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海勃湾”系藏蒙混合语,“海勃”系藏语“海若布”的转音,意为“雄狮子”,“湾”系蒙古语“陶亥”的意译词,合起来意即“雄狮之湾”。 总面积529平方公里,辖1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29.3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7.11万人,有蒙古、汉、回、满等30个民族。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33.24亿元,同比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61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34亿元,同比增长19.3%。
【农牧业】 2011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0%。依托姚舜、岱山、景裕园等农业龙头企业,投入9 200万元,推动土地集中经营,流转土地1 200余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葡萄蔬菜基地建设、果蔬冷链流通等产业化项目7个。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建成国家级标准蔬菜园250亩,新增日光温室、大棚320余亩,完成蔬菜、葡萄种植面积6 400亩和2 100亩,精品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投入7 250万元,新建农区道路10公里,完成道路绿化、村镇巷道硬化、灌渠改造等工程,农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入1.5亿元,加快推进库区移民,搬迁库区居民392户,确保了水利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引导劳动力转移增收,培训农区居民2 000余人次,转移农区富余劳动力2 200人。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完成99.33亿元,同比增长20%;实施新建、续建重点工业项目42个。贯彻落实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8家。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天宇能源300万吨重介洗煤和源通、广纳、黄河工贸二期3个百万吨捣固焦项目建成投产,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下游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包钢万腾一期建成投产,填补了乌海市“有铁无钢”的空白;国瑞塑胶异型材、泰邦机械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蓝星低辐射镀膜玻璃、维斯通塑料管材等项目基本建成,万晨能源日产4 800吨和西北创业日产4 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均达产见效,建材产业实现扩容发展。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陕汽重卡、冀东专用车改装等项目建成投产,成功机械配套车厢、福瑞特种天然气瓶等汽车配套项目相继实施,富城发、众益泰等钢构项目顺利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壮大;总投资40.7亿元的东磁光大多晶硅、22亿元的洛阳鼎晶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蓝星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发电等项目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投资24亿元的榕兴粉煤灰超细纤维项目顺利签约,天宇化工高岭土填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群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 013元和10 965元,同比增长13.5%和16.1%。
【社会保障】 2011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00余万元,实现成功创业500余人,新增就业、再就业4 8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推动库区移民、农区失地居民等参加社会保险,继续扩大基本保险参保范围,养老、医疗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提高11.7%和7%。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棚户区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5 449套,搬迁安置居民2 732户、8 196人。不断提高各类补助、救助标准,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老年人补助、烟控区燃煤补助等各类济困救助资金5 700余万元。
【概况】 “海勃湾”系藏蒙混合语,“海勃”系藏语“海若布”的转音,意为“雄狮子”,“湾”系蒙古语“陶亥”的意译词,合起来意即“雄狮之湾”。 总面积529平方公里,辖1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29.3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7.11万人,有蒙古、汉、回、满等30个民族。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33.24亿元,同比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61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34亿元,同比增长19.3%。
【农牧业】 2011年,农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0%。依托姚舜、岱山、景裕园等农业龙头企业,投入9 200万元,推动土地集中经营,流转土地1 200余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葡萄蔬菜基地建设、果蔬冷链流通等产业化项目7个。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建成国家级标准蔬菜园250亩,新增日光温室、大棚320余亩,完成蔬菜、葡萄种植面积6 400亩和2 100亩,精品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投入7 250万元,新建农区道路10公里,完成道路绿化、村镇巷道硬化、灌渠改造等工程,农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入1.5亿元,加快推进库区移民,搬迁库区居民392户,确保了水利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引导劳动力转移增收,培训农区居民2 000余人次,转移农区富余劳动力2 200人。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完成99.33亿元,同比增长20%;实施新建、续建重点工业项目42个。贯彻落实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8家。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天宇能源300万吨重介洗煤和源通、广纳、黄河工贸二期3个百万吨捣固焦项目建成投产,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下游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包钢万腾一期建成投产,填补了乌海市“有铁无钢”的空白;国瑞塑胶异型材、泰邦机械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蓝星低辐射镀膜玻璃、维斯通塑料管材等项目基本建成,万晨能源日产4 800吨和西北创业日产4 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均达产见效,建材产业实现扩容发展。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陕汽重卡、冀东专用车改装等项目建成投产,成功机械配套车厢、福瑞特种天然气瓶等汽车配套项目相继实施,富城发、众益泰等钢构项目顺利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壮大;总投资40.7亿元的东磁光大多晶硅、22亿元的洛阳鼎晶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蓝星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发电等项目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投资24亿元的榕兴粉煤灰超细纤维项目顺利签约,天宇化工高岭土填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群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 013元和10 965元,同比增长13.5%和16.1%。
【社会保障】 2011年,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00余万元,实现成功创业500余人,新增就业、再就业4 8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推动库区移民、农区失地居民等参加社会保险,继续扩大基本保险参保范围,养老、医疗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提高11.7%和7%。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棚户区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5 449套,搬迁安置居民2 732户、8 196人。不断提高各类补助、救助标准,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教育救助、医疗救助、老年人补助、烟控区燃煤补助等各类济困救助资金5 700余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