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北纬42°32′~46°41′,东经111°59′~120°00′。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西与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东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距北京直线距离460公里。辖2市、9旗、1县、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共32个苏木、4个乡、3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572个嘎查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14个旗县市(区)分别是: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锡林浩特市是中共锡盟委、锡盟行政公署所在地,是锡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连浩特市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大陆桥,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计划单列市。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是中国面向蒙古国常年开放的重要陆路口岸。全盟常住人口104.04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5.82万人,乡村人口为38.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1.00万人,出生率为9.62‰;死亡人口为0.58万人,死亡率为5.61‰;自然增长人口为0.42万人,自然增长率4.01‰。城镇化率为63.2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汉族666898人,蒙古族320319人,回族12065人,满族31857人,朝鲜族142人,达斡尔族938人,鄂温克族60人,藏族36人,苗族51人,土家族65人,其它少数民族436人。汉族普遍分布在全盟各旗县市(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太仆寺旗、锡林浩特市、多伦县。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有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及正镶白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其它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4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05.2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0亿元,增长5.7%。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8.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4.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0476元,比上年增长7.9%,按年末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14482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43.44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9亿元,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01亿元,增长12.0%。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22亿元,增长58.0%;医疗卫生支出13.64亿元,增长19.2%;住房保障支出8.52亿元,增长15.6%;教育支出24.72亿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11亿元,下降0.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38亿元,下降11.7%。
【自然资源】锡盟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500公里,土地总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85%;森林面积585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3%。浑善达克沙地位于锡盟中部,属半固定沙漠,面积23564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和北部地形平坦,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形成广阔的高原草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是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境内的古如格苏乌拉峰,海拔1957米。主要河流有20条,分为三大水系,分别是南部正蓝旗、多伦县境内的滦河水系,中部的呼尔查干淖尔水系,东北部的乌拉盖水系。乌拉盖河是锡盟最大河流,全长548公里,发源于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由东向西注入乌拉盖湖。锡林河发源于赤峰克什克腾旗,注入查干淖尔湖。锡盟有大小湖泊470余个,总面积500平方公里。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之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天然草原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它草场类。草甸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锡盟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高平原与宽谷平原地形为主,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段,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典型草原主要分布于锡盟中部,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可利用面积13400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的50.6%,地表水比较丰富,牧草质量好,优良牧草占50~60%;荒漠草原位于锡盟西部,可利用面积4243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9%,植被属旱生类型,植物群落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混生小半灌木与葱属植物,适宜饲养羊和骆驼;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锡盟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植被是发育在纯沙性母质土壤上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沙生系列植物为沙地植被的主体,伴有大量榆、柳、桦等灌木、半灌木林,沙地植被可利用面积3591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6%。全盟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主要畜种中地方优良品种有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白山羊和苏尼特双峰驼、乌珠穆沁马;培育新品种有内蒙古细毛羊、内蒙古绒山羊、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引进品种有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肉牛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48亿吨,预测煤炭储量2600亿吨,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煤电基地。预测含煤区60余处,其中5亿吨~50亿吨以上煤田33处,胜利、白音华、额和宝力格、高力罕、五间房等6处超百亿吨。总储量中,褐煤占99.5%(褐煤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长焰煤3.5亿吨占0.3%。部分褐煤中含稀有金属锗。金属矿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钨、锌、铜、铅、锗、铋、铭、锡、铬、钼、镍、金、银等17种,铬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东乌珠穆沁旗的朝不楞多金属矿,国际上认定是一种铁同多种金属共生矿,被正式命名为“锡林郭勒矿”。钨、铋、铭矿储量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位。非金属矿主要有碱、盐、云母、萤石、石灰石、花岗岩、玛瑙、石膏等。查干淖尔碱矿储量4500万吨,居全国之首。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所产大青盐,是锡盟特有资源之一,已有近千年开采历史,现年产盐10万余吨。石油埋藏分布较广,二连盆地油田穿越锡盟10个旗市,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0亿吨。野生种子植物1200多种,分属91个科427个属。其中饲用植物671种,占全盟种子植物的51%,可栽培植物60多种,药用植物422种,油料植物50余种,树木18种。可供药用的野生植物中,产量较高的有黄芪、赤芍、麻黄、桔梗、黄芩、甘草、防风、知母、杏仁等。蒙古黄芪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药材。盛产蘑菇、黄花、发菜、蕨菜等。野生鸟类160余种,主要有百灵鸟、野鸡、沙鸡、苍鹰、白天鹅、地甫鸟(大鸨)、大雁、黄鸭、喜鹊、斗鸡等。兽类100多种,主要有黄羊、狐狸、狼、旱獭、獾子、罕大犴、马鹿、狍子、猞猁、雪兔、艾虎、野猪等。
