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悠久,被誉为“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蒙古搏克圣地、摔跤健将摇篮、北方华丽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旗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成矿带最具潜力的找矿地段之一,至2008年已发现矿产资源产地107处,主要有煤、铁、铜、铅、锌、大理石、莹石等。探明开采的有色金属矿就有几十个。煤炭探明储量是300亿吨,远景储量可达600亿吨以上;是一个由工业逐步代替牧业主体经济的旗县。全旗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45公里,土地总面积22 434.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35~1 957米之间。东、南与赤峰市、通辽市相连,西接锡林浩特市,北邻东乌珠穆沁旗。旗人民政府驻地为巴拉格尔高勒镇(原巴彦乌拉镇)。
西乌珠穆沁旗属于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明显,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无霜期106天,年平均降水量345毫米。草原总面积22 132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苏木、1个林业总场。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收入分别12 712元和7 180元;同比分别增加25.2%,增长26%,牧民全年人均收入增量1 482元。2008年度完成财政总收入8亿元,实现了翻番增长。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8∶62∶20调整为13∶71∶16,第二产业在GTP中的比重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旗工业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3亿元,是畜牧业增加值的4.3倍。工业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80%和32%。
【人口】全年新出生人口723人,人口出生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7.21‰,全旗总人口73 814人。累计征集就业岗位6 712个。
【畜牧业】2008年,全旗牧业年度大小畜总头数217.9万头(只),其中大畜17.88万头、小畜199.92万只。年度总增数97.35万头(只),总增率为38.72%。年内成活仔畜97.9万头(只),繁成率达94.53%。牲畜保畜率为99.5%,牧业年度母畜比重53.2%,良改畜比重91.81%。2008年,草场适宜载畜量135万。草原建设总规模为71.4万亩,实际完成建设面积73.413万亩,完成102.8%。全旗落实草畜平衡面积2 872万亩,涉及8 540牧户,113万只羊单位牲畜。共接冬羔32.6万只,完成任务(30万只)的108.7%。全旗累计加工冬羔22.4万只,政府向羔羊育肥销售订单牧户兑现补贴资金1 186万元。收购加工冬羔数量及政府补贴资金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9.6%和275.7%。对肉牛育肥户发放补贴资金116万元。
全旗屠宰加工75万羊单位,完成任务的107%,其中:大畜4 202头、小畜708 300只,累计产肉11 649吨;累计销售5 390吨肉;销售额达17 559万元。全旗累计产绒186吨、产毛2 210吨。2008年,全旗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11 099万元,完成任务的103.6%。产业化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300万元,完成任务的100%。
【林业水利】全年沙源治理工程完成7.5万亩;非重点工程造林完成1.5万亩;育苗完成1.5万亩;义务植树完成1 100亩;四旁植树完成1 200亩。全年完成新打牧区基本供水井147眼;建设灌溉饲草料基地9 600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24万亩,组织牧区用水户协会4个;解决人畜饮水人口4 027人;饮水牲畜9.42万头;国家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机电井6眼;管道供水工程5处;牧区基本供水井16眼。
【工业】全旗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69.8%,完成目标任务32.5亿元的110.8%;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7亿元的120.6%,居全盟第三,比上年同期前移1位,增速居全盟第二。
生产原煤1 150万吨,同比增加665万吨,同比增长137.1%;采选金属13 387吨,同比增加2 636吨,锌金属35 440吨,同比增加5 130吨,银金属138.42吨,同比增加101.42吨,铜金属5 967吨,同比增加2 967吨;冶炼硅锰合金12 998吨,与同期持平;生产奶粉1 500吨,同比增加373吨;生产水泥16.5万吨,同比增加6.5万吨;完成供电量16 000万千瓦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鲜冻肉9 100吨,同比增长2 100吨,生产电杆7.7万根,同比增加1.2万根。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营业总收入3 520万元,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
【交通】全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90 550万元;全年邮电业务总量现价4 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 123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94万元。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8 576户。乡村电话用户3 728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 526户。年末全旗互联网络用户3 395户。
【社会保障】年末,全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企业职工7 513人;完成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年度覆盖任务的100.24%;牧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 558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 246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 356
