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有一山平定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雅化为“桌资山”,县名由此得来。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部,地处呼乌两市、九个旗县市区结合部,东临察右前旗、丰镇市,西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武川县,南望凉城县,北接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是呼和浩特的东出口,乌兰察布的西大门,自古即被称为“归绥之门户、丰州之襟喉”。境内京包铁路、G6高速、110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呼张客专、G7高速横穿东西,科左公路、集凉公路纵贯南北。县城卓资山镇东距北京 400公里 、集宁区 50公里 ,西距呼和浩特市 73公里 ,距离白塔国际机场 60公里 。县境地处东经112.56度,北纬40.9度,平均海拔1 75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9℃ ,年降水量 395毫米 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县境多丘陵、少平川,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县域总面积3 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林地面积239.7万亩,水域面积352.7万亩。发源于境内的大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县内 87公里 ,是卓资的母亲河。全县辖大榆树、红召、复兴3个乡,卓资山、旗下营、十八台、梨花、巴音锡勒5个镇,10个社区、110个村委会、9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4万人,有蒙、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壮、锡伯、苗、土家、彝、赫哲、藏、纳西、布依、黎、侗、白、傈僳、拉祜族20个少数民族,2013年,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共4 818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7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34.6%;财政收入完成4.68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800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960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亿元,增长23.8%;节能减排完成约束性指标。
境内有一山平定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雅化为“桌资山”,县名由此得来。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部,地处呼乌两市、九个旗县市区结合部,东临察右前旗、丰镇市,西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武川县,南望凉城县,北接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是呼和浩特的东出口,乌兰察布的西大门,自古即被称为“归绥之门户、丰州之襟喉”。境内京包铁路、G6高速、110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呼张客专、G7高速横穿东西,科左公路、集凉公路纵贯南北。县城卓资山镇东距北京 400公里 、集宁区 50公里 ,西距呼和浩特市 73公里 ,距离白塔国际机场 60公里 。县境地处东经112.56度,北纬40.9度,平均海拔1 75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9℃ ,年降水量 395毫米 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县境多丘陵、少平川,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县域总面积3 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林地面积239.7万亩,水域面积352.7万亩。发源于境内的大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县内 87公里 ,是卓资的母亲河。全县辖大榆树、红召、复兴3个乡,卓资山、旗下营、十八台、梨花、巴音锡勒5个镇,10个社区、110个村委会、9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4万人,有蒙、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壮、锡伯、苗、土家、彝、赫哲、藏、纳西、布依、黎、侗、白、傈僳、拉祜族20个少数民族,2013年,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共4 818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7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34.6%;财政收入完成4.68亿元,增长16.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800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960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亿元,增长23.8%;节能减排完成约束性指标。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