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5~12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乌兰夫在会上发言介绍内蒙古自治政府行政区划等情况。当时,毛泽东主席指出,要为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内蒙古东西部的统一。从此开始,更积极稳妥地进行绥远省及其它应归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地区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工作。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在决定今后工作方针时指出,内蒙古全部解放,内蒙古的工作重点应由东部有步骤地转向西部,达到东西并重、统一发展的局面。
1950年1月,应周恩来总理的召见,乌兰夫、刘春等赴北京研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划界问题。周恩来总理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将历史上属于内蒙古的区域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从而建立东西部统一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考虑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在历史上曾是内蒙古的中心,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设在归绥市。
一、撤销绥远省建制,区域并入内蒙古
1949年12月8日,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及其所辖区域归属绥远省人民政府管辖。并将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12月13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将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改称伊克昭盟自治政府。(1950年6月1日,将山西省河曲县的长滩区划归伊克昭盟。1951年将陕西省靖边县苟池乡划归伊克昭盟鄂托克旗)。1949年12月1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及原驻绥东丰镇的军政机关迁抵归绥市。同年12月31日,绥远省人民政府与起义的绥远省政府正式合并,组成绥远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18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1年12月,毛泽东主席接见乌兰夫谈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驻归绥市时,毛泽东主席同意搬迁事。之后,周恩来总理指示:搬迁问题就按党中央定的、毛泽东主席说的办。
195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内蒙古与绥远工作关系问题的四项解决办法》。主要内容:(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军领导机关迁驻归绥市;(2)乌兰夫兼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3)绥远省人民政府由政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4)苏谦益、杨植霖参加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为委员,苏谦益任副书记。同年6月28日,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告:绥远省人民政府由政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察哈尔省张家口市迁驻归绥市。9月5~11日,绥远省第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在归绥市召开,乌兰夫作工作报告和《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会议选举乌兰夫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1月14日,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任命乌兰夫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1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绥远省人民政府正式合署办公。
1954年1月11~17日,绥远省第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召开,会议做出《绥远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召开委员联席会议,通过贯彻《关于绥远、内蒙古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决议》。1月28日,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04次会议,同意绥远省第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关于绥远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议的报告》。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的社论。3月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合并,撤销绥远省人民政府。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令,决定将归绥市更名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6月19日,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将绥远省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撤销绥远省建制后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行政区域建制单位有:呼和浩特市,辖玉泉区、回民自治区、庆凯区、新城区、郊区;包头市,辖一区、二区、郊区;乌兰察布盟(驻固阳县),辖固阳县(城关)、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乌拉特前旗(公庙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海流图)、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白云鄂博办事处(白云鄂博)、石拐沟矿区(石拐子);伊克昭盟(驻东胜),辖东胜县(城关镇)、准格尔旗(沙圪堵)、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郡王旗(阿勒腾席连)、札萨克旗(新街)、乌审旗(达布察克镇)、鄂托克旗(乌兰镇)、杭锦旗(锡尼召镇);平地泉行政区(驻平地泉镇),辖集宁县(平地泉镇)、丰镇县(城关)、兴和县(城关)、凉城县(城关)、武东县(旗下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卓资县(卓资山)、托克托县(托克托)、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清水河县(清水河)、萨拉齐县(萨拉齐镇)、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土默特旗(驻呼和浩特)、平地泉镇(县级);河套行政区(驻陕坝镇),辖临河县(解放镇)、五原县(隆盛长)、安北县(兴安镇)、狼山县(永安堡)、杭锦后旗(三道桥)、达拉特后旗(塔尔湖)、陕坝镇(县级)。以上计2个地级市、2个盟、2个行政区,8个市辖区、17个旗、17个县、2个矿区、2个县级镇。
二、宝昌、化德、多伦、商都等划归
1950年5月,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察哈尔省的宝昌县、化德县(除三区外),多伦县(除2号区外)、与察哈尔盟太仆寺左旗南部毗连地区(即沽源县的后新地房子村、诺治村等)3个县、2个村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察哈尔盟管辖。同年10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与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主席张苏联名签署两省区划界报告。报告主要内容: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察哈尔省划界确定,双方同意化德县除三区外之全部地区、宝源县境内张多公路线及其以北(即原宝昌县公路)地区及与沿太左旗界紧相毗连之租银地全部,多伦除二号区以外全部县区,均划归内蒙古管辖;察北之康保、商都两县与内蒙古之原界照归,但该境内与其北边界线紧相毗连之租银地村庄亦划归内蒙古。2.察北境内蒙民之“租银地”,由察省处理。3.划界后仍住于察北各县之蒙民归当地政府领导,不再由察哈尔盟领导。划归察哈尔盟之各县蒙汉人民由察哈尔盟政府领导。1951年4月24日,将察哈尔盟宝昌县第五区所辖波罗素庙、戴家营、三盖淖尔、脑包洼、阎油房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移交察哈尔省察北专署。1962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所辖商都县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由乌兰察布盟管辖。
