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区域建制
兴安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东及南与黑龙江省龙江县、泰赉县,吉林省镇赉县、白城市、洮安市、通榆县为邻;西南及西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北与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毗连;西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
兴安盟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管辖区域划分为乌兰浩特、阿尔山2个县级市,科尔沁右翼前、科尔沁右翼中、扎赉特3个旗和突泉县,计6个市、旗、县行政区域建制单位。辖10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的派出单位);19个镇、34个苏木、31个乡、1个民族乡,计85个基层行政区域建制单位;474个嘎查委员会、455个村民委员会、210个居民委员会。
二、当代行政区划调整
1946年1月,兴安盟政府随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相继成立,当时兴安盟管辖西科中旗、西科前旗、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扎赉特旗和王爷庙街。同年,“四·三”会议后,
三、历史沿革
今兴安盟地区,秦朝属东胡,汉至西晋属鲜卑,东晋属地豆于,南北朝属室韦,隋朝分属南室韦和霫。唐朝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时,在霫部地置有居延都督府,管辖有今兴安盟大部分区域。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时,今兴安盟北部区域属室韦都督府,中南部属霫。辽代置有金山县(约在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兴国县(约在今扎赉特旗境内东边地),均隶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治所,有记载在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在辽代便是上京道北部设置的9个边防城之一,是泰州德昌军节度使下属三县之一的金山县”;另有记载,“辽金时期乌兰浩特地区始有政权建制,为辽代金山县治所。”“在辽神册四年(公元919年),为上京道泰州金山县”。“辽天庆六年(1116年),金山县升为静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今兴安盟地区属临潢府路泰州、东北路招讨司。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今兴安盟地区基本属泰宁路。明朝永乐元年至宣德八年(1403~1433年),今兴安盟地区分属朵颜卫和泰宁卫,隶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乌兰浩特市北境置有木塔里山卫。明思宗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王朝将扎赉特部编为扎赉特旗。明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清王朝编科尔沁部为6个札萨克旗,其中有科尔沁右翼前旗(包括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包括今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后旗。清顺治七年(1650年),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和扎赉特旗均隶属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三旗受盛京将军监督,扎赉特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在科尔沁右翼三旗和扎赉特旗奉旨招民垦地,设府、厅、县,各旗区域缩小。
民国初年(1912年),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隶属奉天省,扎赉特旗属黑龙江省。这四个旗仍为哲里木盟建制区域内。各旗仍设札萨克为旗首长。同年,将醴泉设治局升为醴泉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突泉县。民国21年(1932年)3月,伪满洲国取消哲里木盟,设置兴安南分省,科尔沁右翼三旗和扎赉特旗(驻巴彦哈剌)归属伪兴安南分省管辖。同年
一、行政区域建制
兴安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东及南与黑龙江省龙江县、泰赉县,吉林省镇赉县、白城市、洮安市、通榆县为邻;西南及西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北与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毗连;西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
兴安盟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管辖区域划分为乌兰浩特、阿尔山2个县级市,科尔沁右翼前、科尔沁右翼中、扎赉特3个旗和突泉县,计6个市、旗、县行政区域建制单位。辖10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的派出单位);19个镇、34个苏木、31个乡、1个民族乡,计85个基层行政区域建制单位;474个嘎查委员会、455个村民委员会、210个居民委员会。
二、当代行政区划调整
1946年1月,兴安盟政府随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相继成立,当时兴安盟管辖西科中旗、西科前旗、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扎赉特旗和王爷庙街。同年,“四·三”会议后,
三、历史沿革
今兴安盟地区,秦朝属东胡,汉至西晋属鲜卑,东晋属地豆于,南北朝属室韦,隋朝分属南室韦和霫。唐朝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时,在霫部地置有居延都督府,管辖有今兴安盟大部分区域。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时,今兴安盟北部区域属室韦都督府,中南部属霫。辽代置有金山县(约在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兴国县(约在今扎赉特旗境内东边地),均隶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治所,有记载在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在辽代便是上京道北部设置的9个边防城之一,是泰州德昌军节度使下属三县之一的金山县”;另有记载,“辽金时期乌兰浩特地区始有政权建制,为辽代金山县治所。”“在辽神册四年(公元919年),为上京道泰州金山县”。“辽天庆六年(1116年),金山县升为静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今兴安盟地区属临潢府路泰州、东北路招讨司。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今兴安盟地区基本属泰宁路。明朝永乐元年至宣德八年(1403~1433年),今兴安盟地区分属朵颜卫和泰宁卫,隶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乌兰浩特市北境置有木塔里山卫。明思宗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清王朝将扎赉特部编为扎赉特旗。明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清王朝编科尔沁部为6个札萨克旗,其中有科尔沁右翼前旗(包括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包括今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后旗。清顺治七年(1650年),科尔沁右翼前、中、后三旗和扎赉特旗均隶属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三旗受盛京将军监督,扎赉特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在科尔沁右翼三旗和扎赉特旗奉旨招民垦地,设府、厅、县,各旗区域缩小。
民国初年(1912年),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隶属奉天省,扎赉特旗属黑龙江省。这四个旗仍为哲里木盟建制区域内。各旗仍设札萨克为旗首长。同年,将醴泉设治局升为醴泉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突泉县。民国21年(1932年)3月,伪满洲国取消哲里木盟,设置兴安南分省,科尔沁右翼三旗和扎赉特旗(驻巴彦哈剌)归属伪兴安南分省管辖。同年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