【气候】锡盟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风沙大、少雨。春季多风易干旱,夏季温凉雨不均,秋季凉爽霜雪早,冬季漫长冰雪茫。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3℃,北部中蒙边境地区和灰腾梁一带年平均气温0℃以下,10月平均气温-17℃以下,北部多在-20℃以下,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40℃以下,局部地区-45℃以下。全年除7月外,日最低气温均可出现0℃以下。年平均风速大部4米~5米/秒,西南部5米/秒以上。最大风速普遍在24米~28米/秒,局部瞬间34米/秒。大风日数(≥8级),全年大部60~80天。全年盛行偏西风。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200毫米~350毫米,大兴安岭余脉西坡及阴山余脉北坡局部4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局部不足150毫米,全年雨量大部集中于6~8月。全年蒸发量1700毫米~2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西部平均在3200小时以上,南部大部在2700小时~31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不足3000小时,其它地区在2900小时~3000小时。无霜期100~120天。气候多变,干旱、雪灾、黑灾(冬季无雪)、暴风雪、寒潮、大风、霜冻、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几乎年年有灾,俗有“十年九旱”之说,雪灾平均2~3年出现一次,平均每10年左右出现一次特大雪灾。2014年,全盟年平均气温4.6℃,偏高1.7℃,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其中,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西乌珠穆沁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四位。全盟年降水总量3414.3毫米,偏少6%。其中,阿巴嘎旗位居1961年来历史同期多值第三位,二连浩特市、镶黄旗、苏尼特右旗排在近54年以来少值第4~9位。全盟年大风总日数304天,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其中,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太仆寺旗、多伦县排在1961年以来少值3~6位。全盟年日照总时数38924小时,偏少24小时,属正常。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月低温天气;夏季锡盟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夏季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出现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综合分析,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弊大于利,牧业、农业年景为灾欠年。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全盟年平均气温4.6℃,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7℃,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各地年平均气温偏高1~2℃。其中,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西乌珠穆沁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四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偏高1~2℃。各月平均气温:1、2、3、4、7、10、11、12月全盟平均气温偏高,6、8、9月持平,5月偏低。其中:1月、3月、4月、10月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11月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5位。5月偏低。6月、8月、9月接近常年。全盟年降水总量3414.3毫米,偏少6%。其中: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年降水量偏多4%(东乌珠穆沁旗)~54%(阿巴嘎旗),其余地区偏少3%(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39%(二连浩特市)。其中,阿巴嘎旗位居1961年历来历史同期多值第三位,二连浩特市、镶黄旗、苏尼特右旗排在近54年以来少值第4~9位同比去年,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各月降水量:1月、3月、11月特少,7月、8月、12月偏少,6月接近常年,2月、4月、9月偏多,5月、10特多。其中:1月全盟月降水总量,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少值第9位。其中,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苏尼特左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3月全盟月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十位。其中,阿巴嘎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第7位;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4~9位。11月全盟月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7位。7月、8月、12月全盟月降水总量偏少。其中,7月全盟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8位。其中,2月镶黄旗、多伦县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前10位。4月,正蓝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前8位。12月,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多伦县为近54年以来历史同期多值第9~10位;二连浩特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少值前5~10位。全盟年大风总日数创1961年以来少值第2位,年大风总日数304天,偏少354天,位居1961年以来次少值。其中: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太仆寺旗、多伦县排在1961年以来少值3~6位。全盟年日照总时数38924小时,偏少24小时,属正常。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及影响:1月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11月低温天气。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月≤-30℃低温日数为1~2天。其中,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位居1961年以来极端最低次高值,乌拉盖管理区、西乌珠穆沁旗居1961年以来极端最低高值第三位。月极端最低气温: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为-32~-30℃,其余地区-29~-23℃。暴雨、洪涝、冰雹灾害明显偏少,汛期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上年同期明显偏少,但灾害性天气各月均有,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旱灾,夏季降水少,气温略高,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草场受旱面积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55.6%;受旱人口19.57万人,牲畜468.92万头(只);6座水库干涸,3635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气候对各行业专题影响评价:2014年牧业年景大部地区为平年。春季雨多,但进入夏季,有效降雨日数少,牧草长势逐渐转差,日照时数偏多,牧草营养成分相对较好。进入8月,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对牧区打草和牧草的晾晒较为有利。7月中旬以后,各地严重缺雨,制约了牧草生长,牧草长势较差。苏尼特右旗因干旱牧草全部枯死,无高度与产量。监测场牧草生长状况与去年同期相比,牧草高度:太旗与去年同高,阿巴嘎旗、二连浩特市、乌拉盖管理区偏高4厘米~11厘米,其余地区偏低1厘米~19厘米。