三、赤峰及其南部6旗县和保康划归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将热河省管辖的赤峰、宁城、乌丹3个县和敖汉旗(1948年,将敖汉旗与新惠县组成为敖汉新惠联合政府,1949年3月撤销联合政府,恢复敖汉旗)、喀喇沁旗(1949年5月,将建西县并入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1956年更名翁牛特旗)3个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昭乌达盟管辖。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同时,将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等县划归河北省;将朝阳、北票、建昌、建平、凌源等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入辽宁省。原卓索图盟从此消失)。
1956年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吉林省省长岭县保康镇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管辖。同年5月16日,将宁城县左丈营子村划归辽宁省凌源县。10月16日,将河北省围场县太平地乡的双敖包自然屯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喀喇沁旗管辖。1957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辽宁省彰武县十家子乡的北敖德海屯等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库伦旗管辖。
四、阿拉善、额济纳地区划归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达理扎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等通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司令员,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举行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年9月27日,额济纳旗札萨克兼守防司令塔旺嘉布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接受党中央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甘肃省的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同时,撤销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建立巴彦淖尔盟,管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额济纳自治旗改为额济纳旗)、磴口县,将巴彦浩特镇改建为巴彦浩特市(县级),为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驻地。
五、“东三盟”、“西三旗”划出划入
1967年11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成立,替代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自治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各盟、自治区辖市,旗、县(市)直至各人民公社基层,都被各级革命委员会所取代。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文化大革命”发展的形势,决定将呼伦贝尔盟及其所辖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阿荣旗、布特哈旗、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喜桂图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将哲里木盟及其所辖通辽市、通辽县、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将昭乌达盟及其所辖赤峰市、赤峰县、林西县、宁城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辽宁省管辖;将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巴音诺尔、乌力吉、塔木素、布拉格、阿拉腾敖包、笋布尔等人民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将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管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原行政区划的通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于7月1日,恢复1969年7月5日以前的行政区划,“东三盟”、“西三旗”回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79年12月30日,取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
1949年3月5~12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乌兰夫在会上发言介绍内蒙古自治政府行政区划等情况。当时,毛泽东主席指出,要为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内蒙古东西部的统一。从此开始,更积极稳妥地进行绥远省及其它应归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地区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工作。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在决定今后工作方针时指出,内蒙古全部解放,内蒙古的工作重点应由东部有步骤地转向西部,达到东西并重、统一发展的局面。
1950年1月,应周恩来总理的召见,乌兰夫、刘春等赴北京研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划界问题。周恩来总理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将历史上属于内蒙古的区域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从而建立东西部统一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考虑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在历史上曾是内蒙古的中心,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设在归绥市。
一、撤销绥远省建制,区域并入内蒙古
1949年12月8日,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及其所辖区域归属绥远省人民政府管辖。并将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12月13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将伊克昭盟人民自治政府改称伊克昭盟自治政府。(1950年6月1日,将山西省河曲县的长滩区划归伊克昭盟。1951年将陕西省靖边县苟池乡划归伊克昭盟鄂托克旗)。1949年12月1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及原驻绥东丰镇的军政机关迁抵归绥市。同年12月31日,绥远省人民政府与起义的绥远省政府正式合并,组成绥远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18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1年12月,毛泽东主席接见乌兰夫谈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驻归绥市时,毛泽东主席同意搬迁事。之后,周恩来总理指示:搬迁问题就按党中央定的、毛泽东主席说的办。
195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内蒙古与绥远工作关系问题的四项解决办法》。主要内容:(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军领导机关迁驻归绥市;(2)乌兰夫兼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3)绥远省人民政府由政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4)苏谦益、杨植霖参加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为委员,苏谦益任副书记。同年6月28日,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告:绥远省人民政府由政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察哈尔省张家口市迁驻归绥市。9月5~11日,绥远省第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在归绥市召开,乌兰夫作工作报告和《关于民族问题的报告》。会议选举乌兰夫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1月14日,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任命乌兰夫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3年1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绥远省人民政府正式合署办公。
