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北方契丹族早已建立了辽王朝(其统治区域内包括了今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同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了宋朝,便形成辽、北宋南北对峙;党项族元昊于1034年建年号,1038年称帝(史称西夏),这就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之局。这三个王朝在相当于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行政建制分别有:
一、辽都城及道府州县和节度使
辽穆宗应历十年(公元960年)时,辽王朝将皇都改为上京,治所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镇波罗城址)。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复称契丹国,改元统和,耶律隆绪号天辅皇帝,萧绰号承天皇太后,正式临朝承制。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契丹国再改国号为大辽。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辽建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自临潢迁都于此。辽王朝皇帝有一种“捺钵”(契丹语)制度。即辽帝除有都城外,依四季变化分别安排去不同的地方,“与南北臣僚议国事”,故有“四时出行所在之地及政治中心”之说。例如“春捺钵在鸭子河泺”(在今吉林省的月亮泡);“夏捺钵多于永安山住坐”。永安山原名“缅山”,辽圣宗赐名“永安”(其地约在今林西县北)。辽王朝的地方建制分为道、府、州、县以及节度使司等。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曾建有:
上京道临潢府。辽穆宗应历十年(公元960年)改置。治所临潢(在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址)。领有:祖州(天成军),治所长霸(今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林场);怀州(奉陵军),治所扶余(约在今巴林左旗境内),辖有扶余、显理2个县;庆州(玄宁军),治所玄德(今巴林右旗境内),辖有富义县;饶州(匡义军),治所长乐(今巴林右旗境内);丰州(治所在今翁牛特旗境内);永州(永昌军),治所长宁(今翁牛特旗境内);仪坤州(启圣军),治所广义(约在今翁牛特旗西北);降圣州(开国军),治所永安(今敖汉旗孟克河东);龙化州(兴国军),治所龙化(今奈曼旗境内);福州(今科尔沁左翼后旗北);宁州和豫州(治所均在今扎鲁特旗境内);孝安、安民和临河3个县均在今林西县境;巨母古城,治在今满洲里市南;金山(静州),治所在今扎赉特旗境内;乌州,治所在今通辽市东,有北大王拨刺牧地。乌古敌烈统军司,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置,镇乌古、敌烈诸部。属上京道。上京道统辖区包括相当今呼伦贝尔盟大部、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锡林郭勒盟东部等地区。(今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部分地区属东京道室韦部)。
中京道大定府。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成大定府城(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领有:松山州(滕安军),治所松山(今赤峰市松山区);高州,治所三韩(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古城);恩州(怀德军),治所恩化(今喀喇沁旗境内);归化和劝农(这2县治在今宁城县境内);武安州,治所沃野(今敖汉旗境内)等。统辖区域相当今赤峰市及其南部地区。
西京道大同府。辽兴宗十三年(1044年)时,设置有西京道,治所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领有:德州,治所宣德(今凉城县岱海东北岸边),辖天成县(今凉城县东境)、宣德县(今凉城县南)。辖区包括今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等;丰州,治所富民,也是西南路招讨司驻地(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富民县、振武县(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辖区相当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集宁市等地区;云内州,治所柔服(今土默特左旗东南,也有记载在今托克托县东北古城,还有记载在今包头市地区)。辖区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包头市、固阳县一带地区;东胜州,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榆林县(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河滨县(今准格尔旗境内)。州境内驻有金肃军(今准格尔旗境内),河清军(今东胜市和达拉特旗之间);宁边州,治所在今准格尔旗东南;奉圣州,治所永兴(今河北省涿鹿县),辖区包括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区;倒塌岭节度使,辖区包括相当今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矿区等地区;天德军,治所在今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辖区相当今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部分地区。倒塌岭节度使和天德军均属西京道。
辽王朝设置的西南路招讨司,是以军政建制命名的“以路为单位的群牧”。其管辖范围相当今大青山南北。其所管事务包括军事、行政、经济、部族以及与周围政权的关系和群牧等。
二、北宋丰州
