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阿尔山市位于兴安盟西北端,地处北纬46°39′~ 47°39′,东经119°28′~121°23′,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辖区内设有天池、白狼、五岔沟3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3个街道办事处,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鄂温克族等10个民族构成,总人口4.7万。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4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17.9∶57.8。全年旅游总人数达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旅游业总收入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完成5 973万元,同比增长113.5%。
【农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 552公顷,比上年增加1 70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 028公顷,比上年增加1 512公顷。粮食总产量43 708吨,同比增加304.8%,其中小麦产量4 327吨,同比增加127.0%;大麦产量26 639吨,同比增加370.8%;马铃薯产量12 691吨,同比增加298.8%。全市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4 166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 54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1台,小型拖拉机970台,链式拖拉机126台;联合收割机62台,各种农机具3 018台(套)。全年机耕地面积25万亩,机播面积18.8万亩,机收面积18.8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2 400吨,农用柴油900吨,农药使用量39吨。
【畜牧业】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22.0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41.9%。年末家畜存栏总头数16.42万头(只),其中,大畜存栏0.8万头(只),羊存栏15.28万头(只)。能繁殖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为64.7%,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占畜群的比例为65.8%。年末家畜出栏12.37万头(只),出栏率为75.3%。全市当年肉类产量达2 234吨,同比增加0.5%,其中羊肉产量994吨,同比增加7.7%,牛肉产量919吨,增长3.4%,猪肉产量298吨,下降22.8%。
【林业】全年完成森林植被恢复66公顷,自治区非国家重点工程造林30公顷,盟内非重点工程封山造林2 333公顷,退耕还林工程967公顷,公益林保护10 667公顷,植树造林733公顷。
【工业 建筑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 527万元,同比增长22.0%。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 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4.4%。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万平方米。
【旅游】7月19日,包头—阿尔山“草原铁龙号”旅游列车到达阿尔山市,来自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巴彦淖尔等地的400多名游客乘列车到阿尔山旅游。
【交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8 85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人民生活】年末全市总人口47 865人,其中男性244 296人,占总人口的50.8%;蒙古族7 747人,占总人口的16.2%;其他少数民族2 005人,占总人口的4.2%。人口出生率为6.13‰,死亡率为3.41‰,人口自然增长率2.72‰。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181元,同比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350.16元,同比增长8%。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6 071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5 359人,同比增长10.7%。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4 474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4 608元,比上年增长24.4%。
【概况】阿尔山市位于兴安盟西北端,地处北纬46°39′~ 47°39′,东经119°28′~121°23′,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辖区内设有天池、白狼、五岔沟3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3个街道办事处,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鄂温克族等10个民族构成,总人口4.7万。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4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17.9∶57.8。全年旅游总人数达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旅游业总收入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51%。财政收入完成5 973万元,同比增长113.5%。
【农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4 552公顷,比上年增加1 70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 028公顷,比上年增加1 512公顷。粮食总产量43 708吨,同比增加304.8%,其中小麦产量4 327吨,同比增加127.0%;大麦产量26 639吨,同比增加370.8%;马铃薯产量12 691吨,同比增加298.8%。全市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4 166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 54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1台,小型拖拉机970台,链式拖拉机126台;联合收割机62台,各种农机具3 018台(套)。全年机耕地面积25万亩,机播面积18.8万亩,机收面积18.8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2 400吨,农用柴油900吨,农药使用量39吨。
【畜牧业】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22.0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41.9%。年末家畜存栏总头数16.42万头(只),其中,大畜存栏0.8万头(只),羊存栏15.28万头(只)。能繁殖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为64.7%,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占畜群的比例为65.8%。年末家畜出栏12.37万头(只),出栏率为75.3%。全市当年肉类产量达2 234吨,同比增加0.5%,其中羊肉产量994吨,同比增加7.7%,牛肉产量919吨,增长3.4%,猪肉产量298吨,下降22.8%。
【林业】全年完成森林植被恢复66公顷,自治区非国家重点工程造林30公顷,盟内非重点工程封山造林2 333公顷,退耕还林工程967公顷,公益林保护10 667公顷,植树造林733公顷。
【工业 建筑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 527万元,同比增长22.0%。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 710万元,比上年增长54.4%。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万平方米。
【旅游】7月19日,包头—阿尔山“草原铁龙号”旅游列车到达阿尔山市,来自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海、巴彦淖尔等地的400多名游客乘列车到阿尔山旅游。
【交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8 85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人民生活】年末全市总人口47 865人,其中男性244 296人,占总人口的50.8%;蒙古族7 747人,占总人口的16.2%;其他少数民族2 005人,占总人口的4.2%。人口出生率为6.13‰,死亡率为3.41‰,人口自然增长率2.72‰。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9 181元,同比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350.16元,同比增长8%。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6 071人,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5 359人,同比增长10.7%。全市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4 474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4 608元,比上年增长24.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