1954年1月11~17日,绥远省第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召开,会议做出《绥远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1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召开委员联席会议,通过贯彻《关于绥远、内蒙古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决议》。1月28日,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04次会议,同意绥远省第一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关于绥远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议的报告》。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历史上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措施》的社论。3月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合并,撤销绥远省人民政府。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令,决定将归绥市更名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6月19日,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将绥远省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撤销绥远省建制后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行政区域建制单位有:呼和浩特市,辖玉泉区、回民自治区、庆凯区、新城区、郊区;包头市,辖一区、二区、郊区;乌兰察布盟(驻固阳县),辖固阳县(城关)、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乌拉特前旗(公庙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海流图)、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白云鄂博办事处(白云鄂博)、石拐沟矿区(石拐子);伊克昭盟(驻东胜),辖东胜县(城关镇)、准格尔旗(沙圪堵)、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郡王旗(阿勒腾席连)、札萨克旗(新街)、乌审旗(达布察克镇)、鄂托克旗(乌兰镇)、杭锦旗(锡尼召镇);平地泉行政区(驻平地泉镇),辖集宁县(平地泉镇)、丰镇县(城关)、兴和县(城关)、凉城县(城关)、武东县(旗下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卓资县(卓资山)、托克托县(托克托)、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清水河县(清水河)、萨拉齐县(萨拉齐镇)、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土默特旗(驻呼和浩特)、平地泉镇(县级);河套行政区(驻陕坝镇),辖临河县(解放镇)、五原县(隆盛长)、安北县(兴安镇)、狼山县(永安堡)、杭锦后旗(三道桥)、达拉特后旗(塔尔湖)、陕坝镇(县级)。以上计2个地级市、2个盟、2个行政区,8个市辖区、17个旗、17个县、2个矿区、2个县级镇。
二、宝昌、化德、多伦、商都等划归
1950年5月,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察哈尔省的宝昌县、化德县(除三区外),多伦县(除2号区外)、与察哈尔盟太仆寺左旗南部毗连地区(即沽源县的后新地房子村、诺治村等)3个县、2个村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察哈尔盟管辖。同年10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与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主席张苏联名签署两省区划界报告。报告主要内容:1.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与察哈尔省划界确定,双方同意化德县除三区外之全部地区、宝源县境内张多公路线及其以北(即原宝昌县公路)地区及与沿太左旗界紧相毗连之租银地全部,多伦除二号区以外全部县区,均划归内蒙古管辖;察北之康保、商都两县与内蒙古之原界照归,但该境内与其北边界线紧相毗连之租银地村庄亦划归内蒙古。2.察北境内蒙民之“租银地”,由察省处理。3.划界后仍住于察北各县之蒙民归当地政府领导,不再由察哈尔盟领导。划归察哈尔盟之各县蒙汉人民由察哈尔盟政府领导。1951年4月24日,将察哈尔盟宝昌县第五区所辖波罗素庙、戴家营、三盖淖尔、脑包洼、阎油房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移交察哈尔省察北专署。1962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所辖商都县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由乌兰察布盟管辖。
三、赤峰及其南部6旗县和保康划归
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将热河省管辖的赤峰、宁城、乌丹3个县和敖汉旗(1948年,将敖汉旗与新惠县组成为敖汉新惠联合政府,1949年3月撤销联合政府,恢复敖汉旗)、喀喇沁旗(1949年5月,将建西县并入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1956年更名翁牛特旗)3个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昭乌达盟管辖。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同时,将承德、围场、隆化、丰宁、滦平、平泉等县划归河北省;将朝阳、北票、建昌、建平、凌源等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入辽宁省。原卓索图盟从此消失)。
1956年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吉林省省长岭县保康镇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管辖。同年5月16日,将宁城县左丈营子村划归辽宁省凌源县。10月16日,将河北省围场县太平地乡的双敖包自然屯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喀喇沁旗管辖。1957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辽宁省彰武县十家子乡的北敖德海屯等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库伦旗管辖。
四、阿拉善、额济纳地区划归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达理扎雅、协理罗巴图孟柯等通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及彭德怀司令员,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举行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年9月27日,额济纳旗札萨克兼守防司令塔旺嘉布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接受党中央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甘肃省的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同时,撤销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建立巴彦淖尔盟,管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额济纳自治旗改为额济纳旗)、磴口县,将巴彦浩特镇改建为巴彦浩特市(县级),为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驻地。
五、“东三盟”、“西三旗”划出划入
1967年11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成立,替代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自治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各盟、自治区辖市,旗、县(市)直至各人民公社基层,都被各级革命委员会所取代。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文化大革命”发展的形势,决定将呼伦贝尔盟及其所辖海拉尔市、满洲里市、阿荣旗、布特哈旗、额尔古纳左旗、额尔古纳右旗、喜桂图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将哲里木盟及其所辖通辽市、通辽县、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将昭乌达盟及其所辖赤峰市、赤峰县、林西县、宁城县、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辽宁省管辖;将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巴音诺尔、乌力吉、塔木素、布拉格、阿拉腾敖包、笋布尔等人民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将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管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原行政区划的通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于7月1日,恢复1969年7月5日以前的行政区划,“东三盟”、“西三旗”回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79年12月30日,取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恢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