北宋王朝时期,战事多发,有“终宋之世,关外诸州,旋得旋失”,“概未尝作经久之建制”的记载。北宋开宝初(公元968年),设置丰州,治所在今准格尔旗境内。辖区的大部分在今准格尔旗(庆历初,地入西夏,不久收复。嘉祐时复置,治所移至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仍辖今准格尔旗部分地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时,夏州(治所今乌审旗南)为北宋所辖。
三、西夏州和军司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首领夏绥银定难军节度使降宋。族弟李继迁率部反宋,传子德明、孙元昊。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党项族),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史籍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贞观十一年(1111年)时,西夏王朝所置军司(监军司)、州建制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的有:
嘉宁军司。治所宥州(今鄂托克前旗东南),有铁门关、白池城等,均在今鄂托克前旗南;夏州,治所在今乌审旗境。在古黄河(今乌加河)南沿岸设有多处城堡,如曾在今临河县北境设城堡(1)、磴口县南城堡(2)、乌拉特前旗东南城堡(4)等。辖区包括相当今伊克昭盟、乌海市、巴彦淖尔盟南部等地区;
黑山威福军司。治所兀剌海城(约在今乌拉特后旗境,也有记载在今额济纳旗境),辖古黄河(今乌加河)以北地区;
白马强镇军司。治所娄博贝(今吉兰泰盐池),辖区包括今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地区;
右厢朝顺军司。治所克夷门(约在今乌海市乌达区南一带),为河南与河西之间的要道;
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今额济纳旗吉日嘎朗图苏木,也有记载治在今额济纳旗西河以西地区。在巴丹吉林沙漠有城堡(3)。辖区包括今额济纳旗地区。
四、金路府州县
辽天庆四年(1114年),辽国属部女真部族联盟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金灭辽;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金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为:京领路(设兵马都部署司,即留守带府尹兼任都部署司)、府领路(由府尹兼任都总管)、州(分散府、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军,蒲与路属州级不领民户只领猛安谋克)、县。金王朝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有:
天德总管府、西南路招讨司。金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年),改丰州天德军节度使为天德总管府、西南路招讨司,天德府尹兼领,治所富民(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翌年(1150年),改西京道为西京路总管府(治所今山西省大同市)。所辖:丰州,治所富民(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区相当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等地区;云内州,治所柔服(今土默特左旗东南),领云川县(今土默特左旗境)。辖区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部分地区;净州,治所天山(今四子王旗西北城卜子村)。辖区相当今四子王旗、武川县部分地区;东胜州,治所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区相当今托克托县地区;宁边州,治所宁边(今清水河县境内)。辖区相当今清水河县等地区;桓州,治所清塞(今正蓝旗西北),西北路招讨司驻此。辖区相当今正蓝旗、多伦县、正镶白旗、太仆寺旗等地区。
临潢府路。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北京(曾于1138年改辽上京为北京)为临潢府路,治所临潢(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所辖:庆州,治所朔平(今巴林右旗境内),领长泰县(今巴林左旗境内)、长宁县(今翁牛特旗境内)、大盐泺群牧司(今东乌珠穆沁旗境内)。辖区包括相当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布特哈旗、扎赉特旗、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开鲁县、奈曼旗、库伦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地区。
北京路。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改中京为北京,设留守司,治所大定(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所辖:松山县(今赤峰市松山区)、三韩县(今赤峰市元宝山区)、武平县(今敖汉旗境内)。辖区包括相当今赤峰市、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等地区。
另有治所不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管辖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的路府州:
东北路招讨司。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改乌古敌烈招讨司为东北路招讨司,治所泰州(今吉林省洮南市四家子古城),一度迁治金山(约在今乌兰浩特市东北)。管辖嫩江以西、大兴安岭以东各部族。
大同府。治所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领宣宁县(今凉城县境内),辖境包括相当今凉城县、丰镇市、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地区。隶属西京路。
宣德州。治所宣德(今河北省宣化)。辖区包括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镶黄旗等地区。隶属西京路。
蒲与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辖区包括相当今鄂伦春自治旗等地区。
