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龙二年(708),唐朔方大总管张仁愿在阴山以南、黄河以北一线构筑军事设施,修筑中受降城(故址在今包头市西南)、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家河镇北)、东受降城(故址在今托克托县南),设置烽堠1800所。重新控制阴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唐开元三年(715),唐将安北都护府由云中城移至中受降城,置兵屯垦。唐开元九年(721),唐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领夏州(辖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审旗)、盐州(辖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南部地区)。
唐大历十四年(779),唐置河中、振武(今和林格尔西北)、分宁三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复领镇北大都护府及绥州、银州和东、中受降城。唐贞元六年(790),沙陀突厥被吐蕃降伏,不久,摆脱吐蕃自甘州投奔唐,唐将其安置在今山西省北部及呼和浩特地区。唐贞元十二年(796)九月,唐以河东行军司马李景略为丰州刺史,领天德军城都防御使,振武之东、中受降城,隶属天德军。唐元和三年(808),沙陀朱邪执宜投附唐,居白道川;大约在唐大和五年(831),被封为阴山都督。唐会昌三年(843)正月,以麟州刺史石雄为丰州防御史。唐天復三年(903),唐晋王、沙陀首领李克用与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结盟(891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唐懿宗赐其父朱邪赤心姓名李国昌)。
天德军,初名大安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先后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同为中晚唐时期(755—907)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唐天德军最初治所在可敦城(“可贺敦”城突厥语,汉语意为“皇后”城之意)的北城(今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东侧的土城子,1933年因洪水被淹没在乌梁素海下)。
唐景龙二年(708),唐朔方大总管张仁愿在阴山以南、黄河以北一线构筑军事设施,修筑中受降城(故址在今包头市西南)、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家河镇北)、东受降城(故址在今托克托县南),设置烽堠1800所。重新控制阴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唐开元三年(715),唐将安北都护府由云中城移至中受降城,置兵屯垦。唐开元九年(721),唐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领夏州(辖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审旗)、盐州(辖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南部地区)。
唐大历十四年(779),唐置河中、振武(今和林格尔西北)、分宁三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复领镇北大都护府及绥州、银州和东、中受降城。唐贞元六年(790),沙陀突厥被吐蕃降伏,不久,摆脱吐蕃自甘州投奔唐,唐将其安置在今山西省北部及呼和浩特地区。唐贞元十二年(796)九月,唐以河东行军司马李景略为丰州刺史,领天德军城都防御使,振武之东、中受降城,隶属天德军。唐元和三年(808),沙陀朱邪执宜投附唐,居白道川;大约在唐大和五年(831),被封为阴山都督。唐会昌三年(843)正月,以麟州刺史石雄为丰州防御史。唐天復三年(903),唐晋王、沙陀首领李克用与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结盟(891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唐懿宗赐其父朱邪赤心姓名李国昌)。
天德军,初名大安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先后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同为中晚唐时期(755—907)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唐天德军最初治所在可敦城(“可贺敦”城突厥语,汉语意为“皇后”城之意)的北城(今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东侧的土城子,1933年因洪水被淹没在乌梁素海下)。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