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牙克石”系满语,意为“要塞、城堡”。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21′。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总面积27 5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 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8 568 642公顷,耕地面积80 234公顷。辖9个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7个街道办事处。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3.9亿元,可比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1.0亿元,可比增长 11.5%;第二产业增加值 68.2亿元,可比增长33.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可比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0.2:44.3:35.5。
地方财政总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增长53.4%。国税收入1.5亿元,下降11.1%;地税收入4.9亿元,增长24.5%;非税收入3.7亿元,增长87.6%。财政支出21.1亿元,增长19.5%。
全市总人口366 391人。其中:农业人口12 706人,非农业人口353 685人;市区人口148 499人(包括东兴办事处),乡镇人口217 892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 652人。其中:蒙古族18 377人,回族5 999人,鄂温克族426人,鄂伦春族92人,其他少数民族15 758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85 101人,女性181 290人,性别比为102.1(以女性为100)。
全年迁入人口2 241人,比上年下降48.3%;迁出人口6 530人,上升20.1%。出生人口1 094人,下降9.13%;出生率为3.81‰,下降0.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 457人,下降0.34%;死亡率为5.07‰,下降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 。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73.3万亩。粮食产量 10.1亿斤,增长17.4%。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可比价)。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3%;农用拖拉机9 484台,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 2 094 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年末牲畜总头数 35.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 14.9 %。其中:奶牛5.6 万头,增长3.5 %;生猪存栏 2.8 万口,下降12.5%。肉类产量3万吨,增长30.4 %;牛奶产量 25.2万吨,增长51.8 %。
【林业】 2011年,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78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落实禁牧10万亩,季节休牧30万亩,退耕还草1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
【工业】 2011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70.4%;产品销售率98.7%,提高0.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9 851元,增长18.8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7 058元,增长 17.0%。农民人均纯收入 8 195元,增长24.0 %。
【社会保障】2011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1 995人、51 980人、42 035人和 50 89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46 759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 8.1亿元(含养老保险转移支出138万元)。
2011年末,城镇低保对象为45 23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 1.34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 110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9万元。
【概况】 “牙克石”系满语,意为“要塞、城堡”。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东经120°28′~122°29′,北纬47°39′~50°21′。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总面积27 5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 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8 568 642公顷,耕地面积80 234公顷。辖9个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7个街道办事处。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3.9亿元,可比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1.0亿元,可比增长 11.5%;第二产业增加值 68.2亿元,可比增长33.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可比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0.2:44.3:35.5。
地方财政总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增长53.4%。国税收入1.5亿元,下降11.1%;地税收入4.9亿元,增长24.5%;非税收入3.7亿元,增长87.6%。财政支出21.1亿元,增长19.5%。
全市总人口366 391人。其中:农业人口12 706人,非农业人口353 685人;市区人口148 499人(包括东兴办事处),乡镇人口217 892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 652人。其中:蒙古族18 377人,回族5 999人,鄂温克族426人,鄂伦春族92人,其他少数民族15 758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85 101人,女性181 290人,性别比为102.1(以女性为100)。
全年迁入人口2 241人,比上年下降48.3%;迁出人口6 530人,上升20.1%。出生人口1 094人,下降9.13%;出生率为3.81‰,下降0.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 457人,下降0.34%;死亡率为5.07‰,下降0.1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 。
【农牧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73.3万亩。粮食产量 10.1亿斤,增长17.4%。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可比价)。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3%;农用拖拉机9 484台,基本持平;农村用电量 2 094 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年末牲畜总头数 35.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 14.9 %。其中:奶牛5.6 万头,增长3.5 %;生猪存栏 2.8 万口,下降12.5%。肉类产量3万吨,增长30.4 %;牛奶产量 25.2万吨,增长51.8 %。
【林业】 2011年,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78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落实禁牧10万亩,季节休牧30万亩,退耕还草1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
【工业】 2011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70.4%;产品销售率98.7%,提高0.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9 851元,增长18.8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7 058元,增长 17.0%。农民人均纯收入 8 195元,增长24.0 %。
【社会保障】2011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1 995人、51 980人、42 035人和 50 89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46 759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 8.1亿元(含养老保险转移支出138万元)。
2011年末,城镇低保对象为45 23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 1.34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 110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9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