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前身是呼和浩特市郊区。1949年9月19日,归绥市和平解放,今赛罕区区域分别隶属于归绥市辖各区公所、归绥县和土默特旗。1950年,成立归绥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管辖麻花板、什拉门更、西菜园、碱滩4个乡、24个自然村。
1956年9月20日,成立呼和浩特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呼和浩特市郊区成为旗县级建制,将土默特旗的台阁牧、攸攸板、坝口子、白塔、罗家营、小井、讨思浩、毫沁营、哈拉沁、布塔气、榆林子、保合少、什字、陶卜齐、大窑子、巧尔报、喇嘛营等17个乡和桃花板乡的沟子板村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同年11月8日,呼和浩特市郊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呼和浩特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区长)。
1957年12月21日,呼和浩特市与武川县就攸攸板乡与乌兰不浪乡之间的区域界线达成协议。1958年5月,将土默特旗的桃花、沙尔沁、沙尔营、白庙子4个乡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管辖。同年,呼和浩特市郊区由原来的18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分组建13个农村人民公社。
赛罕区前身是呼和浩特市郊区。1949年9月19日,归绥市和平解放,今赛罕区区域分别隶属于归绥市辖各区公所、归绥县和土默特旗。1950年,成立归绥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管辖麻花板、什拉门更、西菜园、碱滩4个乡、24个自然村。
1956年9月20日,成立呼和浩特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呼和浩特市郊区成为旗县级建制,将土默特旗的台阁牧、攸攸板、坝口子、白塔、罗家营、小井、讨思浩、毫沁营、哈拉沁、布塔气、榆林子、保合少、什字、陶卜齐、大窑子、巧尔报、喇嘛营等17个乡和桃花板乡的沟子板村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同年11月8日,呼和浩特市郊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呼和浩特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区长)。
1957年12月21日,呼和浩特市与武川县就攸攸板乡与乌兰不浪乡之间的区域界线达成协议。1958年5月,将土默特旗的桃花、沙尔沁、沙尔营、白庙子4个乡划归呼和浩特市郊区管辖。同年,呼和浩特市郊区由原来的18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分组建13个农村人民公社。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