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察哈尔系右翼中旗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部,阴山支脉——辉腾锡勒北麓。平均海拔1 700米,干燥多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3℃,无霜期90~110天,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
全旗土地总面积4190.2平方公里,丘陵、平原各占42.3%,山地占15.4%。辖2个苏木(库伦、乌兰)、5个镇(科镇、铁沙盖、乌素图、黄羊城、广益隆)、3个乡(宏盘、大滩、巴音)、1个园区管委会(辉腾锡勒),177个村委会,950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 2.5万人。
2011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收入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5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6亿元,同比增长27.9%。
【农牧业】 2011年,全旗新建各类喷灌64台(套),新增喷灌面积3万亩,完成马铃薯膜下滴灌7万亩,推广旱地覆膜马铃薯20万亩,新建红萝卜软管微喷2万亩,建成了30公里长的马铃薯喷灌圈种植带、30公里长的红萝卜软管微喷种植带、30公里长的马铃薯膜下滴灌和旱作覆膜种植带。全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0.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78亿斤。建成肉羊规模养殖场5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处、生猪养殖场4处。牧业年度家畜头数达到76.4万头(只)。
【工业】 2011年,完成风电项目15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38.5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亿度。投资10亿多元,开工建设了9台电石炉和4台镍铁炉,全年电石产量完成8.8万吨,镍铁产量完成4.6万吨。全年金精粉产量达到1万吨,铁精粉产量达到30 万吨。投资2.5亿元的正南房铜矿铜精粉项目投入生产。投资22亿元的新型水泥熟料生产及余热发电项目、投资2亿元的风机制造项目已开工建设。水泥粉磨、水泥商砼、高强度防震复合墙体材料项目已投产运行。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推进了重化工园区和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具备了承接规模企业的能力。目前,引进企业14家,投产5家。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0元,同比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元,同比增长11.7%。
【社会保障】 2011年,实现再就业1 1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8.8%。发放小额贷款1 104万元,援助315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1 266人,农牧民转移培训1 788人,劳务输出3万人。投资150万元,全面开展了“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受益2630户。全旗参合人数达到13.3万人,发放补偿款2 873万元。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6%。新增养老保险人数3000多人,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调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707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7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58万人、工伤保险人数达到6010人、生育保险人数达到9800人。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廉租房345套、经济适用住房50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旧平房990户、城市棚户区319户、林业棚户区280户。全力开展了社会救助。为3.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38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496万元。开展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735名。旗财政投入396万元,对遭受强降雨及冰雹袭击的苏木乡镇群众进行了灾后重建资助,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768万元,受益农牧户2000多户,解决了6000多人的贫困问题。
【概况】 察哈尔系右翼中旗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部,阴山支脉——辉腾锡勒北麓。平均海拔1 700米,干燥多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3℃,无霜期90~110天,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
全旗土地总面积4190.2平方公里,丘陵、平原各占42.3%,山地占15.4%。辖2个苏木(库伦、乌兰)、5个镇(科镇、铁沙盖、乌素图、黄羊城、广益隆)、3个乡(宏盘、大滩、巴音)、1个园区管委会(辉腾锡勒),177个村委会,950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 2.5万人。
2011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19%;财政收入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5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6亿元,同比增长27.9%。
【农牧业】 2011年,全旗新建各类喷灌64台(套),新增喷灌面积3万亩,完成马铃薯膜下滴灌7万亩,推广旱地覆膜马铃薯20万亩,新建红萝卜软管微喷2万亩,建成了30公里长的马铃薯喷灌圈种植带、30公里长的红萝卜软管微喷种植带、30公里长的马铃薯膜下滴灌和旱作覆膜种植带。全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0.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78亿斤。建成肉羊规模养殖场5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处、生猪养殖场4处。牧业年度家畜头数达到76.4万头(只)。
【工业】 2011年,完成风电项目15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38.5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亿度。投资10亿多元,开工建设了9台电石炉和4台镍铁炉,全年电石产量完成8.8万吨,镍铁产量完成4.6万吨。全年金精粉产量达到1万吨,铁精粉产量达到30 万吨。投资2.5亿元的正南房铜矿铜精粉项目投入生产。投资22亿元的新型水泥熟料生产及余热发电项目、投资2亿元的风机制造项目已开工建设。水泥粉磨、水泥商砼、高强度防震复合墙体材料项目已投产运行。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推进了重化工园区和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具备了承接规模企业的能力。目前,引进企业14家,投产5家。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0元,同比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元,同比增长11.7%。
【社会保障】 2011年,实现再就业1 1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8.8%。发放小额贷款1 104万元,援助315人。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1 266人,农牧民转移培训1 788人,劳务输出3万人。投资150万元,全面开展了“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受益2630户。全旗参合人数达到13.3万人,发放补偿款2 873万元。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6%。新增养老保险人数3000多人,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调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707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7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58万人、工伤保险人数达到6010人、生育保险人数达到9800人。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廉租房345套、经济适用住房50套、改造农村牧区危旧平房990户、城市棚户区319户、林业棚户区280户。全力开展了社会救助。为3.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382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496万元。开展了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735名。旗财政投入396万元,对遭受强降雨及冰雹袭击的苏木乡镇群众进行了灾后重建资助,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768万元,受益农牧户2000多户,解决了6000多人的贫困问题。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