公元960年,北方契丹族早已建立了辽王朝(其统治区域内包括了今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同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了宋朝,便形成辽、北宋南北对峙;党项族元昊于1034年建年号,1038年称帝(史称西夏),这就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之局。这三个王朝在相当于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行政建制分别有:
一、辽都城及道府州县和节度使
辽穆宗应历十年(公元960年)时,辽王朝将皇都改为上京,治所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镇波罗城址)。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复称契丹国,改元统和,耶律隆绪号天辅皇帝,萧绰号承天皇太后,正式临朝承制。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契丹国再改国号为大辽。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辽建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自临潢迁都于此。辽王朝皇帝有一种“捺钵”(契丹语)制度。即辽帝除有都城外,依四季变化分别安排去不同的地方,“与南北臣僚议国事”,故有“四时出行所在之地及政治中心”之说。例如“春捺钵在鸭子河泺”(在今吉林省的月亮泡);“夏捺钵多于永安山住坐”。永安山原名“缅山”,辽圣宗赐名“永安”(其地约在今林西县北)。辽王朝的地方建制分为道、府、州、县以及节度使司等。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曾建有:
上京道临潢府。辽穆宗应历十年(公元960年)改置。治所临潢(在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址)。领有:祖州(天成军),治所长霸(今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林场);怀州(奉陵军),治所扶余(约在今巴林左旗境内),辖有扶余、显理2个县;庆州(玄宁军),治所玄德(今巴林右旗境内),辖有富义县;饶州(匡义军),治所长乐(今巴林右旗境内);丰州(治所在今翁牛特旗境内);永州(永昌军),治所长宁(今翁牛特旗境内);仪坤州(启圣军),治所广义(约在今翁牛特旗西北);降圣州(开国军),治所永安(今敖汉旗孟克河东);龙化州(兴国军),治所龙化(今奈曼旗境内);福州(今科尔沁左翼后旗北);宁州和豫州(治所均在今扎鲁特旗境内);孝安、安民和临河3个县均在今林西县境;巨母古城,治在今满洲里市南;金山(静州),治所在今扎赉特旗境内;乌州,治所在今通辽市东,有北大王拨刺牧地。乌古敌烈统军司,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置,镇乌古、敌烈诸部。属上京道。上京道统辖区包括相当今呼伦贝尔盟大部、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锡林郭勒盟东部等地区。(今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部分地区属东京道室韦部)。
中京道大定府。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成大定府城(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领有:松山州(滕安军),治所松山(今赤峰市松山区);高州,治所三韩(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古城);恩州(怀德军),治所恩化(今喀喇沁旗境内);归化和劝农(这2县治在今宁城县境内);武安州,治所沃野(今敖汉旗境内)等。统辖区域相当今赤峰市及其南部地区。
西京道大同府。辽兴宗十三年(1044年)时,设置有西京道,治所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领有:德州,治所宣德(今凉城县岱海东北岸边),辖天成县(今凉城县东境)、宣德县(今凉城县南)。辖区包括今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等;丰州,治所富民,也是西南路招讨司驻地(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富民县、振武县(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辖区相当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集宁市等地区;云内州,治所柔服(今土默特左旗东南,也有记载在今托克托县东北古城,还有记载在今包头市地区)。辖区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包头市、固阳县一带地区;东胜州,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榆林县(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河滨县(今准格尔旗境内)。州境内驻有金肃军(今准格尔旗境内),河清军(今东胜市和达拉特旗之间);宁边州,治所在今准格尔旗东南;奉圣州,治所永兴(今河北省涿鹿县),辖区包括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镶黄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区;倒塌岭节度使,辖区包括相当今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矿区等地区;天德军,治所在今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辖区相当今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部分地区。倒塌岭节度使和天德军均属西京道。
辽王朝设置的西南路招讨司,是以军政建制命名的“以路为单位的群牧”。其管辖范围相当今大青山南北。其所管事务包括军事、行政、经济、部族以及与周围政权的关系和群牧等。
二、北宋丰州
北宋王朝时期,战事多发,有“终宋之世,关外诸州,旋得旋失”,“概未尝作经久之建制”的记载。北宋开宝初(公元968年),设置丰州,治所在今准格尔旗境内。辖区的大部分在今准格尔旗(庆历初,地入西夏,不久收复。嘉祐时复置,治所移至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仍辖今准格尔旗部分地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时,夏州(治所今乌审旗南)为北宋所辖。
