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南部,东与新城区相邻,南、西南与郊区接壤,北、西与回民区毗连。区域范围:东从吕祖庙、梁山街东口,经公园南路、沿锡林南路至三里营南路与新城区邻接;南与郊区毗连;西以扎达盖河与回民区相邻;北经西顺城街、大北街北口至中山西路之南与回民区分界,区境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11.6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64万。行政区划代码150104。
玉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200号。管辖区域划分为5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民委员会。
大南街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北部。1958年成立朝阳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大南街街道办事处,驻电影院街13号。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14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清初设置的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十二参领开会的议事厅。民国20年(1931年)官方命名“议事厅巷”,俗称“土默特议事厅”。
小召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东部。1958年建德胜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小召街道办事处,驻小召前街93号。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5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小召古遗址。建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清王朝命名“崇福寺”。
长和廊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西部。1958年建大召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长和廊街道办事处,驻通顺街53号。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6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大召古遗址,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皇帝赐名“弘慈寺”。清代被称为“皇庙”“无量寺”。
兴隆巷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西南部。1958年建清泉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兴隆巷街道办事处,驻清泉街。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18个居民委员会。
石东路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东南部。1991年由小召、兴隆巷2个街析建石羊桥东路街道办事处,驻五塔寺东路。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辖11个居民委员会。
一、当代行政区划调整
1949年9月19日,归绥市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泉区是归绥市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2月,归绥市人民政府将原旧城区(基本上是今玉泉区)划建为呼和浩特第二、第三、第四3个区公所,每个区公所设区长,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51年6月,将第四区公所改设第二区人民政府;第二、第三两个区公所合并改设第三区人民政府,驻兴盛街。上述两个区人民政府均为呼和浩特市辖县级区行政区域建制单位。1954年3月,将第二区命名为庆凯区,第三区命名玉泉区。1956年11月,撤销庆凯区,将其原辖大西街等街巷划归玉泉区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玉泉区区域内组建得胜、清泉、长胜、大召、朝阳5个人民公社。1963年将上述5个公社依次改建为小召前街、兴隆巷、长和廊、长胜、大南街5个街道办事处。1967年,将玉泉区更名为向阳区,并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年3月,恢复玉泉区名称,并经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玉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玉泉区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由议事厅巷迁驻公园西路。
二、历史沿革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阿拉坦汗被明王朝封号为顺义王,并授金印,“替明守边”。明穆崇隆庆六年(1572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主持建筑库库和屯(今玉泉区大北街内),原城址东西南北各距300米,城周长1200米,城墙高8米。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一座草原城建成,蒙古族人们称之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明王朝赐名“归化”,归化城由此得名。顺义王府在城内路西(今大北街路西)。后金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第四代顺义王俄木布的王号被清廷废去。清崇德元年(1636年),归化城土默特部被编为左、右两翼旗,并分设都统。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府驻归化城,原顺义王府南(今大北街西侧);土默特右翼旗都统府驻归化城路东(今大北街东侧现恒昌店小学校址)。清太宗崇德六年(1641年)五月,清王朝命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古禄格等修筑归化城,建堞楼,挖深沟,以利防守。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王朝任命裕亲王福全为驻防归化城(今玉泉区境内)抚远大将军。清圣祖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归化城又建一道外城,东门名“承恩”、南门名“归化”、西门名“柔远”,原城北门名“建威”。清世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王朝任命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为驻防归化城安北将军。清世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费扬古被授右卫将军,兼摄归化城将军事,授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在今玉泉区长和廊街道办事处玉泉二巷),为归化城内商民为之建生祠。