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乌珠穆”蒙语意为“葡萄”,“沁”为后缀词,加在其后,合意为“葡萄山人”。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527.6公里,是全境对外开放地区,自治区兴边富民重点旗,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国家、自治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试点旗,是自治区唯一获得国家“长安杯”的旗县。全旗辖5个镇、2个苏木、1个国有林场,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锡林郭勒草原的核心区。全旗总户数18 464户,户籍人口总数60 220人。其中蒙古族43 803人、汉族15 863人、其他少数民族554人。男29 978人,占总人口49.8%,女30 242人,占总人口50.2%。人口自然增长率5.61‰。总人口7.0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72万人,占总人口67%,是一个以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大旗,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是自治区七星级文明镇。天然草原总面积6 917万亩;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现已探明三条有色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有煤、石油、天然气、芒硝、有色金属等30多个矿种,储量、品位较高。其中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储量最为可观。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财政收入6.05亿元,增长8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10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12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9%。
【畜牧业】 2010年,出栏牲畜153.76万头(只)。其中大畜3.68万头、小畜149.78万只,完成出栏任务的97.3%。引进西门塔尔牛1 608头,其中西门塔尔母牛1495头、种公牛113头。全旗新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8个,核心群中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头数达到337头。全旗种公羊集中管理嘎查新增29个,共30群,集中种公羊10 816只。选留后备种公羊任务18 000(只),已选留后备种用公羔16 515只。共完成种公羊年检31393只,鉴定育成种公羊10 562只,合格6 896只。人工授精母羊共1 852只。发放种公羊补贴资金253.98万元。全旗接冬羔早春羔91.4万只,完成羔羊育肥并提前出栏21.8万只。
共发放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490.116万元。全旗7个苏木镇共推广移动式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52台、移动宿营车1台、移动牲畜药浴池2台、育肥槽340个。
【工业】 2010年,全旗工业实现现价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工业增加值26.2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7.76亿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同比增长1.7倍。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 570元,增长12.8%,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06元;牧民人均纯收入11 528元,增幅15.3%,高于全盟平均水平5 375元。
【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低保累计保障16.72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3 132.78万元。牧区低保累计保障11.64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1 264.06万元。牧区五保供养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均达到每人每年10 680元。全旗孤儿养育人均集中供养标准和社会散居孤儿人均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月1 000元和600元。城镇医疗共救助7 513人次,累计支出救助金260.16万元。
2010年,东乌珠穆沁旗遭受雪灾、旱灾、沙尘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共为683户2 492名灾民发放救济口粮150吨,计54万元;为72户发放燃料180吨,计12.6万元;发放衣被2 530件,救助903人。全旗牧区因灾损坏房屋共165户341间,其中需要维修房79户166间,需要重建房86户175间。储备口粮100吨,燃煤200吨,被褥400套。全年共为82名新考录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1.44万元,人均发放1 395元。
【概况】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乌珠穆”蒙语意为“葡萄”,“沁”为后缀词,加在其后,合意为“葡萄山人”。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527.6公里,是全境对外开放地区,自治区兴边富民重点旗,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国家、自治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试点旗,是自治区唯一获得国家“长安杯”的旗县。全旗辖5个镇、2个苏木、1个国有林场,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锡林郭勒草原的核心区。全旗总户数18 464户,户籍人口总数60 220人。其中蒙古族43 803人、汉族15 863人、其他少数民族554人。男29 978人,占总人口49.8%,女30 242人,占总人口50.2%。人口自然增长率5.61‰。总人口7.0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72万人,占总人口67%,是一个以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大旗,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是自治区七星级文明镇。天然草原总面积6 917万亩;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现已探明三条有色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有煤、石油、天然气、芒硝、有色金属等30多个矿种,储量、品位较高。其中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储量最为可观。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财政收入6.05亿元,增长8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长10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12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9%。
【畜牧业】 2010年,出栏牲畜153.76万头(只)。其中大畜3.68万头、小畜149.78万只,完成出栏任务的97.3%。引进西门塔尔牛1 608头,其中西门塔尔母牛1495头、种公牛113头。全旗新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8个,核心群中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头数达到337头。全旗种公羊集中管理嘎查新增29个,共30群,集中种公羊10 816只。选留后备种公羊任务18 000(只),已选留后备种用公羔16 515只。共完成种公羊年检31393只,鉴定育成种公羊10 562只,合格6 896只。人工授精母羊共1 852只。发放种公羊补贴资金253.98万元。全旗接冬羔早春羔91.4万只,完成羔羊育肥并提前出栏21.8万只。
共发放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490.116万元。全旗7个苏木镇共推广移动式多功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52台、移动宿营车1台、移动牲畜药浴池2台、育肥槽340个。
【工业】 2010年,全旗工业实现现价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工业增加值26.2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7.76亿元,同比增长5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同比增长1.7倍。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 570元,增长12.8%,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06元;牧民人均纯收入11 528元,增幅15.3%,高于全盟平均水平5 375元。
【社会保障】 2010年,城镇低保累计保障16.72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3 132.78万元。牧区低保累计保障11.64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1 264.06万元。牧区五保供养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均达到每人每年10 680元。全旗孤儿养育人均集中供养标准和社会散居孤儿人均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月1 000元和600元。城镇医疗共救助7 513人次,累计支出救助金260.16万元。
2010年,东乌珠穆沁旗遭受雪灾、旱灾、沙尘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共为683户2 492名灾民发放救济口粮150吨,计54万元;为72户发放燃料180吨,计12.6万元;发放衣被2 530件,救助903人。全旗牧区因灾损坏房屋共165户341间,其中需要维修房79户166间,需要重建房86户175间。储备口粮100吨,燃煤200吨,被褥400套。全年共为82名新考录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1.44万元,人均发放1 395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