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扎兰屯史建于1691年(康熙30年),因清朝在此设立扎兰衙门而得名。“扎兰”系满语,意为“参领”,为清官职名。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北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邻。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市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扎兰屯市辖6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末,扎兰屯市总人口428 817人,其中农业人口261 706人,非农业人口167 111人。全市有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0 400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 044 3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增速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7 0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80 4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6 7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4:46.1:25.5。财政总收入82 209万元,增长2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 918万元,比上年增长46.5%。财政总支出214 71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农牧业】 2010年,全市种植业完成农作物种植32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28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2.8万亩,粮食总产量23亿斤。土地流转70万亩,规模经营面积30万亩,同比增长246.6%和140.8%。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面积23 000亩,增产效果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6 719元。年内实施农牧业项目14个,总投资7 309万元。
2010年,全市大小牲畜存栏360万头(只、口),同比增长6%。其中奶牛存栏11.2万头,同比增长16%;羊存栏287.8万只,同比增长5%;肉牛存栏21.7万头,同比增长19.2%;生猪存栏37.4万口,与上年持平。
【林业】 2010年,全市完成生态建设造林5.5万亩,其中义务植树85万株0.85万亩(总投资170万元);四旁植树16万株0.16万亩(总投资32万元);生态示范林0.2万亩(总投资66万元);市区周边绿化工程0.59万亩(总投资197万元);三北四期防护林1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万亩,新农村示范林0.45万亩(总投资150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林0.2万亩,农田防护林0.05万亩(总投资16万元)。年内,启动公益林续建工程246万亩,国家投入资金1 062.27万元。 全市完成18个乡镇、办事处外围林地勘测,完成集体林确权总面积154 373亩,发放林权证8 462本,发证154 373亩,涉及8 440户,做到了“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产权归属明晰,责任落实到户。
【工业】 2010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7户,总户数达到58户,占呼伦贝尔市总数的14%。新进规模企业增加产值实现2.8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9.3亿元,同比增加3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3.88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9户,占总数的67%。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工业实现税金8 390万元,同比增长7.9%;实现利润10 380万元,同比增盈4 820万元。完成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16个,重点项目开工率160%,完成投资181 323万元。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 713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6406元,同比增长12.5%。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从190元提高到230元。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10 594户17 746人,发放低保金4 458万元。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24 023户、29 262人,发放低保金3 993万元。有“五保”对象2 413人,集中供养1 211人,分散供养1 202人。资助参合43 960人,划拨参合参保资金132.1万元。
【概况】 扎兰屯史建于1691年(康熙30年),因清朝在此设立扎兰衙门而得名。“扎兰”系满语,意为“参领”,为清官职名。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北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邻。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市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扎兰屯市辖6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末,扎兰屯市总人口428 817人,其中农业人口261 706人,非农业人口167 111人。全市有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0 400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 044 3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增速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7 0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80 4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6 7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4:46.1:25.5。财政总收入82 209万元,增长2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 918万元,比上年增长46.5%。财政总支出214 71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农牧业】 2010年,全市种植业完成农作物种植32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282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2.8万亩,粮食总产量23亿斤。土地流转70万亩,规模经营面积30万亩,同比增长246.6%和140.8%。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面积23 000亩,增产效果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6 719元。年内实施农牧业项目14个,总投资7 309万元。
2010年,全市大小牲畜存栏360万头(只、口),同比增长6%。其中奶牛存栏11.2万头,同比增长16%;羊存栏287.8万只,同比增长5%;肉牛存栏21.7万头,同比增长19.2%;生猪存栏37.4万口,与上年持平。
【林业】 2010年,全市完成生态建设造林5.5万亩,其中义务植树85万株0.85万亩(总投资170万元);四旁植树16万株0.16万亩(总投资32万元);生态示范林0.2万亩(总投资66万元);市区周边绿化工程0.59万亩(总投资197万元);三北四期防护林1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万亩,新农村示范林0.45万亩(总投资150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林0.2万亩,农田防护林0.05万亩(总投资16万元)。年内,启动公益林续建工程246万亩,国家投入资金1 062.27万元。 全市完成18个乡镇、办事处外围林地勘测,完成集体林确权总面积154 373亩,发放林权证8 462本,发证154 373亩,涉及8 440户,做到了“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产权归属明晰,责任落实到户。
【工业】 2010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7户,总户数达到58户,占呼伦贝尔市总数的14%。新进规模企业增加产值实现2.8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9.3亿元,同比增加3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3.88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9户,占总数的67%。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工业实现税金8 390万元,同比增长7.9%;实现利润10 380万元,同比增盈4 820万元。完成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16个,重点项目开工率160%,完成投资181 323万元。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5 713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6406元,同比增长12.5%。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从190元提高到230元。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10 594户17 746人,发放低保金4 458万元。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24 023户、29 262人,发放低保金3 993万元。有“五保”对象2 413人,集中供养1 211人,分散供养1 202人。资助参合43 960人,划拨参合参保资金132.1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