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海拉尔”系蒙古语,意为“野韭菜”。海拉尔区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48''~120°35'36'';北纬49°5'44''~49°27'15''之间。距俄罗斯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蒙古国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形东高西低,属于“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间,是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1镇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4个民族组成。户籍总人口271 4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 268人,农业人口16 187人。年末总户数82 659户。出生人口1 554人,人口出生率为5.75‰,死亡人口1 542人,死亡率为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
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 624 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8%;人均生产总值60 086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实现173 276万元(原口径),比上年增长35%;财政总支出实现161 165万元,增长27.1%。
【农牧业】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 520万元,增长0.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 6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 990公顷,比上年增长11.6%,油料种植面积2 463公顷,比上年减少22.1%,蔬菜种植面积1 109公顷,比上年减少4.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 775吨,比上年减产15 689吨,减少24.3%。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2 886吨,减少51.7%;马铃薯产量30 022吨,增长40.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 696吨,减少68.5%。
牲畜存栏预计达到113 650头只,与上年持平。其中大小牲畜存栏97 560头只,与上年基本持平,生猪存栏16 090口,增长1.1%;全年肉类总产量5 854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1 783吨,比上年减少5.3%,牛肉产量3 267吨,增长16.85%,羊肉产量376吨,比上年减少4.8%。牛奶产量20.2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沙区治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禁牧休牧、城乡环境整治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0公顷,义务植树5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1.6%。海拉尔区城市绿化率达到32.2%,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
【工业】 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75 31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0 988.3万元,增长4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 526 458万元,增长54%。其中,重工业产值为802 649万元,增长42.9%;轻工业产值723 809万元,增长68.4%。年末工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 531 785万元,增长61.8%;实现税金总额为65 483万元,增长22.9%;应交增值税59 635万元,增长33.2%;全年实现利润211 316万元,增长78.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7.9%,增长6.6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单位GDP能耗达到1.436吨标准煤/万元 ,比上年下降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分别为:原煤消费量266.1万吨,比上年增长7.8%;汽油消费量1047.27吨,比上年增长105.3%;柴油消费量2 505.17吨,比上年降低28.8%;燃料油消费量160吨,比上年降低29.6%;电力消费量91 865.09万千瓦时, 比上年降低0.5%。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 308元,比上年增加1 85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 725元,比上年增加1 591元,增长1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比上年略有上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5%,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0年,海拉尔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 468人,养老保险费收入14 877万元; 失业保险参保16 122人,失业保险费收入620万元,全年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410人次;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7 918人,医疗保险费收入2 025万元,有5 170人次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 300人,保险费收入3 024万元,为330名农民足额发放了养老金;同时为哈克镇联合村101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工作。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 450万元,保障人数33 450户次61 962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30.03万元,保障人数1 980户次2 251人次。
【概况】 “海拉尔”系蒙古语,意为“野韭菜”。海拉尔区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48''~120°35'36'';北纬49°5'44''~49°27'15''之间。距俄罗斯边界最近距离110公里,距蒙古国边界最近距离160公里,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形东高西低,属于“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间,是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1镇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4个民族组成。户籍总人口271 4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 268人,农业人口16 187人。年末总户数82 659户。出生人口1 554人,人口出生率为5.75‰,死亡人口1 542人,死亡率为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
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 624 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8%;人均生产总值60 086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实现173 276万元(原口径),比上年增长35%;财政总支出实现161 165万元,增长27.1%。
【农牧业】 201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 520万元,增长0.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 63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 990公顷,比上年增长11.6%,油料种植面积2 463公顷,比上年减少22.1%,蔬菜种植面积1 109公顷,比上年减少4.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 775吨,比上年减产15 689吨,减少24.3%。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12 886吨,减少51.7%;马铃薯产量30 022吨,增长40.2%。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 696吨,减少68.5%。
牲畜存栏预计达到113 650头只,与上年持平。其中大小牲畜存栏97 560头只,与上年基本持平,生猪存栏16 090口,增长1.1%;全年肉类总产量5 854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1 783吨,比上年减少5.3%,牛肉产量3 267吨,增长16.85%,羊肉产量376吨,比上年减少4.8%。牛奶产量20.2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沙区治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禁牧休牧、城乡环境整治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0公顷,义务植树58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1.6%。海拉尔区城市绿化率达到32.2%,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
【工业】 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75 31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0 988.3万元,增长4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 526 458万元,增长54%。其中,重工业产值为802 649万元,增长42.9%;轻工业产值723 809万元,增长68.4%。年末工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 531 785万元,增长61.8%;实现税金总额为65 483万元,增长22.9%;应交增值税59 635万元,增长33.2%;全年实现利润211 316万元,增长78.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7.9%,增长6.6个百分点。
2010年全区单位GDP能耗达到1.436吨标准煤/万元 ,比上年下降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量分别为:原煤消费量266.1万吨,比上年增长7.8%;汽油消费量1047.27吨,比上年增长105.3%;柴油消费量2 505.17吨,比上年降低28.8%;燃料油消费量160吨,比上年降低29.6%;电力消费量91 865.09万千瓦时, 比上年降低0.5%。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 308元,比上年增加1 854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 725元,比上年增加1 591元,增长1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比上年略有上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5%,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0年,海拉尔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2 468人,养老保险费收入14 877万元; 失业保险参保16 122人,失业保险费收入620万元,全年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410人次;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7 918人,医疗保险费收入2 025万元,有5 170人次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 300人,保险费收入3 024万元,为330名农民足额发放了养老金;同时为哈克镇联合村101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工作。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 450万元,保障人数33 450户次61 962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30.03万元,保障人数1 980户次2 251人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