夏季牧草长势较差,牲畜增膘速度较慢。6月末,群体绵羊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体重绝对增长量比历年同期分别多增140.0克/日;7、8月末少增144.4克/日、80.6克/日。牲畜产品率、繁殖率上升,发病率下降,膘情普遍较差。2013年8月、9月雨量偏多,对土壤增湿保墒十分有利。10月底封冻,至2014年3月底化冻,这期间虽然降水偏少,但因大风日数明显偏少,土壤水分流失也相应减少,墒情普遍偏好。2014年,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基本能满足牧草返青、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发育时所需的光、热、水等条件。天然草场牧草于4月初到5月中旬陆续返青。与上年同期相比,镶黄旗偏晚9天,其余地区偏早3~15天。但因5月上、中旬气温偏低,致使大部地区已经返青的牧草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状况不如上年同期。夏季气温偏高,大部地区缺乏有效降水,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牧业方面,有些天然草场牧草出现萎蔫甚至枯死现象,严重影响天然牧草产量,致使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不如去年同期;在农作物方面,尤其是在农作物灌浆和成熟关键期,出现严重伏旱,农作物生长受阻,部分农作物枯死。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使农作物产量明显低于常年同期。秋季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偏少,气候有利于牲畜抓膘、出栏。9月、10月大部地区雨水偏多对牧草晾晒及收贮较为不利,对封冻前土壤增湿保墒、抑制沙尘天气、降低火险等级有利。隆冬季节气温偏高,牲畜掉膘较轻,膘情普遍偏好,对母畜、羔羊健康以及接羔保育工作和牲畜安全渡春影响不大。春季大风沙尘天气偏少,接羔保育工作较顺利。秋季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偏少,无灾害性天气发生。气候有利于牲畜抓膘、出栏。11月、12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给牲畜饮水带来困难,家畜体能消耗相对较小,牲畜膘情普遍较好。气候对牲畜影响的不利方面:夏季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牲畜在抓水膘和抓油膘期间,牧草长势偏差,加之高温日数偏少,牲畜膘情普遍较好,牲畜产品率、繁殖率上升,发病率下降,膘情普遍较差。大部地区的大部时间牲畜膘情较常年偏好。10月末,群体绵羊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体重绝对增长量为-70.2克/日,比历年同期少增79.8克/日,牲畜膘情偏差。给牲畜安全越冬及明年顺利渡春造成不利影响。春季农区土壤墒情较好,气温正常,春耕春播顺利。夏季在农作物主要生长发育期间,尤其是在农作物灌浆和成熟关键期,出现严重伏旱,农作物生长受阻,部分农作物枯死,农作物生长发育偏差。8月雨水偏少,对早熟农作物收贮工作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大风日数少,无灾害性天气发生,为农作物秋收提供有利气象条件。在农作物方面,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使农作物产量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农业年景属于灾欠年。年沙尘天气偏少,全盟年大风日数偏少,全盟冬季草场大部地区被积雪覆盖,但积雪深度较浅,对减轻土壤风蚀,保护土壤肥力,降低风沙对植被根系的破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较利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提升空气质量、降低草原火险等级和抑制沙尘天气较为有利。大部地区舒适度指数较好,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以利为主,各种发病率较常年偏低。5月、12月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低,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发病率明显上升,老年性肺气肿、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加重。取暖期间(1—4月、10—12月),2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取暖耗煤量加大,增加对能源的消耗,取暖成本较历年同期有所提高,同时有害气体排放量加大,加重污染城市环境。其余月份气温正常或偏高,取暖耗煤量和经济支出减少,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灾害】暴雨、洪涝、冰雹灾害明显偏少,汛期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上年同期明显偏少,但灾害性天气各月均有,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旱灾,夏季降水少,气温略高,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草场受旱面积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55.6%;受旱人口19.57万人,牲畜468.92万头(只);6座水库干涸,3635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农牧业】全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36.00万吨,下降1.8%;油料产量2.01万吨,增长3.7%;甜菜产量2.16万吨,增长3.6%;蔬菜瓜果产量102.97万吨,增长11.0%。5月12日锡盟与黑龙江大庄园集团签署全国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20亿元,用于建设锡盟肉牛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国际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牛羊肉精深加工基地和中西餐配送及党中央厨房等项目。牧业年度全盟大牲畜和羊存栏头数1469.4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4.7%;牲畜总增645.76万头(只),牲畜总增率50.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447.76万头(只),良、改畜比重持平。全年肉类总产量26.96万吨,比上年增长2.3%;牛奶产量61.36万吨,增长2.0%;羊毛产量1.19万吨,增长17.4%;山羊绒产量168吨,下降5.1%;禽蛋产量5255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3.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机电井数量73070眼,增长3.0%;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增长30.2%;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89万吨,增长15.8%。
【林业】5月13日锡盟行署确定2014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17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6万亩。浑善达克沙地和乌珠穆沁沙地综合治理建设任务124万亩,其中浑善达克沙地治理105万亩,乌珠穆沁沙地治理19万亩。着力推进百万亩樟子松、灌木柳、沙地榆基地建设。依托沙源治理工程和造林补贴试点项目,完成四大水系保护治理面积40万亩。其中,乌拉盖水系12万亩、滦河水系11万亩、锡林河水系2万亩、查干淖尔水系15万亩,逐步治理改善水系周围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的绿化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重点,在26个旗县市区的所在地和重点乡镇,建设林地2万亩,配套城镇景区绿化。林业部门完成林业产业建设任务10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60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940公顷,飞播造林6000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5667公顷。按经济成分分,公有经济造林22978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4629公顷。按树种类型分,乡土树种7903公顷。按结构类型分,纯林9063公顷,混交林18544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全部工业增加值5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1.7%,集体企业增长21.0%,股份制企业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4.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6%,制造业增长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优势工业,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煤炭开采业增长22.2%,石油开采业增长2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冶金工业增长12.1%。