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取开垦开发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划出的地区之意,故名开鲁县。开鲁县始建于1908年,区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现辖12个镇(场)、1个街道办事处、245个行政村(分场),总人口40万,有汉、蒙古、回、满等14个民族。开鲁县是《大刀进行曲》作者、革命烈士、著名音乐家麦新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境内有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乌力吉木仁河等五条河流。开鲁县交通便捷,京通、集通铁路横贯全县东西,国道303、111线和通赤高速公路通贯全境。开鲁县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全县现有耕地182万亩,粮食产量达29.5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268万头(只)。开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古榆园、麦新纪念馆是国家AAA旅游景区,元代佛塔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8亿元,增长2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9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 238元和11 150元,分别增长12%和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5亿元,增长11%。2013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0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9.30亿元,增长6.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13.78亿元,增长1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5.21亿元,增长8.7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6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0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37%。全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6∶ 51.8∶ 23.6调整为23.7∶54.6∶2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2 360元,增长10.16%。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 807万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122万元。2013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9168元,比上年增加1 991元,增长11.59%。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488元,增长16.4%。
“开鲁”取开垦开发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划出的地区之意,故名开鲁县。开鲁县始建于1908年,区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现辖12个镇(场)、1个街道办事处、245个行政村(分场),总人口40万,有汉、蒙古、回、满等14个民族。开鲁县是《大刀进行曲》作者、革命烈士、著名音乐家麦新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境内有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乌力吉木仁河等五条河流。开鲁县交通便捷,京通、集通铁路横贯全县东西,国道303、111线和通赤高速公路通贯全境。开鲁县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全县现有耕地182万亩,粮食产量达29.5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268万头(只)。开鲁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古榆园、麦新纪念馆是国家AAA旅游景区,元代佛塔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8亿元,增长2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9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 238元和11 150元,分别增长12%和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5亿元,增长11%。2013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0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9.30亿元,增长6.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13.78亿元,增长1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5.21亿元,增长8.7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6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0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37%。全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6∶ 51.8∶ 23.6调整为23.7∶54.6∶2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2 360元,增长10.16%。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 807万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122万元。2013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9168元,比上年增加1 991元,增长11.59%。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488元,增长16.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