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科尔沁”系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人”。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 338.4公里 ,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 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 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 000万立方米。辖11个街道,9个镇、1个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 334个村嘎查、75个社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6个民族的77.28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万人,农业人口37.98万人。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亿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64.0∶26.4。财政收入达23.4亿元,增长1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4亿元,增长20.8%;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 172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5亿元,增长26.1%。全年GDP综合能耗降低2.6%。
【农牧业】 2011年,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05万亩,建设吨粮田4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86.7万吨;整合支农资金2.4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67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新增特色种植2万亩,总面积达7万亩;新建食用菌专业小区2个,总数达15个,栽植规模达2 450万棒,成功举办全国第十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新增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2.5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总数达215个,会员达2.6万人。发放支农贷款10.2亿元。发放惠农补贴2.1亿元,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100元以上。全年输出劳动力1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
全年家畜存栏达167.2万头只。全年改良牲畜10.2万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37个,新建棚舍3.15万平方米、窖池1.26万立方米、饲草料基地6万亩。投入7 957万元,基本农田土地整理7.44万亩,新增耕地2 124亩。购进玉米收获机173台,机收面积达到65万亩;投入补贴资金866万元,种植业保险面积达64万亩。新增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33户,全年加工转化玉米160万吨,屠宰加工畜禽22万吨,生产有机食品3万吨。
【工业】 2011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52.8亿元,增长13%;实现税金14亿元,下降12.9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总数达113户。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增长36%。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深加工、原铝及铝后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4%,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86%。工业中小企业达650户。科尔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30户,规模以上企业39户,生产运行企业7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71亿元、增加值183亿元、销售收入653亿元、税金 11.35亿元、利润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 459元和9 915元,分别增加2 408元和1 84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五险”参保总数达到34.6万人,累计征缴基金3.85亿元;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助达到300元,农村低保人均年补助达到1 500元,发放低保资金13 855万元。发放各类救灾、医疗、抚恤金1 262万元。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专项资金610万元,1 535户贫困农民受益。
【社会保障】 2011年,新增就业9 0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 5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00万元,扶持帮助600人创业;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5 570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2元,7 538名“五七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核销医疗费6 927万元。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每人每年分别达到3 500元和2 500元,完成了2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9.1%。改造农村危房613户、新建公租房452户,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5 000座、公益设施99处。新建改造农村输电线路264千米,扶持相对贫困民族村嘎查30个。
【概况】 “科尔沁”系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人”。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 338.4公里 ,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 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 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 000万立方米。辖11个街道,9个镇、1个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 334个村嘎查、75个社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6个民族的77.28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万人,农业人口37.98万人。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亿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64.0∶26.4。财政收入达23.4亿元,增长1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4亿元,增长20.8%;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 172万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5亿元,增长26.1%。全年GDP综合能耗降低2.6%。
【农牧业】 2011年,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205万亩,建设吨粮田4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86.7万吨;整合支农资金2.4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67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新增特色种植2万亩,总面积达7万亩;新建食用菌专业小区2个,总数达15个,栽植规模达2 450万棒,成功举办全国第十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新增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2.5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总数达215个,会员达2.6万人。发放支农贷款10.2亿元。发放惠农补贴2.1亿元,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100元以上。全年输出劳动力1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
全年家畜存栏达167.2万头只。全年改良牲畜10.2万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37个,新建棚舍3.15万平方米、窖池1.26万立方米、饲草料基地6万亩。投入7 957万元,基本农田土地整理7.44万亩,新增耕地2 124亩。购进玉米收获机173台,机收面积达到65万亩;投入补贴资金866万元,种植业保险面积达64万亩。新增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33户,全年加工转化玉米160万吨,屠宰加工畜禽22万吨,生产有机食品3万吨。
【工业】 2011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52.8亿元,增长13%;实现税金14亿元,下降12.9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总数达113户。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增长36%。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深加工、原铝及铝后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4%,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86%。工业中小企业达650户。科尔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30户,规模以上企业39户,生产运行企业73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71亿元、增加值183亿元、销售收入653亿元、税金 11.35亿元、利润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2.6亿元。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 459元和9 915元,分别增加2 408元和1 84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五险”参保总数达到34.6万人,累计征缴基金3.85亿元;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助达到300元,农村低保人均年补助达到1 500元,发放低保资金13 855万元。发放各类救灾、医疗、抚恤金1 262万元。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专项资金610万元,1 535户贫困农民受益。
【社会保障】 2011年,新增就业9 0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 5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 000万元,扶持帮助600人创业;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5 570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2元,7 538名“五七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核销医疗费6 927万元。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每人每年分别达到3 500元和2 500元,完成了2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9.1%。改造农村危房613户、新建公租房452户,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5 000座、公益设施99处。新建改造农村输电线路264千米,扶持相对贫困民族村嘎查30个。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