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呼伦”系突厥语,意为“海、湖”,“贝尔”系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 723.82公里,其中俄边界1 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呼伦贝尔市辖1个区(海拉尔区)、5个县级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49个镇,15个乡,9个苏木。人口267万。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海拉尔。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4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6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09.95 亿元,增长20.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441.11亿元,增长21.4%,建筑业增加值68.84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20.76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19.6:42.1:38.3调整为18.7:44.5:36.8。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14.3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04.0%,同比增加21.14亿元,增长22.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54.93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0.7%,同比增加47.01亿元,增长22.6%。所有旗市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均超过了2亿元。
【农牧业】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60亿元,增长5.8%(可比价增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 358.8万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985.9万亩,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105.00亿斤,比上年增产4.90亿斤,增长4.9%。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5.48亿斤,增长7.6%。玉米产量47.11亿斤,增长5.1%。大豆产量21.72亿斤,下降6.8%。马铃薯产量12.58亿斤,增长26.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72亿斤,增长11.9%。甜菜产量0.08亿斤,下降74.2%;粮食平均亩产264.4公斤,增长3.7%。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85.1:12.5:2.4 调整为84.2:11.4:4.4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69万千瓦,增长3.0%,机耕地面积1580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5.5万吨,下降29.1%,农村牧区居民用电量1.80亿千瓦时,增长8.4%。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 651.59万头(只),增长2.6%。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 528.22万头(只),增长2.7%;生猪存栏123.37万头,增长1.4%。全年牲畜出栏846.76万头(只),增长28.0%。牲畜出栏率52.59%,比上年下降28.1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114.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7.1万头,增长17.6%;牛出栏61.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6万头,增加4.5%;羊出栏666.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6.7万只,增加2.6%。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 485.6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41.81万头只,增长2.9%。奶类产品产量132.70万吨,比上年增加0.5%,其中牛奶产量132.40万吨,比上年增加0.6%。肉类总产量24.79万吨,比上年增长0.9%。禽蛋产量3.90万吨,增长5.1%。
【工业】 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41.11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02.5亿元,增长23.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4.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1.3%。木材加工业增长17%、饮料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2%、食品制造业增长
【概况】 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呼伦”系突厥语,意为“海、湖”,“贝尔”系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 723.82公里,其中俄边界1 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呼伦贝尔市辖1个区(海拉尔区)、5个县级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49个镇,15个乡,9个苏木。人口267万。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全国三个“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海拉尔。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4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6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09.95 亿元,增长20.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441.11亿元,增长21.4%,建筑业增加值68.84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20.76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19.6:42.1:38.3调整为18.7:44.5:36.8。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14.3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04.0%,同比增加21.14亿元,增长22.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54.93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0.7%,同比增加47.01亿元,增长22.6%。所有旗市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均超过了2亿元。
【农牧业】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60亿元,增长5.8%(可比价增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 358.8万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985.9万亩,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105.00亿斤,比上年增产4.90亿斤,增长4.9%。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5.48亿斤,增长7.6%。玉米产量47.11亿斤,增长5.1%。大豆产量21.72亿斤,下降6.8%。马铃薯产量12.58亿斤,增长26.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72亿斤,增长11.9%。甜菜产量0.08亿斤,下降74.2%;粮食平均亩产264.4公斤,增长3.7%。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85.1:12.5:2.4 调整为84.2:11.4:4.4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69万千瓦,增长3.0%,机耕地面积1580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5.5万吨,下降29.1%,农村牧区居民用电量1.80亿千瓦时,增长8.4%。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 651.59万头(只),增长2.6%。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1 528.22万头(只),增长2.7%;生猪存栏123.37万头,增长1.4%。全年牲畜出栏846.76万头(只),增长28.0%。牲畜出栏率52.59%,比上年下降28.1个百分点;其中生猪出栏114.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7.1万头,增长17.6%;牛出栏61.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6万头,增加4.5%;羊出栏666.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6.7万只,增加2.6%。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 485.6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41.81万头只,增长2.9%。奶类产品产量132.70万吨,比上年增加0.5%,其中牛奶产量132.40万吨,比上年增加0.6%。肉类总产量24.79万吨,比上年增长0.9%。禽蛋产量3.90万吨,增长5.1%。
【工业】 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41.11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02.5亿元,增长23.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4.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1.3%。木材加工业增长17%、饮料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2%、食品制造业增长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