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1.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5%,黑色金属冶炼业下降3.6%,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7.4%。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长9.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食品制造业增长49.4%,饮料制造业增长25.0%,纺织业增长36.1%,纺织服装业下降24.5%,皮革制品业下降8.0%。建材工业增长14.3%。其中,木材加工业增长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6%。化学工业下降44.4%。其中,石油化工业下降26.3%,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下降49.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原煤产量1.15亿吨,比上年增长7.8%;发电量384.93亿千瓦时,增长4.0%;原油135.93万吨,增长18.3%;铁矿石原矿544.60万吨,增长0.8%;锌锭11.04万吨,增长8.2%;黄金4787.4千克,增长3.1%;乳制品9.73万吨,增长0.2%;鲜、冷藏肉21.27万吨,增长28.3%;水泥710.33万吨,增长7.8%;花岗岩板材3577.71万平方米,增长12.2%;聚丙烯树脂9.21万吨,下降5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8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润总额10.68亿元,下降8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16.48亿元,上年为盈利31.7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62.07亿元,下降16.9%。亏损企业亏损额71.15亿元,增长1.5倍。工业产品销售率94.9%,比上年下滑6.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67.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个,减少2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53万平方米,下降19.2%;竣工房屋面积61.13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建筑竣工率45.7%。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17万元,下降33.5%;实现税金314万元,下降35.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98亿元,增长16.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71.03亿元,增长7.0%;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71.95亿元,增长29.1%。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18.86亿元,增长14.0%;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24.12亿元,增长27.1%。在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5%;第二产业投资460.77亿元,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460.7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投资318.82亿元,增长5.1%。主要行业投资,采矿业投资176.46亿元,下降9.9%;制造业投资104.46亿元,下降18.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86亿元,增长1.8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106.09亿元,增长19.1%;房地产业投资69.80亿元,下降1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57.11亿元,增长16.6%;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6.94亿元,增长38.6%。全年新开工项目1107个,比上年增长16.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854.91亿元,增长31.6%。在全盟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13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6.5%;新增固定资产563.8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6.9%。城镇住宅施工面积31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城镇住宅竣工面积66.9万平方米,下降50.9%。商品房竣工面积106.2万平方米,下降36.1%;商品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下降54.7%。年内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861套,建成8625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9673套。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99亿元,增长12.0%;农村牧区消费品零售额40.9亿元,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81.56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额23.33亿元,增长15.8%。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6%,金银珠宝类增长2.4%,日用品类增长14.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6%。
【对外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额15.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出口总额6.98亿美元,下降17.6%;进口总额8.98亿美元,下降7.7%。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477.13万吨,增长4.6%。出入境人员200.82万人次,下降5.5%。引进国内(盟外)资金516.0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区外资金138.0亿元,下降13.8%。全盟实际生产外商投资企业16户,资产84.68亿元,从业人员2292人,实现销售收入21.75亿元,实现利润1.13亿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全盟铁路建成里程2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5%;铁路货运量9473万吨,增长1.2%。其中:地方铁路货运量1451万吨,下降16.2%;铁路客运量73.52万人,下降8.2%。全盟民航货邮吞吐量2520吨,增长21.5%;民航客运量50.92万人次,下降9.7%。全盟公路通车里程1.05万公里,增长11.2%;公路货运量2.61亿吨,增长4.3%;公路货运周转量554.32亿吨公里,增长4.6%;营业性公路客运量1373万人,增长2.2%;营业性公路客运周转量33.09亿人公里,增长2.7%。年末,全盟个人机动车保有量196204辆,增长10.6%。其中:汽车17.36万辆,增长11.2%;摩托车2.16万辆,增长6.6%;挂车947辆,下降8.1%;其它类型车2辆,与上年持平。邮电业务总量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06亿元,增长12.1%;邮政业务总量5337万元,下降9.2%。年末,电话在网用户数达到156万户,下降2.5%。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5万户,下降2.6%,固定电话用户11万户,下降1.9%;互联网用户13.97万户,增长16.5%。实现旅游总收入2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3.46亿元,增长27.7%;旅游外汇收入2.39亿美元,下降8.1%。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46.55万人次,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者1181.82万人次,增长12.9%;入境旅游者64.73万人次,增长1.2%。
【金融保险业】3月26日锡盟行署召开全盟融资对接会,盟内近300家企业以及19家金融机构进行一对一洽谈,共达成124个融资意向,融资总金额93.3亿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85.08亿元,下降5.1%;个人存款余额
