影响,古山一井出现了强烈褶皱和断层。向煤田两端构造运动减弱,除古山一井外,全区广泛发育正断层,落差1~300米以上,断层倾角不大,多为闭合式,不透水。(4)岩浆活动分两组,即第三纪喷出玄武岩和侵入辉绿岩,前者于含煤岩系之上形成山丘,对煤层开采无大影响;后者发生接触变质作用,使煤层变为松散颗粒状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厚5~10米,且有小支脉穿插,使开采工作极为困难。
元宝山煤田东南为温泉断裂,西北为水泉断裂,区内次级构造发育,将煤田由北往南依次分割成风水沟矿、老公营子勘探区、元宝山露天矿、元宝山矿和红庙矿等5个井田。其构造规律和特点为:(1)含煤岩系总体延展方向为北45°东,为波浪状翼斜构造,煤层多数倾向东及南东,少数倾向北西,倾角4°~27°,一般为9°~18°。(2)广泛发育张剪性正断层,主要方向为北10°~30°东的斜交断层,次为北10°东和北50°~70°东两组断层。(3)含煤岩系分布不连续,分红庙区、元宝山一风水沟区和大风水沟区3个区。(4)岩浆活动不剧烈,只第三纪喷出玄武岩覆盖于含煤岩系之上形成山丘,对开采无大影响。
2.开采技术条件
平庄煤田含煤岩系主要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半坚硬—软弱岩层,煤系上覆有砂岩及玄武岩硬岩。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元宝山煤田含煤岩系主要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多为半坚硬及软岩层,含煤岩系上覆有砾岩及玄武岩。顶板昌落后对地面产生塌陷裂隙。露天剥离容易,煤层瓦斯含量低,煤易风化自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