三、西夏州和军司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首领夏绥银定难军节度使降宋。族弟李继迁率部反宋,传子德明、孙元昊。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党项族),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史籍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贞观十一年(1111年)时,西夏王朝所置军司(监军司)、州建制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的有:
嘉宁军司。治所宥州(今鄂托克前旗东南),有铁门关、白池城等,均在今鄂托克前旗南;夏州,治所在今乌审旗境。在古黄河(今乌加河)南沿岸设有多处城堡,如曾在今临河县北境设城堡(1)、磴口县南城堡(2)、乌拉特前旗东南城堡(4)等。辖区包括相当今伊克昭盟、乌海市、巴彦淖尔盟南部等地区;
黑山威福军司。治所兀剌海城(约在今乌拉特后旗境,也有记载在今额济纳旗境),辖古黄河(今乌加河)以北地区;
白马强镇军司。治所娄博贝(今吉兰泰盐池),辖区包括今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地区;
右厢朝顺军司。治所克夷门(约在今乌海市乌达区南一带),为河南与河西之间的要道;
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今额济纳旗吉日嘎朗图苏木,也有记载治在今额济纳旗西河以西地区。在巴丹吉林沙漠有城堡(3)。辖区包括今额济纳旗地区。
四、金路府州县
辽天庆四年(1114年),辽国属部女真部族联盟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金灭辽;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金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为:京领路(设兵马都部署司,即留守带府尹兼任都部署司)、府领路(由府尹兼任都总管)、州(分散府、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军,蒲与路属州级不领民户只领猛安谋克)、县。金王朝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有:
天德总管府、西南路招讨司。金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年),改丰州天德军节度使为天德总管府、西南路招讨司,天德府尹兼领,治所富民(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翌年(1150年),改西京道为西京路总管府(治所今山西省大同市)。所辖:丰州,治所富民(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区相当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等地区;云内州,治所柔服(今土默特左旗东南),领云川县(今土默特左旗境)。辖区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部分地区;净州,治所天山(今四子王旗西北城卜子村)。辖区相当今四子王旗、武川县部分地区;东胜州,治所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区相当今托克托县地区;宁边州,治所宁边(今清水河县境内)。辖区相当今清水河县等地区;桓州,治所清塞(今正蓝旗西北),西北路招讨司驻此。辖区相当今正蓝旗、多伦县、正镶白旗、太仆寺旗等地区。
临潢府路。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北京(曾于1138年改辽上京为北京)为临潢府路,治所临潢(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所辖:庆州,治所朔平(今巴林右旗境内),领长泰县(今巴林左旗境内)、长宁县(今翁牛特旗境内)、大盐泺群牧司(今东乌珠穆沁旗境内)。辖区包括相当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布特哈旗、扎赉特旗、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开鲁县、奈曼旗、库伦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等地区。
北京路。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改中京为北京,设留守司,治所大定(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所辖:松山县(今赤峰市松山区)、三韩县(今赤峰市元宝山区)、武平县(今敖汉旗境内)。辖区包括相当今赤峰市、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等地区。
另有治所不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管辖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的路府州:
东北路招讨司。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改乌古敌烈招讨司为东北路招讨司,治所泰州(今吉林省洮南市四家子古城),一度迁治金山(约在今乌兰浩特市东北)。管辖嫩江以西、大兴安岭以东各部族。
大同府。治所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领宣宁县(今凉城县境内),辖境包括相当今凉城县、丰镇市、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地区。隶属西京路。
宣德州。治所宣德(今河北省宣化)。辖区包括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镶黄旗等地区。隶属西京路。
蒲与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辖区包括相当今鄂伦春自治旗等地区。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