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面积、人口
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52′。东连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西接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与扎兰屯市相连,北接根河市。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分开,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总面积为275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9万公顷。2000年,全市总户数12.99万户,总人口40.54万人,有蒙古、汉、回、朝鲜、满、达斡尔、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等25个民族,辖15镇9办事处。
二、建制沿革
先秦(公元前255~前222年)时期,属东胡地。
西汉初年,匈奴击败东胡,建立奴隶制政权,为左贤王辖地。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在大兴安岭北部深山密林中游猎的鲜卑拓跋部南迁大泽(今呼伦湖),此地为鲜卑部落领地。
隋朝(公元581~618年)时期,属辽西室韦部落领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时期,归河北道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朝(公元907~1125年)时期,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管辖,岭西地区由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
金朝(1115~1234年)时期,岭东归蒲与路管辖,岭西归东北路招讨司管辖。
蒙元时期(1206~1368年),实行领户分封制,岭西为合拙•哈萨尔封地,岭东为合赤温•额勒赤封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归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归中书省泰宁路管辖。
明朝时期(1368~1644年),岭西归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海刺儿千户管辖,岭东归卓尔河卫管辖。
后金和清代(1616~1911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管辖,岭东归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雍正十年(1732年),索伦(鄂温克)等民族从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地区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左翼四旗,驻牧在通俄罗斯道路边境一带,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辖地。同年,清朝为加强边防统治,在齐齐哈尔至呼伦城设10站台(境内设5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在巴林至牙克石间建10个火车站。此后,人口渐增,聚成村落。
民国元年(1912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管辖,岭东归布西设治局管辖。民国9年(1920年),岭西归呼伦贝尔道尹公署管辖,岭东归西布特哈总管公署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管辖,岭东归雅鲁县管辖。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建伪满洲国,东北划19省,市境内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归兴安北分省管辖,岭东归兴安东分省管辖。民国23年(1934年),岭西归兴安北省索伦旗管辖,岭东归兴安东省布特哈旗管辖。民国25年(1936年),索伦旗设牙克石街。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牙克石街由索伦旗划出,建街公署,直属呼伦贝尔自治政府管辖。民国35年(1946上一篇:
一、位置、面积、人口
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52′。东连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西接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与扎兰屯市相连,北接根河市。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分开,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总面积为275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9万公顷。2000年,全市总户数12.99万户,总人口40.54万人,有蒙古、汉、回、朝鲜、满、达斡尔、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等25个民族,辖15镇9办事处。
二、建制沿革
先秦(公元前255~前222年)时期,属东胡地。
西汉初年,匈奴击败东胡,建立奴隶制政权,为左贤王辖地。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在大兴安岭北部深山密林中游猎的鲜卑拓跋部南迁大泽(今呼伦湖),此地为鲜卑部落领地。
隋朝(公元581~618年)时期,属辽西室韦部落领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时期,归河北道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朝(公元907~1125年)时期,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管辖,岭西地区由乌古敌烈统军司管辖。
金朝(1115~1234年)时期,岭东归蒲与路管辖,岭西归东北路招讨司管辖。
蒙元时期(1206~1368年),实行领户分封制,岭西为合拙•哈萨尔封地,岭东为合赤温•额勒赤封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归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归中书省泰宁路管辖。
明朝时期(1368~1644年),岭西归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海刺儿千户管辖,岭东归卓尔河卫管辖。
后金和清代(1616~1911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管辖,岭东归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雍正十年(1732年),索伦(鄂温克)等民族从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地区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左翼四旗,驻牧在通俄罗斯道路边境一带,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辖地。同年,清朝为加强边防统治,在齐齐哈尔至呼伦城设10站台(境内设5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在巴林至牙克石间建10个火车站。此后,人口渐增,聚成村落。
民国元年(1912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管辖,岭东归布西设治局管辖。民国9年(1920年),岭西归呼伦贝尔道尹公署管辖,岭东归西布特哈总管公署管辖。民国18年(1929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管辖,岭东归雅鲁县管辖。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东北,建伪满洲国,东北划19省,市境内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归兴安北分省管辖,岭东归兴安东分省管辖。民国23年(1934年),岭西归兴安北省索伦旗管辖,岭东归兴安东省布特哈旗管辖。民国25年(1936年),索伦旗设牙克石街。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牙克石街由索伦旗划出,建街公署,直属呼伦贝尔自治政府管辖。民国35年(1946上一篇: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