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新城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坐落在大青山脚下,地理坐标为北纬40°48′~41°7′,东经111°35′~112°5′。东与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为界,南接赛罕区,西邻回民区,北至武川县。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5平方公里,农区645平方公里。辖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设26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2万人,有蒙、汉、满、回等33个民族,为满族相对集中聚居区。区内驻有呼和浩特市党政军机关、自治区和呼市大中专院校、科研、新闻、出版单位和体育场馆、博物馆、影剧院,是自治区和呼市交通、邮电、通信的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收入实现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总量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 156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 600元,比上年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各旗县区之首;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1项,引进国内资金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引进国(境)外资金2 3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0.5∶13.5∶86。
【农业产业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为龙头,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蔬菜基地开发格局。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其中,绿丰苑蔬菜基地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积极推进经济林的产业化开发,在奎素等村建成鲜枣种植示范大棚50个。大力发展特色多元化养殖业,启动建设讨思浩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和年出栏5 000头的香岛生猪养殖小区。加大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力度,全区畜牧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和村镇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六新一好”的发展思路,制定《新城区2008~2012年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投资350万元的奎素截伏流和投资643万元的面铺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投资720万元的野马图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建设了古路板新村。改造、新建农村卫生户厕300座。新建沼气池82个。投资2 65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道路36公里。
【工业经济】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亿元,比上年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大青山风电项目完成测风工作,奥淳原生态酒厂建成投产。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二期征地手续,投资450万元,实施园区一期供暖续建工程。新引进内工大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7家,入园企业达到40家,其中投产企业16家。兴鲁特金属结构、威尔浪服装、祺泰服饰三家企业被列入2008~2012年自治区自主知名品牌重点培育规划。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3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1万亩,退耕还林5 000亩,全民义务植树98.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4%。城区植树2.1万株(丛),新建街头绿地1.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
【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1 842万元,保障低保对象11.8万人(次)。发放医疗、教育、取暖和廉租房等专项救助资金644万元。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落实为城市70周岁以上无社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政策,在市四区率先开展农村70周岁以上无社保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增加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地区津贴、取暖补贴和中小学校班主任津贴。残疾人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为460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养老金由每人每月418元提高到了480元。建成廉租房216套、经济适用住房25.4万平方米。全区下拨粮食种植补贴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49万元。为4 500多名农民工清欠工资2 000余万元。
【概况】新城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坐落在大青山脚下,地理坐标为北纬40°48′~41°7′,东经111°35′~112°5′。东与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为界,南接赛罕区,西邻回民区,北至武川县。全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55平方公里,农区645平方公里。辖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设26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2万人,有蒙、汉、满、回等33个民族,为满族相对集中聚居区。区内驻有呼和浩特市党政军机关、自治区和呼市大中专院校、科研、新闻、出版单位和体育场馆、博物馆、影剧院,是自治区和呼市交通、邮电、通信的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财政收入实现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总量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 156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 600元,比上年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各旗县区之首;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1项,引进国内资金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引进国(境)外资金2 3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0.5∶13.5∶86。
【农业产业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为龙头,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蔬菜基地开发格局。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其中,绿丰苑蔬菜基地通过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积极推进经济林的产业化开发,在奎素等村建成鲜枣种植示范大棚50个。大力发展特色多元化养殖业,启动建设讨思浩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和年出栏5 000头的香岛生猪养殖小区。加大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力度,全区畜牧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和村镇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六新一好”的发展思路,制定《新城区2008~2012年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投资350万元的奎素截伏流和投资643万元的面铺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投资720万元的野马图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建设了古路板新村。改造、新建农村卫生户厕300座。新建沼气池82个。投资2 65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道路36公里。
【工业经济】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亿元,比上年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大青山风电项目完成测风工作,奥淳原生态酒厂建成投产。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二期征地手续,投资450万元,实施园区一期供暖续建工程。新引进内工大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7家,入园企业达到40家,其中投产企业16家。兴鲁特金属结构、威尔浪服装、祺泰服饰三家企业被列入2008~2012年自治区自主知名品牌重点培育规划。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3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1万亩,退耕还林5 000亩,全民义务植树98.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4%。城区植树2.1万株(丛),新建街头绿地1.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
【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1 842万元,保障低保对象11.8万人(次)。发放医疗、教育、取暖和廉租房等专项救助资金644万元。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落实为城市70周岁以上无社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政策,在市四区率先开展农村70周岁以上无社保老人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增加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地区津贴、取暖补贴和中小学校班主任津贴。残疾人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为460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养老金由每人每月418元提高到了480元。建成廉租房216套、经济适用住房25.4万平方米。全区下拨粮食种植补贴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49万元。为4 500多名农民工清欠工资2 000余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