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现兴和县境域内设置路、府、州、县。到西汉时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东汉后期到魏晋被鲜卑族所据。宋朝置威安县。元代隶中书省兴和路。明朝置榆林县。清时置丰川卫,光绪29年(1903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1929年改隶绥远省。1948年兴和解放,1950年属绥远省,1954年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平地泉行政区属县,1958年划归乌兰察布盟,2004年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后,属乌兰察布市辖县。兴和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地处阴山北麓,位于东经113°21′09″~114°07′47″,北纬46°26′40″~41°26′27″之间。南北长约 109公里 ,东西宽约 67公里 ,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东部以大青山为界与河北省尚义县毗邻,南部以长城、大南山为纽带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相连,西部以岱青山为分水岭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北部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交界,东距首都北京 240公里 ,西距首府呼和浩特 220公里 ,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系国务院批准地对外开放县。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过渡带,中原向草原过渡带)的复合优势。110国道、G6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榆林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运煤专线,集张铁路和在建的G7高速公路、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拟建的京呼铁路客运专线及兴都铁路穿境而过。全县辖16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个民族,是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4.53亿元,增长6.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4.4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 670元和4 920元,增长13%和14%。
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现兴和县境域内设置路、府、州、县。到西汉时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东汉后期到魏晋被鲜卑族所据。宋朝置威安县。元代隶中书省兴和路。明朝置榆林县。清时置丰川卫,光绪29年(1903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1929年改隶绥远省。1948年兴和解放,1950年属绥远省,1954年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平地泉行政区属县,1958年划归乌兰察布盟,2004年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后,属乌兰察布市辖县。兴和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地处阴山北麓,位于东经113°21′09″~114°07′47″,北纬46°26′40″~41°26′27″之间。南北长约 109公里 ,东西宽约 67公里 ,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东部以大青山为界与河北省尚义县毗邻,南部以长城、大南山为纽带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相连,西部以岱青山为分水岭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北部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交界,东距首都北京 240公里 ,西距首府呼和浩特 220公里 ,是内蒙古距北京最近的旗县,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南大门,系国务院批准地对外开放县。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过渡带,中原向草原过渡带)的复合优势。110国道、G6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榆林至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运煤专线,集张铁路和在建的G7高速公路、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拟建的京呼铁路客运专线及兴都铁路穿境而过。全县辖161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9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个民族,是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4.53亿元,增长6.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4.4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 670元和4 920元,增长13%和1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