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面积、人口
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北端,额尔古纳河东岸。额尔古纳系蒙古语,汉意为以手递物、捧呈、递献,市以河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19°11′~121°23′,北纬50°15′~53°13′。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南部与陈巴尔虎旗接壤,东南部同牙克石市交界,西和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国相望。中俄边境线长667公里。全市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最宽处100余公里,总面积为28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公顷,乡村劳动力0.07万人。市政府驻地拉布达林镇。2000年,全市总户数2.44万户,总人口8.04万人,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16个民族,辖6镇4乡。
二、建制沿革
市境地处额尔古纳河流域。远在战国和秦朝时(公元前475年至前206年),为东胡族驻牧地。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时期,为匈奴左贤王庭辖地。
三国晋北魏时期(公元220~534年),为鲜卑族部落联盟东部辖地。
隋唐时期(公元591~907年),为蒙兀室韦部落驻地。唐朝设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
辽朝(公元907~1125年)时期,为乌古敌烈统军司辖地。
金朝(1115~1234年)时期,归东北路招讨司管辖。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为其弟合拙•哈撒尔的封地。元朝建立后(1271~1368年),归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
明朝(1368~1644年)时期,归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坚河卫管辖。
清朝(1644~1911年)时期,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吉拉林设吉拉林设治局。
民国元年(1912年)初,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成立时,废止吉拉林设治局。民国9年(1920年),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撤销后,设置室韦县奇乾设治局。民国10年(1921年),奇乾设治局改为奇乾县。民国22年(1933年)1月,伪满洲国废止室韦县和奇乾县,7月设置额尔古纳左翼旗和额尔古纳右翼旗。民国35年(1946年),经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批准,成立额尔古纳左翼旗和额尔古纳右翼旗。民国37年(1948年)1月30日,两旗合并为额尔古纳旗。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旗,分设额尔古纳左、右旗。额尔古纳右旗政府驻地为三河镇,1975年后移至拉布大林镇。199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右旗,设立额尔古纳市(县级)。2002年8月,改隶呼伦贝尔市。
一、位置、面积、人口
额尔古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北端,额尔古纳河东岸。额尔古纳系蒙古语,汉意为以手递物、捧呈、递献,市以河得名。地理坐标东经119°11′~121°23′,北纬50°15′~53°13′。东部与根河市为邻,东北部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连,南部与陈巴尔虎旗接壤,东南部同牙克石市交界,西和北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国相望。中俄边境线长667公里。全市南北长约600公里,东西最宽处100余公里,总面积为280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公顷,乡村劳动力0.07万人。市政府驻地拉布达林镇。2000年,全市总户数2.44万户,总人口8.04万人,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16个民族,辖6镇4乡。
二、建制沿革
市境地处额尔古纳河流域。远在战国和秦朝时(公元前475年至前206年),为东胡族驻牧地。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时期,为匈奴左贤王庭辖地。
三国晋北魏时期(公元220~534年),为鲜卑族部落联盟东部辖地。
隋唐时期(公元591~907年),为蒙兀室韦部落驻地。唐朝设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
辽朝(公元907~1125年)时期,为乌古敌烈统军司辖地。
金朝(1115~1234年)时期,归东北路招讨司管辖。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为其弟合拙•哈撒尔的封地。元朝建立后(1271~1368年),归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
明朝(1368~1644年)时期,归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坚河卫管辖。
清朝(1644~1911年)时期,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吉拉林设吉拉林设治局。
民国元年(1912年)初,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成立时,废止吉拉林设治局。民国9年(1920年),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撤销后,设置室韦县奇乾设治局。民国10年(1921年),奇乾设治局改为奇乾县。民国22年(1933年)1月,伪满洲国废止室韦县和奇乾县,7月设置额尔古纳左翼旗和额尔古纳右翼旗。民国35年(1946年),经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批准,成立额尔古纳左翼旗和额尔古纳右翼旗。民国37年(1948年)1月30日,两旗合并为额尔古纳旗。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旗,分设额尔古纳左、右旗。额尔古纳右旗政府驻地为三河镇,1975年后移至拉布大林镇。199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额尔古纳右旗,设立额尔古纳市(县级)。2002年8月,改隶呼伦贝尔市。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