【概况】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北纬42°32′~46°41′,东经111°59′~120°00′。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西与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东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距北京直线距离460公里。辖2市、9旗、1县、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共32个苏木、4个乡、3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572个嘎查委员会、277个村民委员会。14个旗县市(区)分别是: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锡林郭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锡林浩特市是中共锡盟委、锡盟行政公署所在地,是锡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连浩特市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大陆桥,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计划单列市。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是中国面向蒙古国常年开放的重要陆路口岸。全盟常住人口104.04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5.82万人,乡村人口为38.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1.00万人,出生率为9.62‰;死亡人口为0.58万人,死亡率为5.61‰;自然增长人口为0.42万人,自然增长率4.01‰。城镇化率为63.2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汉族666898人,蒙古族320319人,回族12065人,满族31857人,朝鲜族142人,达斡尔族938人,鄂温克族60人,藏族36人,苗族51人,土家族65人,其它少数民族436人。汉族普遍分布在全盟各旗县市(区),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太仆寺旗、锡林浩特市、多伦县。蒙古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有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及正镶白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其它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4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05.2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36.90亿元,增长5.7%。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8.2%;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4.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90476元,比上年增长7.9%,按年末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14482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43.44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9亿元,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01亿元,增长12.0%。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22亿元,增长58.0%;医疗卫生支出13.64亿元,增长19.2%;住房保障支出8.52亿元,增长15.6%;教育支出24.72亿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11亿元,下降0.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38亿元,下降11.7%。
【自然资源】锡盟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500公里,土地总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85%;森林面积585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3%。浑善达克沙地位于锡盟中部,属半固定沙漠,面积23564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和北部地形平坦,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形成广阔的高原草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是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境内的古如格苏乌拉峰,海拔1957米。主要河流有20条,分为三大水系,分别是南部正蓝旗、多伦县境内的滦河水系,中部的呼尔查干淖尔水系,东北部的乌拉盖水系。乌拉盖河是锡盟最大河流,全长548公里,发源于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由东向西注入乌拉盖湖。锡林河发源于赤峰克什克腾旗,注入查干淖尔湖。锡盟有大小湖泊470余个,总面积500平方公里。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之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天然草原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它草场类。草甸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锡盟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高平原与宽谷平原地形为主,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段,草原面积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典型草原主要分布于锡盟中部,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可利用面积13400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的50.6%,地表水比较丰富,牧草质量好,优良牧草占50~60%;荒漠草原位于锡盟西部,可利用面积4243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9%,植被属旱生类型,植物群落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混生小半灌木与葱属植物,适宜饲养羊和骆驼;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锡盟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植被是发育在纯沙性母质土壤上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沙生系列植物为沙地植被的主体,伴有大量榆、柳、桦等灌木、半灌木林,沙地植被可利用面积3591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6%。全盟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主要畜种中地方优良品种有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白山羊和苏尼特双峰驼、乌珠穆沁马;培育新品种有内蒙古细毛羊、内蒙古绒山羊、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引进品种有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肉牛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48亿吨,预测煤炭储量2600亿吨,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煤电基地。预测含煤区60余处,其中5亿吨~50亿吨以上煤田33处,胜利、白音华、额和宝力格、高力罕、五间房等6处超百亿吨。总储量中,褐煤占99.5%(褐煤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长焰煤3.5亿吨占0.3%。部分褐煤中含稀有金属锗。金属矿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铁、钨、锌、铜、铅、锗、铋、铭、锡、铬、钼、镍、金、银等17种,铬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东乌珠穆沁旗的朝不楞多金属矿,国际上认定是一种铁同多种金属共生矿,被正式命名为“锡林郭勒矿”。钨、铋、铭矿储量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位。非金属矿主要有碱、盐、云母、萤石、石灰石、花岗岩、玛瑙、石膏等。查干淖尔碱矿储量4500万吨,居全国之首。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所产大青盐,是锡盟特有资源之一,已有近千年开采历史,现年产盐10万余吨。石油埋藏分布较广,二连盆地油田穿越锡盟10个旗市,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0亿吨。野生种子植物1200多种,分属91个科427个属。其中饲用植物671种,占全盟种子植物的51%,可栽培植物60多种,药用植物422种,油料植物50余种,树木18种。可供药用的野生植物中,产量较高的有黄芪、赤芍、麻黄、桔梗、黄芩、甘草、防风、知母、杏仁等。蒙古黄芪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药材。盛产蘑菇、黄花、发菜、蕨菜等。野生鸟类160余种,主要有百灵鸟、野鸡、沙鸡、苍鹰、白天鹅、地甫鸟(大鸨)、大雁、黄鸭、喜鹊、斗鸡等。兽类100多种,主要有黄羊、狐狸、狼、旱獭、獾子、罕大犴、马鹿、狍子、猞猁、雪兔、艾虎、野猪等。