这时,归化城已成为清王朝加强对漠南蒙古控制的重要镇守之地。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颁令开辟归化城为商埠。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设置归化城理事同知(厅衙门驻归化城)。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设置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分巡道,管辖归化城理事同知等厅。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归化城都统,并停袭土默特二旗都统,只设副都统衙门,驻原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府(今大北街西侧),隶属绥远城将军。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设置归绥巡警局,以归绥道道台督办,将归化城区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各区设分局,将募警兵200人,分配职司站岗,这是归化城建警政设区之始。(明末、清朝期间,归化城一直是封建王朝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权力机关驻地)。
民国元年(1912年),归化城为土默特别旗总管公署驻地(今大北街东侧议事厅大院,是原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十二参领集体办公的地方)。同年5月,改归绥道道台衙门为归绥观察使公署,驻归化城。同年,归化城抚民理事同知厅改为归化县(同知改为知事)。民国2年(1913年),归化城副都统职由绥远城将军兼任。同年,归化县与绥远粮饷同知厅合并组建为归绥县(知事)。原归化城(俗称旧城)、绥远城(俗称新城)组成归绥县城区,归绥县知事驻旧城西境(今县府街)。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归绥观察使公署为归绥道尹公署(驻归绥城旧城)。8月6日,改归绥道尹公署为绥远道尹公署,隶属绥远特别区都统。民国11年(1922年),京绥铁路通车后,归绥城旧城的工商业有较大的发展,为适应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民国13年(1924年),先后拆除了原归化城北门瓮城和东、南、西三门,城墙报废,将地基出售给商民,城区向外拓展。民国14年(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派吉雅泰在归绥巧尔齐召(今玉泉区兴隆巷巧尔齐召)建立中国共产党绥远工作委员会。大革命时期,乌兰夫、多松年、吉雅泰、杨植霖等都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民国17年(1928年7月1日),撤销绥远道尹公署。同年9月,将绥远特别区改建绥远省。划归绥县城区(包括原归化城与绥远城)为归绥市。民国18年(1929年),绥远省政府成立,归绥市为省会。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归绥市。同月,成立伪厚和特别市(后又改为“厚和豪特市”),市公署驻旧城。民国28年(1939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派宁德青、贾恭、张克敏等进入归绥市与坚持在这里进行地下工作的刘洪雄共同组建了“绥蒙抗日救国会”,驻今玉泉区长和廊街玉泉二巷(原财神庙),“形成一网状联络会”,为大青山抗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20日,归绥市政务委员会驻旧城(今玉泉区大北街西侧)。次年(1946年)3月,归绥市政府驻今玉泉区大北街(时称民生北路)。
玉泉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西南部,东与新城区相邻,南、西南与郊区接壤,北、西与回民区毗连。区域范围:东从吕祖庙、梁山街东口,经公园南路、沿锡林南路至三里营南路与新城区邻接;南与郊区毗连;西以扎达盖河与回民区相邻;北经西顺城街、大北街北口至中山西路之南与回民区分界,区境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11.6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64万。行政区划代码150104。
玉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200号。管辖区域划分为5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民委员会。
大南街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北部。1958年成立朝阳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大南街街道办事处,驻电影院街13号。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14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清初设置的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十二参领开会的议事厅。民国20年(1931年)官方命名“议事厅巷”,俗称“土默特议事厅”。
小召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东部。1958年建德胜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小召街道办事处,驻小召前街93号。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5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小召古遗址。建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清王朝命名“崇福寺”。
长和廊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西部。1958年建大召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长和廊街道办事处,驻通顺街53号。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6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大召古遗址,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皇帝赐名“弘慈寺”。清代被称为“皇庙”“无量寺”。
兴隆巷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西南部。1958年建清泉人民公社,1963年改为兴隆巷街道办事处,驻清泉街。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18个居民委员会。
石东路街道办事处 位于区境东南部。1991年由小召、兴隆巷2个街析建石羊桥东路街道办事处,驻五塔寺东路。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1.10万。辖11个居民委员会。
一、当代行政区划调整
