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呼和浩特市2019年旅游统计分析报告出炉。报告中囊括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总体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等,对旅游者客源结构、出游方式、消费结构等进行综合统计。
一、旅游市场总体规模
2019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旅游者48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季度接待653.5万人次,第二季度接待1040.8万人次,第三季度接待1871.2万人次,第四季度接待1257.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040.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季度完成104亿元,第二季度完成216.4亿元,第三季度完成445.6亿元,第四季度完成274.4亿元。2019年,全市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直接从业人数近7万人;旅游带动相关行业的间接从业人数近35万人。
二、旅游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旅游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使呼和浩特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由于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需求,丰富旅游者感觉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旅游企业提档升级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初,呼和浩特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41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17家。星级酒店25家,其中5星级5家,4星级8家。旅行社274家,国际社37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48个。持证导游4855人,旅游商品销售企业118家,旅游运输企业10家。乡村旅游示范村7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01家。旅游供给的不断丰富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有力拉动旅游者满意度增长。
(二)宣传促销取得新突破
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进行战略合作,持续对呼和浩特文旅活动和旅游形象做深度报道。在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投放5秒旅游宣传广告。配合央视2套完成《生财有道》《消费主张》两档节目在呼和浩特市的录制。组织各类旅游企业赴多个城市开展推介宣传活动。完善文旅政务网、咨询网、微博和微信平台建设,推广“草原青城”品牌形象。2019年,共发布微博资讯4173余条,总阅读量超过202.3万。微博“文旅青城”粉丝73963人,稳居全市政务微博排行榜前两名。非遗主题日、中国旅游日、世界博物馆日、全民点赞蒙古马精神、马博会开幕式、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等活动,直播观众达到534万人次。抖音“文旅青城”发布300部短视频,粉丝超1.8万人,播放264万次。
(三)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
出台系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文件,大力推广旅游综合执法监管模式,共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检查15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7件。受理行政处罚案件11起,罚款金额12.7万元,下发限期责令整改意见90份。
三、旅游市场统计分析
(一)旅游者客源结构
统计调查显示,2019年,呼和浩特市过夜游客的占比是50.6%,一日游客占比是49.4%。过夜旅游者中,来自河北、北京、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山东、陕西、天津、河南10个省市的游客最多。另外,由于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差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沿海地区旅游者来呼和浩特市避暑纳凉,体验民族风情的出游意愿较高,且旅游消费能力强,应该重点加强宣传推广。
(二)旅游者出游方式
2019年,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者出游方式以“自助游”为主,占50.57%,“自驾游”的旅游者占比26.24%,商务游的旅游者占比12.40%,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占比10.79%。“自助游”方式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三)旅游者消费结构
2019年,国内过夜游客在呼和浩特市的人均花费为1017元/人天。过夜游消费构成中交通花费占21.25%,排名第一,其他依次是,住宿花费20.79%,餐饮花费20.63%,购物花费12.72%,景区游玩花费9.41%,娱乐话费7.76%。过夜旅游者的主要花费仍集中在“吃住行”传统三大领域。
(四)旅游者停留时间
呼和浩特市过夜游平均停留天数3.75天。其中,入住快捷酒店/商务酒店的旅游者平均停留3.26天,入住星级酒店/星级宾馆的旅游者平均停留4.24天。
(五)旅游者出行目的
国内旅游者中,以观光游览为目的旅游者最多,占48.56%;休闲度假居第二位,占34.35%;探亲访友居第三位,占26.41%,商务活动居第四位,占12.7%。像养生旅游,亲子游,研学旅游的旅游者在该市占比非常低,发展空间巨大。
(六)旅游者性别与年龄段
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者主要集中在25岁~34岁之间,占44.92%,第二大群体为35岁~44岁之间的旅游者,占35.4%;15岁~24岁之间的旅游者排第三,占12.14%。
(七)旅游者获取旅游资讯的途径
2019年,旅游者了解全市旅游资源与目的地信息的途径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最高,为24.40%;通过旅游广告宣传,占22.93%;亲朋好友介绍,占21.33%;旅行社推荐,占18.24%;微博微信推广,占13.10%。以上数据显示,该市加大媒体宣传的投放取得明显效果,今后应加强新媒体的营销宣传推广应用。