【气候】锡盟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风沙大、少雨。春季多风易干旱,夏季温凉雨不均,秋季凉爽霜雪早,冬季漫长冰雪茫。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3℃,北部中蒙边境地区和灰腾梁一带年平均气温0℃以下,10月平均气温-17℃以下,北部多在-20℃以下,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40℃以下,局部地区-45℃以下。全年除7月外,日最低气温均可出现0℃以下。年平均风速大部4米~5米/秒,西南部5米/秒以上。最大风速普遍在24米~28米/秒,局部瞬间34米/秒。大风日数(≥8级),全年大部60~80天。全年盛行偏西风。年降雨量大部分地区200毫米~350毫米,大兴安岭余脉西坡及阴山余脉北坡局部4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局部不足150毫米,全年雨量大部集中于6~8月。全年蒸发量1700毫米~2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西部平均在3200小时以上,南部大部在2700小时~31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不足3000小时,其它地区在2900小时~3000小时。无霜期100~120天。气候多变,干旱、雪灾、黑灾(冬季无雪)、暴风雪、寒潮、大风、霜冻、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几乎年年有灾,俗有“十年九旱”之说,雪灾平均2~3年出现一次,平均每10年左右出现一次特大雪灾。2014年,全盟年平均气温4.6℃,偏高1.7℃,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其中,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西乌珠穆沁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四位。全盟年降水总量3414.3毫米,偏少6%。其中,阿巴嘎旗位居1961年来历史同期多值第三位,二连浩特市、镶黄旗、苏尼特右旗排在近54年以来少值第4~9位。全盟年大风总日数304天,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其中,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太仆寺旗、多伦县排在1961年以来少值3~6位。全盟年日照总时数38924小时,偏少24小时,属正常。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月低温天气;夏季锡盟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夏季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出现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综合分析,气候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弊大于利,牧业、农业年景为灾欠年。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全盟年平均气温4.6℃,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7℃,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各地年平均气温偏高1~2℃。其中,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西乌珠穆沁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四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偏高1~2℃。各月平均气温:1、2、3、4、7、10、11、12月全盟平均气温偏高,6、8、9月持平,5月偏低。其中:1月、3月、4月、10月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11月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高值第5位。5月偏低。6月、8月、9月接近常年。全盟年降水总量3414.3毫米,偏少6%。其中: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年降水量偏多4%(东乌珠穆沁旗)~54%(阿巴嘎旗),其余地区偏少3%(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39%(二连浩特市)。其中,阿巴嘎旗位居1961年历来历史同期多值第三位,二连浩特市、镶黄旗、苏尼特右旗排在近54年以来少值第4~9位同比去年,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偏多,其余地区偏少。各月降水量:1月、3月、11月特少,7月、8月、12月偏少,6月接近常年,2月、4月、9月偏多,5月、10特多。其中:1月全盟月降水总量,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少值第9位。其中,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苏尼特左旗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3月全盟月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十位。其中,阿巴嘎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第7位;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4~9位。11月全盟月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7位。7月、8月、12月全盟月降水总量偏少。其中,7月全盟降水总量,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少值第8位。其中,2月镶黄旗、多伦县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前10位。4月,正蓝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排在近54年历史同期多值前8位。12月,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多伦县为近54年以来历史同期多值第9~10位;二连浩特位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少值前5~10位。全盟年大风总日数创1961年以来少值第2位,年大风总日数304天,偏少354天,位居1961年以来次少值。其中: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太仆寺旗、多伦县排在1961年以来少值3~6位。全盟年日照总时数38924小时,偏少24小时,属正常。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及影响:1月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高,11月低温天气。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月≤-30℃低温日数为1~2天。其中,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位居1961年以来极端最低次高值,乌拉盖管理区、西乌珠穆沁旗居1961年以来极端最低高值第三位。月极端最低气温: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为-32~-30℃,其余地区-29~-23℃。暴雨、洪涝、冰雹灾害明显偏少,汛期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上年同期明显偏少,但灾害性天气各月均有,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旱灾,夏季降水少,气温略高,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草场受旱面积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55.6%;受旱人口19.57万人,牲畜468.92万头(只);6座水库干涸,3635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气候对各行业专题影响评价:2014年牧业年景大部地区为平年。春季雨多,但进入夏季,有效降雨日数少,牧草长势逐渐转差,日照时数偏多,牧草营养成分相对较好。进入8月,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对牧区打草和牧草的晾晒较为有利。7月中旬以后,各地严重缺雨,制约了牧草生长,牧草长势较差。苏尼特右旗因干旱牧草全部枯死,无高度与产量。监测场牧草生长状况与去年同期相比,牧草高度:太旗与去年同高,阿巴嘎旗、二连浩特市、乌拉盖管理区偏高4厘米~11厘米,其余地区偏低1厘米~19厘米。夏季牧草长势较差,牲畜增膘速度较慢。