【概况】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悠久,被誉为“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蒙古搏克圣地、摔跤健将摇篮、北方华丽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旗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成矿带最具潜力的找矿地段之一,至2008年已发现矿产资源产地107处,主要有煤、铁、铜、铅、锌、大理石、莹石等。探明开采的有色金属矿就有几十个。煤炭探明储量是300亿吨,远景储量可达600亿吨以上;是一个由工业逐步代替牧业主体经济的旗县。全旗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45公里,土地总面积22 434.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35~1 957米之间。东、南与赤峰市、通辽市相连,西接锡林浩特市,北邻东乌珠穆沁旗。旗人民政府驻地为巴拉格尔高勒镇(原巴彦乌拉镇)。
西乌珠穆沁旗属于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明显,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无霜期106天,年平均降水量345毫米。草原总面积22 132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苏木、1个林业总场。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收入分别12 712元和7 180元;同比分别增加25.2%,增长26%,牧民全年人均收入增量1 482元。2008年度完成财政总收入8亿元,实现了翻番增长。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8∶62∶20调整为13∶71∶16,第二产业在GTP中的比重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旗工业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3亿元,是畜牧业增加值的4.3倍。工业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80%和32%。
【人口】全年新出生人口723人,人口出生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7.21‰,全旗总人口73 814人。累计征集就业岗位6 712个。
【畜牧业】2008年,全旗牧业年度大小畜总头数217.9万头(只),其中大畜17.88万头、小畜199.92万只。年度总增数97.35万头(只),总增率为38.72%。年内成活仔畜97.9万头(只),繁成率达94.53%。牲畜保畜率为99.5%,牧业年度母畜比重53.2%,良改畜比重91.81%。2008年,草场适宜载畜量135万。草原建设总规模为71.4万亩,实际完成建设面积73.413万亩,完成102.8%。全旗落实草畜平衡面积2 872万亩,涉及8 540牧户,113万只羊单位牲畜。共接冬羔32.6万只,完成任务(30万只)的108.7%。全旗累计加工冬羔22.4万只,政府向羔羊育肥销售订单牧户兑现补贴资金1 186万元。收购加工冬羔数量及政府补贴资金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9.6%和275.7%。对肉牛育肥户发放补贴资金116万元。
全旗屠宰加工75万羊单位,完成任务的107%,其中:大畜4 202头、小畜708 300只,累计产肉11 649吨;累计销售5 390吨肉;销售额达17 559万元。全旗累计产绒186吨、产毛2 210吨。2008年,全旗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11 099万元,完成任务的103.6%。产业化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300万元,完成任务的100%。
【林业水利】全年沙源治理工程完成7.5万亩;非重点工程造林完成1.5万亩;育苗完成1.5万亩;义务植树完成1 100亩;四旁植树完成1 200亩。全年完成新打牧区基本供水井147眼;建设灌溉饲草料基地9 600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24万亩,组织牧区用水户协会4个;解决人畜饮水人口4 027人;饮水牲畜9.42万头;国家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机电井6眼;管道供水工程5处;牧区基本供水井16眼。
【工业】全旗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69.8%,完成目标任务32.5亿元的110.8%;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7亿元的120.6%,居全盟第三,比上年同期前移1位,增速居全盟第二。
生产原煤1 150万吨,同比增加665万吨,同比增长137.1%;采选金属13 387吨,同比增加2 636吨,锌金属35 440吨,同比增加5 130吨,银金属138.42吨,同比增加101.42吨,铜金属5 967吨,同比增加2 967吨;冶炼硅锰合金12 998吨,与同期持平;生产奶粉1 500吨,同比增加373吨;生产水泥16.5万吨,同比增加6.5万吨;完成供电量16 000万千瓦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鲜冻肉9 100吨,同比增长2 100吨,生产电杆7.7万根,同比增加1.2万根。
【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营业总收入3 520万元,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
【交通】全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90 550万元;全年邮电业务总量现价4 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 123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94万元。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8 576户。乡村电话用户3 728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3 526户。年末全旗互联网络用户3 395户。
【社会保障】年末,全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统企业职工7 513人;完成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年度覆盖任务的100.24%;牧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 558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 246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 356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