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因大兴安岭山势较缓,主脉山峰相对高度不甚大,故满语称之为“兴安”。兴安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大兴安岭中段。介于东经119°28′~123 °38′,北纬44°14′~47°39′,之间。西北邻蒙古国,有126.084公里的国境线。东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相邻,南与通辽市毗邻,西与锡林郭勒盟相接。全盟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317.6公里。总面积59 806平方公里,1946年1月16日,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同时成立的东蒙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时辖5旗1街;西科前旗、西科中旗、西科后旗、扎费特旗、喜扎嘎尔旗和王爷庙街。4月,根据承德"四·三"会议精神,撤销东蒙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5月28日,成立兴安省,盟隶于省,两府均驻王爷庙。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1948年11月15口,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盟长杰尔格勒.时辖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赉特旗、喜扎嘎尔旗。1949年3月,直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王爷庙和原属辽北省的突泉县划门兴安盟管辖。同年12月,兴安盟政府改称兴安盟人民政府。1953年2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区行政公署在乌兰浩特市成立,兴安盟隶于东部区行政公署。3月,撤销兴安盟(政府保留到1954年),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由东部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1954年5月21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与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合为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制,兴安盟辖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和突泉县。1992年12月5日,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计划单列,直属兴安盟领导。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山市,县级建制。全盟总面积59 806平方公里,辖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扎赉特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属中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约占全盟总面积的90%,平原为嫩江西岸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0%。境内大小河流200多条。两条最大的河流--绰尔河、洮儿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8亿立方米。山区河流由于流域植被好,含沙量小,河水透明清澈,水质好,适于人畜饮用和灌溉。兴安盟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地区差异显著。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日较差也大。夏季温热短促,全盟大部分地区夏季为2个月左右,西北部中山区则春秋相连,无夏季。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秋季气温急剧下降,秋霜早。冬季严寒漫长,全盟大部地区为5~6个月,西北部林区长达7个月。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年平均气温大部地区为4~6℃,西北部林区为-3.2℃。全年无霜期大部地区为120~140天,岭西北为5l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部地区为5500~6000兆焦耳/米。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373-467毫米之间,降水年际变率大,保证率低。年降水量的72~78%集中在6~8月。
【人口 民族】 2008年,兴安盟出生人口1.78万人,出生率为10.64‰;死亡人口0.75万人,死亡率为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7‰。年末全盟总人口168.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4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朝鲜、回、达斡尔等22个民族。蒙古族人口70.30万人,增长1.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59万人,增长1.2%。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盟年末常住人口为160.14万人。
【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385元,比上年增加999元,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7 116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9.86%,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24.51平方米。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029元,比上年增加495元,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2 421元,增长11.3%。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3%,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均住房居住面积21.61平方米。
【经济】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50.26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 166元,比上年增加2 219元, 增长13.6%。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7.4:25.5:37.1调整为37.4:28.1:34.5。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45.4%和32.8%。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涨幅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上一篇:
【概况】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汉语意为“丘陵”。因大兴安岭山势较缓,主脉山峰相对高度不甚大,故满语称之为“兴安”。兴安盟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大兴安岭中段。介于东经119°28′~123 °38′,北纬44°14′~47°39′,之间。西北邻蒙古国,有126.084公里的国境线。东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相邻,南与通辽市毗邻,西与锡林郭勒盟相接。全盟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317.6公里。总面积59 806平方公里,1946年1月16日,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同时成立的东蒙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时辖5旗1街;西科前旗、西科中旗、西科后旗、扎费特旗、喜扎嘎尔旗和王爷庙街。4月,根据承德"四·三"会议精神,撤销东蒙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5月28日,成立兴安省,盟隶于省,两府均驻王爷庙。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1948年11月15口,兴安盟政府成立,隶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盟府驻王爷庙,盟长杰尔格勒.时辖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赉特旗、喜扎嘎尔旗。1949年3月,直属于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王爷庙和原属辽北省的突泉县划门兴安盟管辖。同年12月,兴安盟政府改称兴安盟人民政府。1953年2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区行政公署在乌兰浩特市成立,兴安盟隶于东部区行政公署。3月,撤销兴安盟(政府保留到1954年),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由东部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1954年5月21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所辖旗县市与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合为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制,兴安盟辖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和突泉县。1992年12月5日,成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计划单列,直属兴安盟领导。1996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山市,县级建制。全盟总面积59 806平方公里,辖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扎赉特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属中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约占全盟总面积的90%,平原为嫩江西岸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0%。境内大小河流200多条。两条最大的河流--绰尔河、洮儿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8亿立方米。山区河流由于流域植被好,含沙量小,河水透明清澈,水质好,适于人畜饮用和灌溉。兴安盟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地区差异显著。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日较差也大。夏季温热短促,全盟大部分地区夏季为2个月左右,西北部中山区则春秋相连,无夏季。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秋季气温急剧下降,秋霜早。冬季严寒漫长,全盟大部地区为5~6个月,西北部林区长达7个月。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年平均气温大部地区为4~6℃,西北部林区为-3.2℃。全年无霜期大部地区为120~140天,岭西北为5l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部地区为5500~6000兆焦耳/米。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373-467毫米之间,降水年际变率大,保证率低。年降水量的72~78%集中在6~8月。
【人口 民族】 2008年,兴安盟出生人口1.78万人,出生率为10.64‰;死亡人口0.75万人,死亡率为4.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7‰。年末全盟总人口168.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4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朝鲜、回、达斡尔等22个民族。蒙古族人口70.30万人,增长1.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59万人,增长1.2%。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盟年末常住人口为160.14万人。
【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385元,比上年增加999元,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7 116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9.86%,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均住房建筑面积24.51平方米。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029元,比上年增加495元,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农牧民人均消费支出2 421元,增长11.3%。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73%,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均住房居住面积21.61平方米。
【经济】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50.26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61.66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 166元,比上年增加2 219元, 增长13.6%。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7.4:25.5:37.1调整为37.4:28.1:34.5。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8%、45.4%和32.8%。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涨幅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8%,居住类上涨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上一篇: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