6月末,群体绵羊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体重绝对增长量比历年同期分别多增140.0克/日;7、8月末少增144.4克/日、80.6克/日。牲畜产品率、繁殖率上升,发病率下降,膘情普遍较差。2013年8月、9月雨量偏多,对土壤增湿保墒十分有利。10月底封冻,至2014年3月底化冻,这期间虽然降水偏少,但因大风日数明显偏少,土壤水分流失也相应减少,墒情普遍偏好。2014年,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基本能满足牧草返青、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发育时所需的光、热、水等条件。天然草场牧草于4月初到5月中旬陆续返青。与上年同期相比,镶黄旗偏晚9天,其余地区偏早3~15天。但因5月上、中旬气温偏低,致使大部地区已经返青的牧草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状况不如上年同期。夏季气温偏高,大部地区缺乏有效降水,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牧业方面,有些天然草场牧草出现萎蔫甚至枯死现象,严重影响天然牧草产量,致使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不如去年同期;在农作物方面,尤其是在农作物灌浆和成熟关键期,出现严重伏旱,农作物生长受阻,部分农作物枯死。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使农作物产量明显低于常年同期。秋季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偏少,气候有利于牲畜抓膘、出栏。9月、10月大部地区雨水偏多对牧草晾晒及收贮较为不利,对封冻前土壤增湿保墒、抑制沙尘天气、降低火险等级有利。隆冬季节气温偏高,牲畜掉膘较轻,膘情普遍偏好,对母畜、羔羊健康以及接羔保育工作和牲畜安全渡春影响不大。春季大风沙尘天气偏少,接羔保育工作较顺利。秋季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偏少,无灾害性天气发生。气候有利于牲畜抓膘、出栏。11月、12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给牲畜饮水带来困难,家畜体能消耗相对较小,牲畜膘情普遍较好。气候对牲畜影响的不利方面:夏季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牲畜在抓水膘和抓油膘期间,牧草长势偏差,加之高温日数偏少,牲畜膘情普遍较好,牲畜产品率、繁殖率上升,发病率下降,膘情普遍较差。大部地区的大部时间牲畜膘情较常年偏好。10月末,群体绵羊在自然放牧状态下,体重绝对增长量为-70.2克/日,比历年同期少增79.8克/日,牲畜膘情偏差。给牲畜安全越冬及明年顺利渡春造成不利影响。春季农区土壤墒情较好,气温正常,春耕春播顺利。夏季在农作物主要生长发育期间,尤其是在农作物灌浆和成熟关键期,出现严重伏旱,农作物生长受阻,部分农作物枯死,农作物生长发育偏差。8月雨水偏少,对早熟农作物收贮工作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大风日数少,无灾害性天气发生,为农作物秋收提供有利气象条件。在农作物方面,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使农作物产量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农业年景属于灾欠年。年沙尘天气偏少,全盟年大风日数偏少,全盟冬季草场大部地区被积雪覆盖,但积雪深度较浅,对减轻土壤风蚀,保护土壤肥力,降低风沙对植被根系的破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较利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提升空气质量、降低草原火险等级和抑制沙尘天气较为有利。大部地区舒适度指数较好,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以利为主,各种发病率较常年偏低。5月、12月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明显偏低,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发病率明显上升,老年性肺气肿、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加重。取暖期间(1—4月、10—12月),2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取暖耗煤量加大,增加对能源的消耗,取暖成本较历年同期有所提高,同时有害气体排放量加大,加重污染城市环境。其余月份气温正常或偏高,取暖耗煤量和经济支出减少,能源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灾害】暴雨、洪涝、冰雹灾害明显偏少,汛期短时强降雨多发,局地暴雨天气较多,南部地区及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发生暴雨、洪涝、冰雹灾害,较常年和上年同期明显偏少,但灾害性天气各月均有,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旱灾,夏季降水少,气温略高,除东北部地区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西部地区重旱,其余地区出现中旱、轻旱。截至8月29日,锡盟农作物受旱面积占全盟总播种面积的83.4%;草场受旱面积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55.6%;受旱人口19.57万人,牲畜468.92万头(只);6座水库干涸,3635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农牧业】全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36.00万吨,下降1.8%;油料产量2.01万吨,增长3.7%;甜菜产量2.16万吨,增长3.6%;蔬菜瓜果产量102.97万吨,增长11.0%。5月12日锡盟与黑龙江大庄园集团签署全国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20亿元,用于建设锡盟肉牛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国际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牛羊肉精深加工基地和中西餐配送及党中央厨房等项目。牧业年度全盟大牲畜和羊存栏头数1469.4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4.7%;牲畜总增645.76万头(只),牲畜总增率50.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447.76万头(只),良、改畜比重持平。全年肉类总产量26.96万吨,比上年增长2.3%;牛奶产量61.36万吨,增长2.0%;羊毛产量1.19万吨,增长17.4%;山羊绒产量168吨,下降5.1%;禽蛋产量5255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3.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机电井数量73070眼,增长3.0%;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增长30.2%;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89万吨,增长15.8%。
【林业】5月13日锡盟行署确定2014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17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6万亩。浑善达克沙地和乌珠穆沁沙地综合治理建设任务124万亩,其中浑善达克沙地治理105万亩,乌珠穆沁沙地治理19万亩。着力推进百万亩樟子松、灌木柳、沙地榆基地建设。依托沙源治理工程和造林补贴试点项目,完成四大水系保护治理面积40万亩。其中,乌拉盖水系12万亩、滦河水系11万亩、锡林河水系2万亩、查干淖尔水系15万亩,逐步治理改善水系周围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的绿化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重点,在26个旗县市区的所在地和重点乡镇,建设林地2万亩,配套城镇景区绿化。林业部门完成林业产业建设任务10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60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940公顷,飞播造林6000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5667公顷。按经济成分分,公有经济造林22978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4629公顷。按树种类型分,乡土树种7903公顷。按结构类型分,纯林9063公顷,混交林18544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全部工业增加值5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1.7%,集体企业增长21.0%,股份制企业增长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4.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6%,制造业增长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优势工业,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煤炭开采业增长22.2%,石油开采业增长23.