2020年1月16日,呼和浩特市2019年旅游统计分析报告出炉。报告中囊括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总体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等,对旅游者客源结构、出游方式、消费结构等进行综合统计。
一、旅游市场总体规模
2019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旅游者48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季度接待653.5万人次,第二季度接待1040.8万人次,第三季度接待1871.2万人次,第四季度接待1257.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040.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季度完成104亿元,第二季度完成216.4亿元,第三季度完成445.6亿元,第四季度完成274.4亿元。2019年,全市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直接从业人数近7万人;旅游带动相关行业的间接从业人数近35万人。
二、旅游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旅游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使呼和浩特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由于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需求,丰富旅游者感觉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旅游企业提档升级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初,呼和浩特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41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17家。星级酒店25家,其中5星级5家,4星级8家。旅行社274家,国际社37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48个。持证导游4855人,旅游商品销售企业118家,旅游运输企业10家。乡村旅游示范村7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01家。旅游供给的不断丰富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有力拉动旅游者满意度增长。
(二)宣传促销取得新突破
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进行战略合作,持续对呼和浩特文旅活动和旅游形象做深度报道。在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投放5秒旅游宣传广告。配合央视2套完成《生财有道》《消费主张》两档节目在呼和浩特市的录制。组织各类旅游企业赴多个城市开展推介宣传活动。完善文旅政务网、咨询网、微博和微信平台建设,推广“草原青城”品牌形象。2019年,共发布微博资讯4173余条,总阅读量超过202.3万。微博“文旅青城”粉丝73963人,稳居全市政务微博排行榜前两名。非遗主题日、中国旅游日、世界博物馆日、全民点赞蒙古马精神、马博会开幕式、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等活动,直播观众达到534万人次。抖音“文旅青城”发布300部短视频,粉丝超1.8万人,播放264万次。
(三)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
出台系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文件,大力推广旅游综合执法监管模式,共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检查15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7件。受理行政处罚案件11起,罚款金额12.7万元,下发限期责令整改意见90份。
三、旅游市场统计分析
(一)旅游者客源结构
统计调查显示,2019年,呼和浩特市过夜游客的占比是50.6%,一日游客占比是49.4%。过夜旅游者中,来自河北、北京、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山东、陕西、天津、河南10个省市的游客最多。另外,由于民俗风情、饮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差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沿海地区旅游者来呼和浩特市避暑纳凉,体验民族风情的出游意愿较高,且旅游消费能力强,应该重点加强宣传推广。
(二)旅游者出游方式
2019年,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者出游方式以“自助游”为主,占50.57%,“自驾游”的旅游者占比26.24%,商务游的旅游者占比12.40%,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占比10.79%。“自助游”方式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三)旅游者消费结构
2019年,国内过夜游客在呼和浩特市的人均花费为1017元/人天。过夜游消费构成中交通花费占21.25%,排名第一,其他依次是,住宿花费20.79%,餐饮花费20.63%,购物花费12.72%,景区游玩花费9.41%,娱乐话费7.76%。过夜旅游者的主要花费仍集中在“吃住行”传统三大领域。
(四)旅游者停留时间
呼和浩特市过夜游平均停留天数3.75天。其中,入住快捷酒店/商务酒店的旅游者平均停留3.26天,入住星级酒店/星级宾馆的旅游者平均停留4.24天。
(五)旅游者出行目的
国内旅游者中,以观光游览为目的旅游者最多,占48.56%;休闲度假居第二位,占34.35%;探亲访友居第三位,占26.41%,商务活动居第四位,占12.7%。像养生旅游,亲子游,研学旅游的旅游者在该市占比非常低,发展空间巨大。
(六)旅游者性别与年龄段
来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者主要集中在25岁~34岁之间,占44.92%,第二大群体为35岁~44岁之间的旅游者,占35.4%;15岁~24岁之间的旅游者排第三,占12.14%。
(七)旅游者获取旅游资讯的途径
2019年,旅游者了解全市旅游资源与目的地信息的途径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最高,为24.40%;通过旅游广告宣传,占22.93%;亲朋好友介绍,占21.33%;旅行社推荐,占18.24%;微博微信推广,占13.10%。以上数据显示,该市加大媒体宣传的投放取得明显效果,今后应加强新媒体的营销宣传推广应用。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