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北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邻。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全市共设6个镇、3个乡(为少数民族乡)和7个市区街道办事处。即: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卧牛河镇、蘑菇气镇、洼堤镇、浩饶山镇、鄂伦春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河西街道办事处、兴华街道办事处、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向阳街道办事处、铁东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办事处、繁荣街道办事处。乡镇街道办事处共下辖167个村民委员会和117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年末人口432 354人,其中农业人口263 766人,非农业人口168 588人。总人口数中少数民族人口60 021人。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65 1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7 6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2 2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5 2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2∶36.4∶29.4。全年财政总收入50 068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 492万元,比上年增长7.1%。财政支出142 985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食品类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增长居前两位,比上年分别上涨14.5%和5.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9%。
【农业】农作物播种面积3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58万亩,粮食产量完成13.96亿公斤,同比增长60.6%;无公害、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165.5万亩,同比增长451.6%。共培训农民7.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观摩会300期,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册(份),开办广播电视科普讲座6次。
【畜牧业】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298.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7.9%,完成任务指标的121.8%。其中,大牲畜存栏28.8万头,比上年增长12.2%;奶牛存栏9.93万头,同比增长9.5%;羊存栏237.9万只,同比增长9.2%。全年牛奶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2.0%。完善改良站点135处,基本实现改良站点的全覆盖。
【水利】全年共打水源井520眼,购置喷灌设备375台套,完成节水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饲草料灌溉面积0.4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万亩(坡耕地治理5万亩、植树3万亩、封育治理5.5万亩)、完成生态保护面积75万亩,投工13.58万个,完成土方18.32万立方米。解决缺水人口任务完成0.363万人。蘑菇气供水工程(总投资895万元)、哈布气水电站技术改造续建工程(总投资473万元),完成招投标工作已顺利开工。
【林业】启动国家公益林面积240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85.3万亩,地方级公益林管护工程60.7万亩。三北四期造林工程5 000亩。国家公益林抚育项目2.6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万亩。市区周边绿化植树2 700亩。林副产品实现总产值突破9 000万元。
【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509 603.6万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轻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96 280.8万元,重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13 32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85 153.6万元,比上年增长2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22%,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78.94,比上年提高33.98点, 实现利润总额7 142.5万元。
【交通】实行一次性工程招投标,完成“四路三线”(柴河—阿尔山、口门—甘南界、关门山—浩饶山,哈拉苏支线、南木—石板山庄支线、省际通道—金刚寺支线)7项重点通乡公路和363公里通村公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 622亿元。全年境内公路养护共投入资金394.04万元,国省干线好路率达97.2%、综合值83.4,县乡公路好路率达95.3%、养护综合值78.6。征收各项交通规费4 296.88万元,其中,小额养路费征收305万元、汽车养路费1 888万元、客运附加费61万元、公路通行费1 804万元。完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1 154台,换发从业资格证2 918个、换证率达90%以上。为75台农村主任途客运车及974台出租车发放石油价格补贴450余万元。
【旅游】至10月末接待游客103.3万人次,同比上升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89亿元,同比上升18%。成功举办呼伦贝尔第四届杜鹃节、第五届雅鲁河漂流节,来自各地的新闻界人士、旅游界朋友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投入资金2 210万元对柴河景区、南木景区、金长城遗址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开发,新增弘森度假庄园、索伦部落2处旅游景点,推出北方民族风情体验之旅、民俗风情二日游;神奇柴河、休闲之旅、自然风光二日游;中东铁路遗址文化三日游;自然与人文景观综合体验五日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四条自驾游特色线路。全年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600人次。
【人民生活】全市在岗职工25 586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2 109.6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 714元,首次突破两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2 513元,比上年增长16.75%。农民人均纯收入4 880元,比上年增长36.06%。
【社会保障】全市新增加就业5 23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 87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 211人)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40 843人。城镇劳动就业再就业培训2 983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 646人,完成呼伦贝尔市责任目标的1 571%。全市失业保险参险人数为23 409人,失业保险覆盖面为上级核定人数的99%,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入库571万元,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76万元。城市低保由2007年的16 239人增加到17 623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 800.7万元,其中国家发放2 570.7万元,地方补贴230万元,完成人均补差146.5元,农村低保由2007年末的20 652人增加到29 2
