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阿荣”系满语,与蒙古语“阿荣”通用,“清洁、干净”的意思。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全境在东经122°2'30"~124°5'40",北纬47°56'54"~49°19'35"。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458.4毫米。总面积为13 641平方公里。全旗耕地面积470万亩,天然优质草牧场300余万亩,林地面积845万亩。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阿荣旗境内河流主要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等,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8.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8.97亿立方米。境内已探明矿点有铜、铁、铅、锌、油页岩、大理石矿、莹石、石英石、石灰石、玛瑙石、珍珠岩、高岭土、沸石、硅石等83个
2010年,全旗下辖4个乡、148个行政村、2个国营农场、7个地方林场。全旗总人口330 123人,其中:农业人口230 669人,占总人口的69.9%;非农业人口99 454人,占总人口的30.1%。人口民族构成:汉族294 792人,蒙古族8 859人,回族216人,满族18 807人,朝鲜族1 978人,达斡尔族2 274人,鄂温克族2 644人,鄂伦春族198人,其他民族355人。
2010年,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4个,引进旗外资金60.28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 1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3 010万元,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3 539万元,同比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3 624万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完成40 487万元,同比增长36.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 556万元,同比增长27.39%;财政支出170 266万元,同比增长16.86%。
【农牧业】 2010年,全旗粮食总产量28.21亿斤,同比增长16.5%;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6 939公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41 4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5万千瓦,同比增长4.1%。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2 850台,同比增长10.6%,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4 714台,同比下降6.9%。化肥施用量1.56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2.6%;农村用电量4 9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0%。
全旗共有中小型水库1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有效灌溉面积72.45万亩,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9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94万亩。
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361.0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07%;全年牲畜出栏141.7万头只,同比下降1.46%;肉类产量44 632吨,同比增长8.4%;禽蛋产量9 211吨,同比增长5%;牛奶产量10.66万吨,同比增长0.7%。全年放蚕3 800把,蚕茧产量1 400万斤,产值1.7亿元。
【林 业】 2010年,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67公顷,义务植树123.5万株;市内路边植树27.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1.97%。
【工业】 2010年,全旗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9 370万元,同比增长30.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92 541万元,同比增长27.7%。全旗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2 11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7 0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20%。
【人民生活】 2010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 870元,同比增长9.2%;人均消费支出13 691元,同比增长42.1%;农民人均纯收入6671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 190元,同比增长8.5%。
【社会保障】 2010年,截至年末,共有17 24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0 631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1 52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全年劳动就业持续稳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实有人数1 319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4%。
【概况】 “阿荣”系满语,与蒙古语“阿荣”通用,“清洁、干净”的意思。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全境在东经122°2'30"~124°5'40",北纬47°56'54"~49°19'35"。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458.4毫米。总面积为13 641平方公里。全旗耕地面积470万亩,天然优质草牧场300余万亩,林地面积845万亩。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阿荣旗境内河流主要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等,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8.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8.97亿立方米。境内已探明矿点有铜、铁、铅、锌、油页岩、大理石矿、莹石、石英石、石灰石、玛瑙石、珍珠岩、高岭土、沸石、硅石等83个
2010年,全旗下辖4个乡、148个行政村、2个国营农场、7个地方林场。全旗总人口330 123人,其中:农业人口230 669人,占总人口的69.9%;非农业人口99 454人,占总人口的30.1%。人口民族构成:汉族294 792人,蒙古族8 859人,回族216人,满族18 807人,朝鲜族1 978人,达斡尔族2 274人,鄂温克族2 644人,鄂伦春族198人,其他民族355人。
2010年,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4个,引进旗外资金60.28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0 1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3 010万元,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3 539万元,同比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3 624万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完成40 487万元,同比增长36.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 556万元,同比增长27.39%;财政支出170 266万元,同比增长16.86%。
【农牧业】 2010年,全旗粮食总产量28.21亿斤,同比增长16.5%;全旗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6 939公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41 4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5万千瓦,同比增长4.1%。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2 850台,同比增长10.6%,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4 714台,同比下降6.9%。化肥施用量1.56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2.6%;农村用电量4 9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0%。
全旗共有中小型水库1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有效灌溉面积72.45万亩,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9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94万亩。
2010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361.0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07%;全年牲畜出栏141.7万头只,同比下降1.46%;肉类产量44 632吨,同比增长8.4%;禽蛋产量9 211吨,同比增长5%;牛奶产量10.66万吨,同比增长0.7%。全年放蚕3 800把,蚕茧产量1 400万斤,产值1.7亿元。
【林 业】 2010年,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67公顷,义务植树123.5万株;市内路边植树27.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1.97%。
【工业】 2010年,全旗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89 370万元,同比增长30.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92 541万元,同比增长27.7%。全旗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2 11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7 0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20%。
【人民生活】 2010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 870元,同比增长9.2%;人均消费支出13 691元,同比增长42.1%;农民人均纯收入6671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 190元,同比增长8.5%。
【社会保障】 2010年,截至年末,共有17 24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0 631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1 52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全年劳动就业持续稳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实有人数1 319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4%。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