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冶金工业增长12.1%。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1.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5%,黑色金属冶炼业下降3.6%,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7.4%。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长9.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食品制造业增长49.4%,饮料制造业增长25.0%,纺织业增长36.1%,纺织服装业下降24.5%,皮革制品业下降8.0%。建材工业增长14.3%。其中,木材加工业增长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6%。化学工业下降44.4%。其中,石油化工业下降26.3%,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下降49.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原煤产量1.15亿吨,比上年增长7.8%;发电量384.93亿千瓦时,增长4.0%;原油135.93万吨,增长18.3%;铁矿石原矿544.60万吨,增长0.8%;锌锭11.04万吨,增长8.2%;黄金4787.4千克,增长3.1%;乳制品9.73万吨,增长0.2%;鲜、冷藏肉21.27万吨,增长28.3%;水泥710.33万吨,增长7.8%;花岗岩板材3577.71万平方米,增长12.2%;聚丙烯树脂9.21万吨,下降5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8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润总额10.68亿元,下降8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16.48亿元,上年为盈利31.7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62.07亿元,下降16.9%。亏损企业亏损额71.15亿元,增长1.5倍。工业产品销售率94.9%,比上年下滑6.6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67.1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个,减少2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53万平方米,下降19.2%;竣工房屋面积61.13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建筑竣工率45.7%。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17万元,下降33.5%;实现税金314万元,下降35.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98亿元,增长16.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471.03亿元,增长7.0%;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71.95亿元,增长29.1%。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18.86亿元,增长14.0%;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24.12亿元,增长27.1%。在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5%;第二产业投资460.77亿元,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460.7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投资318.82亿元,增长5.1%。主要行业投资,采矿业投资176.46亿元,下降9.9%;制造业投资104.46亿元,下降18.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86亿元,增长1.8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106.09亿元,增长19.1%;房地产业投资69.80亿元,下降1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57.11亿元,增长16.6%;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6.94亿元,增长38.6%。全年新开工项目1107个,比上年增长16.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854.91亿元,增长31.6%。在全盟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13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6.5%;新增固定资产563.8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6.9%。城镇住宅施工面积314.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城镇住宅竣工面积66.9万平方米,下降50.9%。商品房竣工面积106.2万平方米,下降36.1%;商品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下降54.7%。年内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861套,建成8625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旧房9673套。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99亿元,增长12.0%;农村牧区消费品零售额40.9亿元,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81.56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额23.33亿元,增长15.8%。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6%,金银珠宝类增长2.4%,日用品类增长14.4%,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6%。
【对外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额15.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出口总额6.98亿美元,下降17.6%;进口总额8.98亿美元,下降7.7%。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477.13万吨,增长4.6%。出入境人员200.82万人次,下降5.5%。引进国内(盟外)资金516.0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区外资金138.0亿元,下降13.8%。全盟实际生产外商投资企业16户,资产84.68亿元,从业人员2292人,实现销售收入21.75亿元,实现利润1.13亿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全盟铁路建成里程2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5%;铁路货运量9473万吨,增长1.2%。其中:地方铁路货运量1451万吨,下降16.2%;铁路客运量73.52万人,下降8.2%。全盟民航货邮吞吐量2520吨,增长21.5%;民航客运量50.92万人次,下降9.7%。全盟公路通车里程1.05万公里,增长11.2%;公路货运量2.61亿吨,增长4.3%;公路货运周转量554.32亿吨公里,增长4.6%;营业性公路客运量1373万人,增长2.2%;营业性公路客运周转量33.09亿人公里,增长2.7%。年末,全盟个人机动车保有量196204辆,增长10.6%。其中:汽车17.36万辆,增长11.2%;摩托车2.16万辆,增长6.6%;挂车947辆,下降8.1%;其它类型车2辆,与上年持平。邮电业务总量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06亿元,增长12.1%;邮政业务总量5337万元,下降9.2%。年末,电话在网用户数达到156万户,下降2.5%。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5万户,下降2.6%,固定电话用户11万户,下降1.9%;互联网用户13.97万户,增长16.5%。实现旅游总收入2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13.46亿元,增长27.7%;旅游外汇收入2.39亿美元,下降8.1%。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46.55万人次,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者1181.82万人次,增长12.9%;入境旅游者64.73万人次,增长1.2%。
【金融保险业】3月26日锡盟行署召开全盟融资对接会,盟内近300家企业以及19家金融机构进行一对一洽谈,共达成124个融资意向,融资总金额93.3亿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85.08亿元,下降5.1%;个人存款余额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