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巴尔虎”为蒙古语,意为“居住在富有的江边平川的人们”。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部,东经117°33'~120°12',北纬47°10'~49°47'。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南与兴安盟阿尔山市接壤,西与新巴尔虎右旗相依,西北连接满洲里市,北与俄罗斯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南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311.24公里。下辖2个镇、3个苏木。全旗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2010年,全旗出生人口460人,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人口559人,人口死亡率为13.4‰;城镇人口比重达56.4%。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 362人;少数民族人口31 291,占全部人口的75.6%。其中:蒙古族人口30 468人。人口分布点上集中,大面分散,主要集中于阿木古郎镇、嵯岗镇、乌布尔宝力格苏木、新宝力格苏木。
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 035万元,增长15.8%(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 21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 362万元,增长20%。再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1 202万元,增长10.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5 160万元,增长3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 463万元,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40.5:37.0,调整为21.8:42.6:35.6。人均生产总值54 141元,增长21.7%。
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7 212万元,同比增加6 892万元,增长6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 465万元,增长127.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 617万元,增长150.8%。全年财政支出39 851万元,增长3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支出37 672万元,增长40.6%。
【农牧业】 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2.2万头(只),同比增长1.8%。其中:大畜164 742头,增长13.2%;小畜1 157 505只,增长0.5%;生猪1 078口,下降25.8%。年末牲畜总头数77.4万头(只),增长12.2%。其中:大畜119 937头,增长3.4%;小畜653 537只 ,增长15%;生猪873口,下降27.4%。牲畜出栏达74.5%。良种及改良牲畜674 180头(只),占全部牲畜的 87.1%。
2010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 016公顷,增长46.9%。全年粮食总产量49 790吨,比上年增产8 976吨,增长22%。至年末,全旗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1.2万千瓦 ,增长10.9%。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454千瓦时,增长5.1%。化肥施用量(折纯)650吨,比上年增长8.35%。新建棚圈89座,面积1.37万平方米。
【林 业】 2010年全年造林治沙42.45万亩,其中:植苗造林1.3万亩,直播造林 15.15万亩,封山(沙)育林26万亩。
【工业】 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1 202万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 000万元,增速达1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 277.3万元,增长18.17%,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12.9%,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32.43%。国有企业产值4 758.8万元,增长104.78%;股份制企业产值完成63 386万元,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完成3 13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9%,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8户。
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天然原油产量70 303吨;鲜冷藏冻肉产量3 215.5吨;乳制品产量3 339.5吨,同比增长22.7%。全年发电量达到了6 895.5万千瓦时。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 054元,增长11.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0 070.8元,增长6.0%。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 24.88平方米 ;牧民人均纯收入增至9 101元,增长了15.3%;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 754.6元,增长了4.3%; 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45%。牧民人均居住面积 14.2平方米 。
【社会保障】 2010年末,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74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4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6%。至年末,全旗社会福利院床位数85张,下降7.6%;在院人数48人。有 3 7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 21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概况】 “巴尔虎”为蒙古语,意为“居住在富有的江边平川的人们”。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部,东经117°33'~120°12',北纬47°10'~49°47'。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南与兴安盟阿尔山市接壤,西与新巴尔虎右旗相依,西北连接满洲里市,北与俄罗斯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西南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311.24公里。下辖2个镇、3个苏木。全旗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
2010年,全旗出生人口460人,人口出生率为11.0‰;死亡人口559人,人口死亡率为13.4‰;城镇人口比重达56.4%。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 362人;少数民族人口31 291,占全部人口的75.6%。其中:蒙古族人口30 468人。人口分布点上集中,大面分散,主要集中于阿木古郎镇、嵯岗镇、乌布尔宝力格苏木、新宝力格苏木。
2010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 035万元,增长15.8%(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 21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 362万元,增长20%。再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1 202万元,增长10.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5 160万元,增长3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 463万元,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40.5:37.0,调整为21.8:42.6:35.6。人均生产总值54 141元,增长21.7%。
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7 212万元,同比增加6 892万元,增长6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 465万元,增长127.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6 617万元,增长150.8%。全年财政支出39 851万元,增长3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支出37 672万元,增长40.6%。
【农牧业】 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2.2万头(只),同比增长1.8%。其中:大畜164 742头,增长13.2%;小畜1 157 505只,增长0.5%;生猪1 078口,下降25.8%。年末牲畜总头数77.4万头(只),增长12.2%。其中:大畜119 937头,增长3.4%;小畜653 537只 ,增长15%;生猪873口,下降27.4%。牲畜出栏达74.5%。良种及改良牲畜674 180头(只),占全部牲畜的 87.1%。
2010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 016公顷,增长46.9%。全年粮食总产量49 790吨,比上年增产8 976吨,增长22%。至年末,全旗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1.2万千瓦 ,增长10.9%。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454千瓦时,增长5.1%。化肥施用量(折纯)650吨,比上年增长8.35%。新建棚圈89座,面积1.37万平方米。
【林 业】 2010年全年造林治沙42.45万亩,其中:植苗造林1.3万亩,直播造林 15.15万亩,封山(沙)育林26万亩。
【工业】 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1 202万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 000万元,增速达1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 277.3万元,增长18.17%,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12.9%,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32.43%。国有企业产值4 758.8万元,增长104.78%;股份制企业产值完成63 386万元,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完成3 13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9%,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8户。
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天然原油产量70 303吨;鲜冷藏冻肉产量3 215.5吨;乳制品产量3 339.5吨,同比增长22.7%。全年发电量达到了6 895.5万千瓦时。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 054元,增长11.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10 070.8元,增长6.0%。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 24.88平方米 ;牧民人均纯收入增至9 101元,增长了15.3%;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 754.6元,增长了4.3%; 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45%。牧民人均居住面积 14.2平方米 。
【社会保障】 2010年末,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74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4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6%。至年末,全旗社会福利院床位数85张,下降7.6%;在院人数48人。有 3 70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 21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