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境内有一山平定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雅化为“桌资山”,县名由此得来。地处东经112.56度,北纬40.9度,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卓资县隶属乌兰察布市,全县辖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十八台镇5个镇和大榆树乡、红召乡2个乡,下辖7个社区、111个村委会、9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万亩,林地面积140.5万亩,水域面积352.7万亩。总人口21.8万人,常住人口13.7万人,农业人口10.5万人。全县共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18个民族,是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3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0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亿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359吨和6119吨以内。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3万亩,其中,马铃薯28万亩、玉米10.8万亩、以蔬菜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6万亩,三大主栽作物占到总播面积的70%以上。全年新增温室1600亩、大棚2600亩、膜下滴灌2.5万亩,建成冷凉蔬菜基地1万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发展到15个,种植面积达到7.42万亩。全年新建养殖专业村7个,新增规模养殖园区21个,全年肉羊出栏51万只、生猪出栏6万口,蛋鸡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9个,吸收社员3000多人,入股资金达到1亿多元。
【工业】 旗下营工业区列入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成为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的“双百亿”园区之一,全年完成基础建设投资4.7亿元,协议引资12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欧美集团谷氨酸钠、君达财神梁风电三期等10个新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伊东氯碱化工、中西矿业等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电力、化工、矿业、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7.9%;工业化率提高到33%,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0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万人和11.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万人和14.5万人,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746人和6690人。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259元,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9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3083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196元。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投资3515万元,建设廉租房440套、经济适用房50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26人,农村转移就业3.3万人。完成4所学校1.6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学生营养早餐工程惠及小学生及幼儿5600人,卓旗两镇标准化幼儿园开工建设,组建县蒙中医院,扩建2所乡镇卫生院和20个村卫生室。
【概况】 境内有一山平定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雅化为“桌资山”,县名由此得来。地处东经112.56度,北纬40.9度,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卓资县隶属乌兰察布市,全县辖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十八台镇5个镇和大榆树乡、红召乡2个乡,下辖7个社区、111个村委会、9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万亩,林地面积140.5万亩,水域面积352.7万亩。总人口21.8万人,常住人口13.7万人,农业人口10.5万人。全县共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18个民族,是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3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0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亿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359吨和6119吨以内。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面积63万亩,其中,马铃薯28万亩、玉米10.8万亩、以蔬菜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6万亩,三大主栽作物占到总播面积的70%以上。全年新增温室1600亩、大棚2600亩、膜下滴灌2.5万亩,建成冷凉蔬菜基地1万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发展到15个,种植面积达到7.42万亩。全年新建养殖专业村7个,新增规模养殖园区21个,全年肉羊出栏51万只、生猪出栏6万口,蛋鸡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9个,吸收社员3000多人,入股资金达到1亿多元。
【工业】 旗下营工业区列入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成为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的“双百亿”园区之一,全年完成基础建设投资4.7亿元,协议引资12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欧美集团谷氨酸钠、君达财神梁风电三期等10个新建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伊东氯碱化工、中西矿业等4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电力、化工、矿业、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7.9%;工业化率提高到33%,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0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万人和11.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万人和14.5万人,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746人和6690人。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到259元,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9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3083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196元。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投资3515万元,建设廉租房440套、经济适用房50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26人,农村转移就业3.3万人。完成4所学校1.6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学生营养早餐工程惠及小学生及幼儿5600人,卓旗两镇标准化幼儿园开工建设,组建县蒙中医院,扩建2所乡镇卫生院和20个村卫生室。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