1949年9月19日,归绥市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泉区是归绥市人民政府驻地。1950年2月,归绥市人民政府将原旧城区(基本上是今玉泉区)划建为呼和浩特第二、第三、第四3个区公所,每个区公所设区长,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51年6月,将第四区公所改设第二区人民政府;第二、第三两个区公所合并改设第三区人民政府,驻兴盛街。上述两个区人民政府均为呼和浩特市辖县级区行政区域建制单位。1954年3月,将第二区命名为庆凯区,第三区命名玉泉区。1956年11月,撤销庆凯区,将其原辖大西街等街巷划归玉泉区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玉泉区区域内组建得胜、清泉、长胜、大召、朝阳5个人民公社。1963年将上述5个公社依次改建为小召前街、兴隆巷、长和廊、长胜、大南街5个街道办事处。1967年,将玉泉区更名为向阳区,并成立革命委员会。1980年3月,恢复玉泉区名称,并经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玉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玉泉区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由议事厅巷迁驻公园西路。
二、历史沿革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阿拉坦汗被明王朝封号为顺义王,并授金印,“替明守边”。明穆崇隆庆六年(1572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主持建筑库库和屯(今玉泉区大北街内),原城址东西南北各距300米,城周长1200米,城墙高8米。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一座草原城建成,蒙古族人们称之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的城”。明王朝赐名“归化”,归化城由此得名。顺义王府在城内路西(今大北街路西)。后金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第四代顺义王俄木布的王号被清廷废去。清崇德元年(1636年),归化城土默特部被编为左、右两翼旗,并分设都统。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府驻归化城,原顺义王府南(今大北街西侧);土默特右翼旗都统府驻归化城路东(今大北街东侧现恒昌店小学校址)。清太宗崇德六年(1641年)五月,清王朝命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古禄格等修筑归化城,建堞楼,挖深沟,以利防守。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王朝任命裕亲王福全为驻防归化城(今玉泉区境内)抚远大将军。清圣祖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归化城又建一道外城,东门名“承恩”、南门名“归化”、西门名“柔远”,原城北门名“建威”。清世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王朝任命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为驻防归化城安北将军。清世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费扬古被授右卫将军,兼摄归化城将军事,授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在今玉泉区长和廊街道办事处玉泉二巷),为归化城内商民为之建生祠。这时,归化城已成为清王朝加强对漠南蒙古控制的重要镇守之地。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颁令开辟归化城为商埠。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设置归化城理事同知(厅衙门驻归化城)。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设置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分巡道,管辖归化城理事同知等厅。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归化城都统,并停袭土默特二旗都统,只设副都统衙门,驻原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府(今大北街西侧),隶属绥远城将军。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设置归绥巡警局,以归绥道道台督办,将归化城区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各区设分局,将募警兵200人,分配职司站岗,这是归化城建警政设区之始。(明末、清朝期间,归化城一直是封建王朝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权力机关驻地)。
民国元年(1912年),归化城为土默特别旗总管公署驻地(今大北街东侧议事厅大院,是原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十二参领集体办公的地方)。同年5月,改归绥道道台衙门为归绥观察使公署,驻归化城。同年,归化城抚民理事同知厅改为归化县(同知改为知事)。民国2年(1913年),归化城副都统职由绥远城将军兼任。同年,归化县与绥远粮饷同知厅合并组建为归绥县(知事)。原归化城(俗称旧城)、绥远城(俗称新城)组成归绥县城区,归绥县知事驻旧城西境(今县府街)。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归绥观察使公署为归绥道尹公署(驻归绥城旧城)。8月6日,改归绥道尹公署为绥远道尹公署,隶属绥远特别区都统。民国11年(1922年),京绥铁路通车后,归绥城旧城的工商业有较大的发展,为适应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民国13年(1924年),先后拆除了原归化城北门瓮城和东、南、西三门,城墙报废,将地基出售给商民,城区向外拓展。民国14年(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派吉雅泰在归绥巧尔齐召(今玉泉区兴隆巷巧尔齐召)建立中国共产党绥远工作委员会。大革命时期,乌兰夫、多松年、吉雅泰、杨植霖等都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民国17年(1928年7月1日),撤销绥远道尹公署。同年9月,将绥远特别区改建绥远省。划归绥县城区(包括原归化城与绥远城)为归绥市。民国18年(1929年),绥远省政府成立,归绥市为省会。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归绥市。同月,成立伪厚和特别市(后又改为“厚和豪特市”),市公署驻旧城。民国28年(1939年),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派宁德青、贾恭、张克敏等进入归绥市与坚持在这里进行地下工作的刘洪雄共同组建了“绥蒙抗日救国会”,驻今玉泉区长和廊街玉泉二巷(原财神庙),“形成一网状联络会”,为大青山抗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9月20日,归绥市政务委员会驻旧城(今玉泉区大北街西侧)。次年(1946年)3月,归绥市政府驻今玉泉区大北街(时称民生北路)。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