【概况】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北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邻。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离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总面积16 926.3平方公里。全市共设6个镇、3个乡(为少数民族乡)和7个市区街道办事处。即: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卧牛河镇、蘑菇气镇、洼堤镇、浩饶山镇、鄂伦春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河西街道办事处、兴华街道办事处、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向阳街道办事处、铁东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办事处、繁荣街道办事处。乡镇街道办事处共下辖167个村民委员会和117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年末人口432 354人,其中农业人口263 766人,非农业人口168 588人。总人口数中少数民族人口60 021人。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65 1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27 6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2 2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5 2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2∶36.4∶29.4。全年财政总收入50 068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 492万元,比上年增长7.1%。财政支出142 985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食品类消费和居住类消费增长居前两位,比上年分别上涨14.5%和5.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9%。
【农业】农作物播种面积31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58万亩,粮食产量完成13.96亿公斤,同比增长60.6%;无公害、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165.5万亩,同比增长451.6%。共培训农民7.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观摩会300期,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册(份),开办广播电视科普讲座6次。
【畜牧业】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298.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7.9%,完成任务指标的121.8%。其中,大牲畜存栏28.8万头,比上年增长12.2%;奶牛存栏9.93万头,同比增长9.5%;羊存栏237.9万只,同比增长9.2%。全年牛奶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2.0%。完善改良站点135处,基本实现改良站点的全覆盖。
【水利】全年共打水源井520眼,购置喷灌设备375台套,完成节水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饲草料灌溉面积0.4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万亩(坡耕地治理5万亩、植树3万亩、封育治理5.5万亩)、完成生态保护面积75万亩,投工13.58万个,完成土方18.32万立方米。解决缺水人口任务完成0.363万人。蘑菇气供水工程(总投资895万元)、哈布气水电站技术改造续建工程(总投资473万元),完成招投标工作已顺利开工。
【林业】启动国家公益林面积240万亩。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85.3万亩,地方级公益林管护工程60.7万亩。三北四期造林工程5 000亩。国家公益林抚育项目2.6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万亩。市区周边绿化植树2 700亩。林副产品实现总产值突破9 000万元。
【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509 603.6万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轻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96 280.8万元,重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13 32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85 153.6万元,比上年增长2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22%,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78.94,比上年提高33.98点, 实现利润总额7 142.5万元。
【交通】实行一次性工程招投标,完成“四路三线”(柴河—阿尔山、口门—甘南界、关门山—浩饶山,哈拉苏支线、南木—石板山庄支线、省际通道—金刚寺支线)7项重点通乡公路和363公里通村公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 622亿元。全年境内公路养护共投入资金394.04万元,国省干线好路率达97.2%、综合值83.4,县乡公路好路率达95.3%、养护综合值78.6。征收各项交通规费4 296.88万元,其中,小额养路费征收305万元、汽车养路费1 888万元、客运附加费61万元、公路通行费1 804万元。完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1 154台,换发从业资格证2 918个、换证率达90%以上。为75台农村主任途客运车及974台出租车发放石油价格补贴450余万元。
【旅游】至10月末接待游客103.3万人次,同比上升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89亿元,同比上升18%。成功举办呼伦贝尔第四届杜鹃节、第五届雅鲁河漂流节,来自各地的新闻界人士、旅游界朋友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投入资金2 210万元对柴河景区、南木景区、金长城遗址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开发,新增弘森度假庄园、索伦部落2处旅游景点,推出北方民族风情体验之旅、民俗风情二日游;神奇柴河、休闲之旅、自然风光二日游;中东铁路遗址文化三日游;自然与人文景观综合体验五日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四条自驾游特色线路。全年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600人次。
【人民生活】全市在岗职工25 586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2 109.6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 714元,首次突破两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2 513元,比上年增长16.75%。农民人均纯收入4 880元,比上年增长36.06%。
【社会保障】全市新增加就业5 23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 87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 211人)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40 843人。城镇劳动就业再就业培训2 983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 646人,完成呼伦贝尔市责任目标的1 571%。全市失业保险参险人数为23 409人,失业保险覆盖面为上级核定人数的99%,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入库571万元,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76万元。城市低保由2007年的16 239人增加到17 623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 800.7万元,其中国家发放2 570.7万元,地方补贴230万元,完成人均补差146.5元,农村低保由2007年末的20 652人增加到29 2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